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琼瑶小说的诗意魅力_刘晓靖

琼瑶小说的诗意魅力_刘晓靖


132
硕士论坛
2008.01
学教育
《月朦胧鸟朦胧》中那些被 卷 入 爱 情 旋 涡 之 中 的 人 物— ——不 仅陆超、裴欣桐、刘灵珊, 还有 韦鹏飞和邵卓生。尽管对爱情各 有各的理解, 各有各的追求, 他 们的生活理想、人生之路各不相 同, 他们身上的理智和情感的比 例也不一样, 但是, 他们无一不 曾处于朦胧之中, 只是他们的朦 胧各有不同的内涵, 不同的表现 罢了。因此, “朦胧”正是作品 中的恋人们特殊心绪的艺术写照, 也正是琼瑶笔下的爱情会如此富 有诗意的重要原因。而“点点荧 火 照 夜 空 ”, “ 唧 唧 秋 虫 正 呢 哝 ”, “晚风轻轻叩帘栊”一切是那样的 静谧, 那样的柔美。这里凝聚着 《月朦胧鸟朦胧》这部小说特有的 艺术氛围, 尽管作品似乎也写得 波澜起伏, 但是这些仅仅是爱河 中浮现的涟漪, 而决不是翻腾的 波涛。至于“今宵但愿同入梦” 也正是寄寓着恋人们的结局: 楚 楚在打给刘灵珊的电话中, 深情 地唱起了灵珊爱唱的歌, 横在灵 珊和韦鹏飞之间的“冰山”最终 消融了; 裴欣桐“再世为人”后, 抛 却 了 “ 嬉 皮 思 想 的 影 响 ”, 严 肃 地选择了“值得任何女人去托付 终身的”邵卓生为伴侣; 至于陆 超以后是否会像裴欣桐那样幡然 醒悟, 走上一条新的、正常的生 活道路, 还不得而知, 但他目前 至少已摆脱了裴欣桐的“纠缠” 而与阿秋同居了。
参考文献: 1、《月朦胧鸟朦胧》琼瑶著 长江 文艺出版社 2004- 7 2、《彩云飞》 琼 瑶 著 皇 冠 文 化 出 版社 1 991 - 1 3、《烟雨朦朦》琼瑶著 长江文艺 出版社 2004- 7 4、《庭院深深》琼瑶著 长江文艺 出版社 2005- 1 1
刘 晓 靖 , 王 永 , 安 徽 大 学 中 文 系 05 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善于借鉴古典诗词的意象 表现, 营造一个个具有现代生活 特征的柔美意境画面。如《烟雨 朦朦》中何书桓与依萍在碧潭游 玩时有这么一大段描写: “春天, 一切都那么美好, 山是绿的, 水 是绿的, 我们, 也像那绿色的植 物一样发散着生气。划一条小小 的绿船, 我们在湖面享受着生命、 青春, 和彼此那梦般温柔的情意 ……于是, 他唱了一支非常美丽 的歌: 溪山如画, 对新晴, 云融 融, 风淡淡, 水盈盈。最喜春来 百卉荣, 好花弄影, 细柳摇春。 最怕春归百卉零, 风风雨雨劫残 英。君记取, 青春易逝, 莫负良 辰美景, 蜜意柔情! ”这里作者先 现代( 语体文) 后古典( 文言 文) , 将青春、爱情与古典诗词中 的意象, 理想与山水, 人性与自 然, 现代与古典融为一体, 展示 了一幅幅情感四溢又如诗如画的 意境画面。
月朦胧, / 鸟朦胧, / 点点荧 火照夜空。/ 山朦胧, / 树朦胧, / 唧唧秋虫正呢哝。/ 花朦胧, / 叶 朦胧, / 晚风轻轻叩帘栊。/ 灯朦 胧, / 人朦胧, / 今宵但愿同入梦!
