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学 --叶-及叶类药材

药用植物学 --叶-及叶类药材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 1、表 皮 细胞长方形,排列较规则(与叶 脉有关),有长细胞与短细胞两种类型。长细 胞长方柱形,长径与叶长轴平等,外壁角质化, 并含有硅质。短细胞又分为硅质细胞和栓质细 胞两种类型,硅质细胞腔内充满硅质,故其叶 坚硬而表面粗糙;栓质细胞壁木栓化。 • △泡状细胞——上表皮中的大型薄壁细胞,横 切面上排列略呈扇形,干旱时失水收缩,使叶 子卷曲成筒,减少水分蒸发,又称运动细胞。 • △气孔分布——上下表皮均有,哑铃形保卫细 胞.
保卫细胞
2、叶片的构造 (3)叶脉——埋在叶肉中的维管组织, 有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主脉(中脉):木质部、韧皮部、少量 形成层、比较发达机械组织; 中等侧脉:只有木质部、韧皮部和少量 的机械组织; 细脉:木质部只有几个管胞、韧皮部有 少量的筛管、伴胞; 脉梢:叶脉最末端,一般只有一个管胞, 周围有几个薄壁细胞。
• 1、叶
• 2、叶

柄 叶
叶形、叶裂、叶脉
支持叶片,圆柱形、半圆柱形或稍扁 叶柄基部附属物,常成对生于叶柄基
平。
• 3、托
部两侧,形状多样。在发育过程中有保护幼叶叶
片作用。成长后脱落或不脱落,一般细长。
叶片(blade)
叶柄(Petiole)
托叶(Stipule)
(一)叶片的形态
1、叶片的形状 2、叶尖的形状 3、叶基的形状 4、叶缘的形状
上表皮
维管束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孔下室
气孔 保卫细胞
2、叶片的构造 · 异面叶——双子叶 植物叶片两面内部 结构不同,即有栅 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的分化,上面深绿 色,下面浅绿色。 · 等面叶——两面的 内部结构相似,无 明显的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分化,叶 肉组织分化不大。
上表皮 维管束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孔下室 气孔
是常用的中药。叶的形态是多种
多样的,其对于中草药的识别鉴
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叶--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
• • 叶生长周期长(比花),是识别植物的
重要依据。
对植物进行描述时,叶形态的描述较详
细,有人认为叶的脉纹与人指纹相似,是鉴
别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
叶的组成
• 完全叶 叶片、叶柄、托叶。不全者为不完全叶, 桃、柳为完全叶。女贞有叶片、叶柄无托叶,龙 胆、石竹仅有叶片。
1 叶片形状
1 叶片形状
2 叶尖形状
3 叶基形状
4 叶缘形状
羽 状 分 裂
(二)叶片的分裂
掌 状 分 裂
掌状浅裂 掌状深裂 掌状全裂
• (三)叶片的质地
•膜
•纸


薄而半透明(麻黄、天麻鳞片叶)
薄而柔韧似纸(大叶糙苏)
•草
•革 •肉
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 质
薄而柔软(薄荷、商陆、藿香)
厚而坚韧,略似皮革(枇杷、夹竹桃) 肥厚多汁(芦荟、马齿苋、景天)
叶序的类型
互生叶序——杜仲
对生叶序——薄荷
对生叶序——忍冬 二列状对生——小叶女贞
轮生叶序——夹竹桃
簇生叶序——银杏
四、异性叶性及叶的变态
• 异性叶性——同一植株上有不同形状的叶。 • • • 如人参1年生的只有1枚三出复叶, 2年生的有1枚掌状复叶, 3年生的有2枚掌状复叶,


4年生的有3枚掌状复叶,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1、表皮
上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泡状细胞和气孔 器有规律地排列而成. 下表皮没有泡状细胞。长细胞排成纵列, 外壁角化并硅化;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 分布在长细胞之间。 泡状细胞是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条 叶脉之间,与叶片的内卷和展开有关。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 2、叶肉 叶片直立,受光相近,属等面叶, 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 • 3、叶脉 维管束近平行排列,主脉粗大,维 管束为有限外韧型。主脉维管束的上下两方常 有厚壁组织分布,并与表皮层相连,增强了机 械支持作用。 • △维管束鞘——禾本科植物分类上的特征,维 管束外围常有1至多层薄壁细胞包围,构成维 管束鞘,如玉米、甘蔗由1层较大薄壁细胞组 成;水稻、小麦则由1层薄壁细胞和1层厚壁细 胞组成。
单叶和复叶
掌状三出复叶 羽状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单身复叶
二回羽状复叶
双数羽状复叶
单数羽状复叶
三、叶序——叶在茎枝上的排列次序
• 1、互 • 2、对 • 3、轮 沙参) • 4、簇 生——(银杏、枸杞、落叶松)。 生——交互而生,沿茎枝作螺旋状 生——交互对生(薄荷、忍冬、龙 生——(夹竹桃、直立百部、轮叶 排列(厚朴、杜仲) 胆)、二列状对生(小叶女贞、水杉)
石竹
• 2、叶片的构造
• (1)表 皮 • 上表皮、下表皮——通常一层生活细胞, 也有多层细胞,称复表皮(夹竹桃、海桐叶、 印度橡胶树)。 • 一般无叶绿体,外壁较厚,常具角质层, 表皮细胞不规则形,侧壁波浪状,彼此嵌合。 • 表皮两面均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些。
1.表皮——包 在叶的最外层, 有保护作用。 角质层的存 在起保护作用, 控制水分蒸腾, 加固机械性能, 防止病菌侵入, 对药液有不同程 度吸收能力。
2、叶片的构造
• (2)叶 肉——上、下表皮之间,由含叶绿体的
薄壁细胞组成,光合作用场所,分为:
• △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由1列或数列 (冬青、枇杷)排列整齐的长柱形细胞组成,形如 栅栏,含大量叶绿体,使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 • △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接,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如海绵状,含叶绿体比 栅栏组织少,故叶片下表面呈浅绿色。 • △等面叶两面均有栅栏组织(番泻叶、桉叶),或 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禾本科)。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银杏
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 小便,消毒杀虫。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菘蓝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番泻
泻热行滞,通便函,利水。
思考题
1、变态叶的类型及其代表 药用植物 2、常见的叶类药材的作用
The End

