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IS设计与应用

GIS设计与应用

姓名:函授站:年级:
专业:学号:
测验作业一:
1、何为GIS?GIS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作为信息处理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集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输出等。

2、常用的GIS设计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试简要说明使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GIS设计需要完成的六个阶段内容。

答:(1)系统开发准备阶段
现行系统无法满足需求时,用户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

有关人员进行初步调查,成立专门负责新系统开发的领导小组,制定新系统开发的进度和计划,负责新系统开发的一切工作。

(2)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
了解现行系统的界限、组织分工、业务流程、资源及薄弱环节等,绘制现行系统的相关图表。

与用户协商方案,提出初步的新系统目标,并进行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提交可行性报告。

(3)系统分析阶段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目标分析,划分子系统以及功能模块,构造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及其逻辑功能需求,交付逻辑功能说明书。

(4)系统设计阶段
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并具体选择一个物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

这个阶段还要进行人—机过程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文件数据库设计及程序模块、通讯网络设计等。

(5)系统实施阶段
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所完成的新系统物理模型。

首先进行计算机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然后程序员根据程序模块进行程序的设计、代码编写和调试工作。

对用户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编制操作、使用手册和有关文档。

(6)维护和评价阶段
在新系统使用期间,需要对系统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

并将新建成的系统与预期的目标做一比较。

3、系统总体设计报告是系统总体设计阶段的最终成果,说明GIS总体设计报告的构成和内容。

答:表:GIS系统总体设计报告的构成和内容
1 引言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需求说明的目的,指明用户对象)
1.1 GIS项目背景(应包括:a.GIS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b.该GIS软件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1.2 定义(列出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3 参考资料(可包括:a.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b.项目开发计划;c.文档所引用的资料、标准和规范。

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2 GIS项目概述
2.1 GIS项目目标、内容、现行系统的调查情况
2.2 GIS运行环境
2.3 条件与限制
3 GIS数据描述
3.1 GIS静态数据
3.2 GIS动态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3.3 GIS数据流图
3.4 GIS数据字典
3.5 GIS加工逻辑小说明
3.6 数据采集
4 GIS功能需求
4.1 功能划分
4.2 功能描述
5 GIS性能需求
5.1 数据精确度
5.2 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转换与传输时间、运行时间等)
5.3 适应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与其它软件的接口以及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的适应能力)
6 GIS运行需求
6.1 用户界面(如屏幕格式、报表格式、菜单格式、输入输出时间等)
6.2 硬件接口
6.3 软件接口
6.4 故障处理
7 质量保证
8 其它需求
(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4、系统功能与性能分析是系统需求调查和分析的重要内容,试对系统功能与性能分析的常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答: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在明确系统目标的基础上,对系统目标和任务在具体实现上进行设计和细分。

常用方法:
GIS结构化分析方法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系统分析方法来定义GIS系统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作出GIS系统的规格说明,并建立的一个自顶向下任务分析模型。

GIS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在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了系统业务调查以后,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通过自底向上提取对象并组合对象,来实现系统功能和性能分析
GIS快速原型化分析方法
在系统分析员和系统用户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方法,用来明确用户对GIS系统功
能和性能的要求
5、试从设计重心、数据库建设和设计方法等三个方面,比较GIS设计与一般信息系统设计的区别。

式的思路和优缺点。

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GIS规范化和标准化在GIS产业化和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从技术的角度来看,GIS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标准之上的,离开了这些标准就无法开发哪怕是最基本的系统。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共享,推进GIS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GIS规范化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
(1)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标准,它完全来自计算机界的规范,包括网络协议、软件设计、系统验收、软件评测及软件接口等方面的规范。

(2)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规范,其中包括各种操作规程的制定、文本编写、数据库安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3)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有关的规范化工作,包括对数据重复使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界面、技术规范,例如数据模型规范、数据质量评定规
范、元数据规范等。

(4)地图制图标准,GIS目前仍采用着许多来自计算机辅助制图的理论和方法,如点变换理论(GIS中矢量数据结构采用点、线、面的概念来理解空间地物)。

GIS标准化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
(1)GIS相关的名词或术语标准化
(2)与空间数据库建设有关的标准化活动
包括各种操作规程的制定、数据采集、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字典、文本编写、数据库安全等方面的标准的制定与实践。

(3)与GIS数据共享有关的标准化工作
包括对数据质量控制、数据重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例如数据模型标准、数据质量评定标准、元数据标准等等
姓名:函授站:年级:
专业:学号:
测验作业二:
1、数据库建设是GIS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非地理数据通常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请说明关系型数据库建设的工作内容。

答:(1)、将空间实体的空间特征用关系模型来表达,制作关系表。

由于空间特征由点、线、面组成,因此可以制作三种表单:多边形的关系表;二是线段的关系表;三是结点的关系表。

由于关系连接运算相当费时,该方法在空间对象处理显示方面效率很低。

(2)、将图形数据的变长部分处理成Binary二进制块Block字段。

例如将图形的坐标数据当成一个二进制块,交由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存储和管理。

这种方式虽然省去了第一种方式的大量关系连接操作,但是二进制块的读写效率要比定长的属性字段低的多,特别是牵涉对象的嵌套,速度更慢。

2、空间数据有哪些特征?
答:空间数据有三大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属性特征。

3、试述在GIS设计中制定空间数据规范与标准的重要性。

答:
4、什么叫分布式GIS?它的软件技术基础是什么?
答:
5、系统实施阶段要完成那些文档的编写?这些文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6、GIS项目估算的内容有哪些?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7、什么是GIS软件评价?评价的方法是什么?有哪几种评价类型?其评价指标及其具体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