其中起始两句“月朦胧鸟朦 胧”正是这部小说的篇名, 而月、 鸟、山、树……一片朦胧, 一切 朦胧正是处于各式各类恋爱中的 青年的心绪和感受。鼓手陆超看
二、以诗为纲总领全篇 琼瑶的每部作品中几乎都有
刘琼 瑶 晓

王小 永说
的 诗 意 魅 力
一首或者几首优美动人的诗词或 歌词。有的甚至是统领全篇的主 题诗( 或歌) , 在作品中反复出 现, 赋予作品浓重的诗情。以下 就以《月朦胧鸟朦胧》为例, 对 此略作说明。
在《月朦胧鸟朦胧》里, 曾 多次出现过这样一首歌:
133
琼瑶对诗词曲赋的理解和运 用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她 以独特的书名构建一开始就将读 者从杂乱纷纷的尘世拉入到具有 古风古韵的诗画意境中, 加之不 断渲染的山光水色, 夕阳月影, 春溪秋风……, 文字如梦如歌式 的一唱三叹, 以及外貌具有古典 美的主人公的诗意情怀, 无不使 人从她的作品中领略到一种民族 文化文学传统中特有的诗意美。 这更是琼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所在。
来是深受西方“性解放”的毒害, 他除了那只鼓以外, 似乎没有什 么别的东西是不能舍弃的。在男 女关系方面, 他所崇尚的是逢场 作戏式的性爱而不是情爱。这种 颓废放荡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 说明他已在人生旅途中迷失了方 向, 正在十分朦胧地走着他的人 生之路。裴欣桐在她还根本不懂 什么是爱情的年龄便与韦鹏飞 “恋爱”了, 而且为了“爱”嫁给 了韦鹏飞并做了母亲。后来她又 为了“爱情”抛弃了丈夫和幼女, 去跟随着那不懂爱情、或者根本 就不需要爱情的陆超。尽管裴欣 桐明知“陆超是不会专情的, 陆 超是多变的, 陆超总有一天会离 开 我 ”, 但 她 仍 对 陆 超 体 贴 入 微 , 以自己在歌舞场中的卖唱所得供 他挥霍而毫无怨言; 在大庭广众 之间受陆超冷遇而甘心忍受; 甚 至她还忍着内心的剧痛, 强颜欢 笑地陪陆超到他的新欢阿秋家, 去目睹他们尽情欢乐。裴欣桐如 此忍气吞声地屈从于陆超是因为 严守封建的妇道吗? 不, 她根本 不是那种女性。是她刻骨铭心地 爱着陆超吗? 诚然, 她曾说过 “陆超爱我三天, 我跟她三天, 陆 超 爱 我 一 年 , 我 跟 他 一 年 ”, 然 而, 她当年与陆超同居时, 陆超 就对她言明“两个人合则聚, 不 合则分”“只同居, 不结婚, 谁 对 谁 都 没 有 责 任 ”。 而 且 她 也 曾 一 再劝刘灵珊要抓住降临的幸福, 显然她认为刘灵珊如能与她的前 夫韦鹏飞结合将是幸福的。换言 之, 她觉得自己与陆超在一起并 不幸福, 至少并不很幸福, 那么 裴欣桐委曲求全地苦苦追求的又 是什么呢? 看来她自己也未必十 分明白。她只是在执着地追求着 她 自 己 认 为 的 “ 真 正 的 爱 情 ”。 其 实, 她只是个对爱情的认识十分 朦胧的悲剧人物。关于这一点, 在她自杀被救后表示的“一生不 会再做傻事了”这句话里也能得 到证实, 因为她所说的“傻事” 分明就是指过去在婚姻恋爱问题 上的糊涂, 也即朦胧。
一、作品的人名、篇名具有 诗的韵味
琼瑶说过“由于我生长在一 个对中国文学特别有兴趣的家庭 里, 父亲研究中国历史, 母亲酷 爱中国诗词, 我耳濡目染, 受了 极 深 的 影 响 。” ( 琼 瑶 《 写 于 〈 湮 没 的 传 奇 〉 之 后 》) 这 种 影 响 反 映 在创作上, 便是诗歌在她的小说 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琼瑶 在中国文学, 尤其是中国古诗词 方面的修养很深, 因此她的作品 显得娟雅不俗。她书中的人名, 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女性的名字, 如梦竹、晓彤、丹枫、依萍、宛 露、佩青、芷筠、雨薇、慕裳、 初蕾等都很典雅。而篇名则大多 富 有 诗 意 : 《 烟 雨 朦 朦 》、 《 几 度 夕 阳 红 》、 《 聚 散 两 依 依 》、 《 月 满 西 楼 》、 《 庭 院 深 深 》、 《 心 有 千 千 结 》、 《 我 是 一 片 云 》、 《 在 水 一 方 》、 《 却 上 心 头 》、 《 月 朦 胧 鸟 朦 胧 》、 《 一 帘 幽 梦 》、 《 寒 烟翠》等等。