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松柏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叶针状 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内陷。 下皮层:表皮细胞下的多层厚壁细胞称下皮。 叶肉:叶肉细胞的壁内陷,形成皱折,叶绿体沿皱折分布。 叶内有树脂道。 内皮层:一圈细胞 维管束:两束,位于叶中央。
松针的结构 1、针叶 2、旱生状态 3、单根或多根一束 4、表皮厚、角质层 发达、有下皮、气 孔内陷、叶肉细胞 壁凹陷
2、叶肉
无明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属于等面叶。 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
3、叶脉 禾本科植物 的叶具平行脉。叶 脉维管束为有限外 韧维管束,其结构 由韧皮部、木质部 和维管束鞘组成。 维管束鞘由薄壁细 胞组成。
在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薄 壁细胞,含水很多、无叶绿体或少量叶绿体,有大 液泡,叫泡状细胞。
叶及叶类药材
• 1、了解叶的组成和形态。 • 2、掌握单叶和复叶。 • 3、掌握叶序类型。 • 4、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 5、掌握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 6、了解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 7、熟悉叶类药材。 重点:叶序。
难点:叶的形态及叶类药材。

许多植物的叶,如番泻叶、大
青叶、艾叶、桑叶、枇杷叶等都
上表皮 维管束
2、叶片的构造 · 一般双子 叶植物叶片有上 下之分,将叶片 作横切面,从外 到内分为表皮、 叶肉和叶脉3部 分。。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孔下室 气孔
保卫细胞
根据气孔器周围是否有副卫细胞 及其排列方式的不同,双子叶植物的 气孔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无规则型 不等型
西瓜 景天
平列型
豇豆
横列型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单叶,分为叶鞘和叶片两部 分。叶鞘狭长而抱茎,起保护、 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叶片呈条形或狭带形,分为 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片 与叶鞘连接处的外侧叫叶颈,是 一个不同色泽的环,稻的叶颈为 淡青黄色,叫做叶环。在叶片与 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膜状的突 出物,叫做叶舌,它可防止水分、 昆虫和病孢子落入叶鞘内。叶舌 两旁的耳状突出物叫叶耳。叶耳、 叶舌的有无、大小及形状常作为 识别禾本科植物的依据。
二、单叶与复叶
(一) 单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有一个叶片的叶(女贞 ) (二) 复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五加、合 欢) 1、三出复叶 小叶三片,着生在小叶柄顶端 2、掌状复叶 小叶三片以上,叶轴短,小叶着生在 总叶柄顶端,成掌状排列。 3、羽状复叶 叶轴长,小叶大多着生在叶轴两侧, 成羽状排列。 ⑴ 单(奇)数羽状复叶:苦参、槐叶 ⑵ 双(偶)数羽状复叶:皂荚、落花生 ⑶ 二回羽状复叶:合欢、云实 ⑷ 三回羽状复叶:南天竹 4、单身复叶 总叶柄顶端有一片发达的小叶,两侧
平行脉序
(四)叶脉及脉序
A、平行脉序 B、弧形脉序
C、网状脉序
D、叉状脉序
弧形脉序
网状脉序
叉状脉序
叶脉与脉序
1.网状脉序 ⑴羽状网脉 ⑵掌状网脉
2.平行脉序: 单子叶植物多见(4种) ⑴ 直出平行脉 ⑵ 横出平行脉 ⑶ 弧状平行脉 ⑷ 辐射脉
3.二叉脉序(原始) 多级二叉分枝: 蕨类及裸子植物:银杏
• 叶脉和脉序
• 主脉、侧脉和细脉 • 分叉脉序(蕨类普遍,种子植物银杏)。 • 平行脉序(单子叶植物):直出平行脉(淡
竹叶)、横出平行脉(芭蕉)、射出平行脉 (棕榈)、弧形脉(黄精、车前)
• 网状脉序(双子叶植物):掌状网脉、羽状
网脉,少数单子叶植物也具网状脉,如薯蓣, 天南星,但叶脉末梢大多连接,没有游离脉梢, 可区别于双子叶植物。
以后每年递增1枚复叶。
异形叶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