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汞离子的检测

汞离子的检测

水环境中汞离子的检测
引言: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且易流动的金属,主要用于科学仪器、汞锅炉、汞泵及汞气灯中,在医药上也广泛应用,长期以来,汞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环境中的汞能被动植物富集,经生物转化作用转变成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各种形式的汞可通过水体及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长时间暴露在高汞环境中,可以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因此,环境中的痕量汞检测极为重要。

目前检测痕量汞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等。

关键词:Hg2+ 检测荧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二硫腙单色法
二硫腙单色法,通常用王水分解试验,以EDTA、柠檬酸钠为隐蔽剂,于pH 2~5用二硫腙—苯萃取汞。

二硫腙汞的黄色络合物与过剩的二硫腙同时萃取至苯层中,与铁、钙、铜、铅、锌、铊、铋、镉、镍、钴、锰、金、银、铂和钯等分离。

然后吸取有机相,用碱性洗液洗除有机相中过量的二硫腙,利用苯层中二硫腙汞的橙黄色进行比色。

实验方法:二硫腙贮备液0.1% 称取0.1克二硫腙,放于烧杯中,加50毫升苯溶解,移入分液漏斗中,加10%氢氧化铵溶液30~40毫升、饱和亚硫酸钠溶液2毫升、EDTA—柠檬酸钠混合溶液3毫升,萃取1分钟。

静置分层后,将水相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苯相再按上述方法用氨水、亚硫酸钠、EDTA—柠檬酸钠洗两次。

合并水相,弃去苯相。

水相再用20~30毫升苯洗1次,弃去苯相。

然后将水相用
1∶1盐酸酸化至二硫腙变绿(或析出沉淀),加20~30毫升苯萃取,静置分层后,将苯相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水相再用苯萃取一次。

合并苯相并用苯稀释至刻度、摇匀,保存于暗处,备用。

称取1克试样,通过长颈玻璃小漏斗,装入单球玻管的玻球内。

置于电炉上灼烧15~30分钟,继在喷灯上灼烧,待玻球软化后,将其拉去。

稍冷,立即加入盐酸、硝酸混合酸2毫升于玻管内,将玻管置于盛沸水的烧杯中,煮沸10分钟。

将溶液移入盛有5毫升碱性洗液的10毫升具塞比色管中,摇匀。

待冷却后,加入0.005%二硫腙工作溶液1毫升,振摇150次以上,分层后与标准系列进行目视比色。

二、荧光法[1]
通过设计荧光染料标记的DNA序列实现荧光法检测Hg2+的法,干扰小,比较利于复杂样品中Hg2+的检测。

实验方法:仪器采用日立F-27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用于表征荧光光谱;Phs-3C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公司)用于调节体系的pH值;QL-901型旋涡混合器(上海天呈医流生物医学公司)用于混合溶液。

材料采用碳纳米管(CNTS)购买自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经混酸处理后备用)。

DNA(TAMRA-polyT)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用去离子水溶解配成溶液后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

实验中使用0.1mL磷酸盐缓冲,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向1.0mL离心管中,保持V总为500 L的条件下,按顺序依次
加入上述50 L缓冲溶液(pH值为7.0),一定量的TAMRA-polyT 溶液和HgCl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CNT s,再反应一段时间后以15000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测定上清液荧光,激发波长为550 nm发射波长为579 nm,狭缝均为5.0 nm,电压为700V,室温检测。

按实验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发现体系在波长为579 nm处的荧光强度(I F)与Hg2+的浓度在0.2μm~0.9μm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I F= -18.5+698.9 c,相关系数为0.9920,检出限为0.025μm。

此外,用达州洲河水进行了实际样品检测,Hg2+的回收率在
97.4%~10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

三、金纳米-金属硫蛋白紫外分光光度法[2]
基于金纳米、金属硫蛋白、汞离子形成复合物,导致紫外吸收发生变化,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汞离子浓度成正比,建立了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

实验方法:采用UV-25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B204-S 电子分析天平; PB-20 精密酸密计; SHHW21-60 型电热恒温水浴箱。

试剂所用为硝酸汞、金属硫蛋白、氯金酸、柠檬酸三钠等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合成金纳米粒子( AuNPs)取50 mL 1.0 mmol / L 的氯金酸于100 mL 锥形瓶中,加热并持续搅拌冷凝回流,迅速加入5 mL 38.8 mmol/L 柠檬酸三钠,持续加热搅拌,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成酒红色,15 min 后移去热源。

继续搅拌,冷却至室温,用0.22μm 滤膜过滤
后备用。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所制备金纳米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为520.0 nm。

在2 mL EP 管中,依次加入pH 7.0 TAE 缓冲液50μL,适量双蒸水,AuNPs 50μL,1.0μmol / L 金属硫蛋白50 μL,不同体积的10.0μmol / L 汞标准液,混匀。

在室温下( 10 ℃) 反应60 min 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吸收光谱扫描,以626 nm( A626) 和524 nm( A524) 的比值即A626/ A524进行定量。

按实验方法,发现金纳米、金属硫蛋白、汞离子反应形成复合物,使紫外吸收产生改变,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汞离子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

经优化,选择pH 7.0,AuNPs 用量50μL,MTs 用量50μL,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60 min 为本实验最佳反应条件。

20倍的Fe2 +、Ba2 +、Ca2 +、K+、Na+、NO3-、SO42-、Cl -,10倍的Pb2 +、Cu2 +、Cd2 +、Mn2 +、Sn2 +、F-不影响检测。

本实验检出限为1.68×10-8mol / L,RSD为2.83%~4.35% 。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汞的测定。

参考文献
[1]吴狄;王坤;邓祥;黄小梅;荧光法快速检测汞离子研究[J]. 绿色科技.2012年05期.
[2]王永松;王永生;王嘉成;尹纪成;钱秋梅;金纳米-金属硫蛋白紫外分光分度法检测汞离子[J]. 应用化工.2013年0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