单看这些篇名便有 种如诗如画的意味, 何况其中不 少篇名本就来自诗词。如果把琼 瑶的小说比作百花园里的花朵, 那么她的篇名就是远远传来的花 香。品读书名, 就仿佛还没走进 百花园就已陶醉于花香之中了。 琼瑶是切实体会了诗词的妙处, 撷取诗词的一些语句作为书名, 使全书平添一种幽远、凝重的古 典韵味。这也许是琼瑶小说具有 生命力和巨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魅力的原因之 一吧。
学 教 育 2008.01
硕士论坛
著名台湾言情女作家琼瑶小 说的成功自然有许多因素, 在这 里我仅想谈谈她作品流露出的浓 郁的诗意。琼瑶小说中的诗意在 言情小说范畴内是绝无仅有的。 即使在整个小说领域里, 诗意有 如此浓郁的作品也不多见。我们 可以说浓郁的诗意是琼瑶小说的 独特魅力。她以爱为经, 以诗为 纬巧妙地编织着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 充满诗请画意的言情小说。 诗意洋溢在她作品的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 “月朦胧, 鸟朦 胧”这首诗歌, 在作品中确实起 着总领全篇作用。
三、优美诗画般的意境设置 琼瑶小说的诗意不仅表现在 人名典雅, 篇名有诗意及常常用 一首诗歌来总领全篇上, 更主要 的是她的几乎每一部作品本身就 像是一首诗, 像是一曲爱的颂歌 或悲歌。那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 事、一组组或色彩明丽柔美或感 情沉重压抑或气氛神秘诡异的爱 情生活图景、那汹涌着作家情感 波涛的艺术氛围都构成了琼瑶小 说诗一般的意境。琼瑶小说意境
设置的特点有: 1、擅长用古典诗词中常用的
夕阳、寒烟、彩云、浪花等美好 意象, 再配以柔情缠绵、纯洁忠 贞、伤感多变的爱情意蕴, 营造 出一幅幅生动凄美的意境画面。 如《彩云飞》中云楼梦到了死去 的涵妮: “……穿着白衣服, 飘 飘荡荡在云雾里, 她在唱着歌 ……歌词却唱得非常清晰: 夜幕 初涨, 天光翳翳, 眼中景物尚依 稀。阴影漂浮, 忽东忽西, 往还 轻悄无声息。风吹袅漾, 越树越 枝, 若有幽怨泣欷。你我情深, 山盟海誓, 奈何却有别离时。 ……唱完, 云雾盖了过来, 她的 身子和云雾揉和在一起, 幻化成 一朵彩色的云, 向虚渺的苍穹飘 走 了 , 飞 走 了 。” 作 者 凭 借 女 性 特 有的细微观察力, 运用纤细的笔 法, 营造凄美的意境, 把那一份 生死别离的幽怨、无奈, 表现得 真真切切, 如泣如诉。
3、注重调动“一切景语”成 为 “ 情 语 ”, 营 造 一 种 全 景 式 的 幽 美意境画面。《庭院深深》中有 这样两段景物描写: “溪水潺潺
地流着, 许多高耸的岩石突出了 水面, 挺立在那儿, 带有股倨傲 的神态, 流水从岩石四周奔流下 去, 激起了无数小小的泡沫和回 漩。五月的阳光遍洒在河水上, 闪耀着万道光华。那流水峥峥淙 淙的奔流声, 像一支轻轻柔柔的 歌 。” “ 她 看 到 了 一 个 被 杂 草 所 蹂 躏了的花园, 在遍地的杂草中, 依旧有一两株红玫瑰在盛开着, 如几棵高大的榕树, 多年没有修 剪, 垂着一条条的气根, 像几个 苍老的老人飘拂的长髯。那些绿 树浓荫, 很给人一种‘庭院深深 深 几 许 ’ 的 感 觉 ”。 这 简 直 是 一 幅 诗意盎然、静中有动、动中寓静 的全角风景画, 表现出作家对大 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 蕴涵着作 家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命的真挚 感情。同时, 又把读者不自觉地 带入到一种幽美的境地。意境是 情与景结合的产物, 这里景是幽 幽的, 切切的; 情是弥漫的, 含 蓄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