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电子传递体系与氧化磷酸化

第4章电子传递体系与氧化磷酸化


2CO2+ 8H+ +
辅酶A
20520、/6/28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2020/6/28
2020/6/28
细胞质 线粒体
第二节 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
一、线粒体结构特点 二、电子传递呼吸链的概念 三、呼吸链的组成 四、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及其能量变化 五、电子传递抑制剂
线粒体结构
2020/6/28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二、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 三、生物氧化过程中H2O的生成 四、有机物在体内氧化释能的三个阶段
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氧化在活细胞中进行,pH中性,反应条件 温和,一系列酶和电子传递体参与氧化过程, 逐步氧化,逐步释放能量,转化成ATP。
对于真核细胞,生物氧化多在线粒体内进行; 在不含线粒体的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在细胞 膜上进行。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总反应:FADH2+1/2O2→FAD+H2O ΔG°′=-nFΔE°′
= -2×96.5×[0.82-(-0.18)] =-193.0千焦·mol-1
烟酰胺脱氢酶类
特点:以NAD+ 或NADP+为辅酶,存在
于线粒体、基质或胞液中。
传递氢机理:
NAD(P) + + 2H+ +2e H+
传递电子机理:
+e
Fe3+ -e
Fe2+
+e
Cu2+
Cu+
-e
CoQ的结构和递氢原理
CoQ+2H+
CoQH2
2020/6/28
铁硫蛋白的结构
传递电子机理:Fe3+
+e -e
Fe2+
细胞色素体系(Cyt)
(1) Cyt的本质 细胞色素 = 酶蛋白 + 血红素
(2) Cyt的分类 a类:a、a1、a2、 a3 …
琥珀酸等
黄素蛋白 (FAD)
铁硫蛋白 (Fe-S)
NADH
黄素蛋白 (FMN) 铁硫蛋白 (Fe-S)
辅酶Q (CoQ)
Cyt b
Fe-S 细胞色素类 Cyt c1
Cyt c
Cyt aa3 O2
2020/6/28
FADH2 呼吸链
琥珀酸等 FAD
Fe-S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还原酶
NADH
+++++++++
线粒体内膜
氧化
__________
NADH+H+
2e-
ADP+Pi
3H+ ATP
4H+ 2H+ H2O
4H+ 高

4H+
子 浓
2H+ 度
质子流 3H+
2020/6/28
线粒体电子传递和H+排出的数目与途径
4H+
FeS FMN
FeS 2e-
NADH+H+ NAD+
Cytc
4H+
Cytc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物 ( 如 PEP ) 上 的 磷 酸 基 团 转 移 相 偶 联 的 作 用 。 糖 酵 解 中 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丙酮酸。
磷氧比( P/O )
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Pi)消耗量和原子氧(O)消耗量的比值称 为磷氧比。由于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传递一对电子消耗一个氧原 子,而每生成一分子ATP消耗一分子Pi ,因此P/O的数值相当于一对电 子经呼吸链传递至原子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呼吸链的比拟图解
氰化物 CO
NADH
FMN 复合物 I
Fe-S CoQ
Cyt b
复合物 III
Fe-S Cyt c1
Cyt c
Cyt aa3 复合物 IV
O2
2020/6/28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 氧化磷酸化和磷氧比(P/O)的概念 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三、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四、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五、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ATP的总结算 六、能荷
FMN Fe-S CoQ
复合体 I
NADH 脱氢酶
Cyt b Fe-S Cyt c1
复合物 III
细胞色素 还原酶
NADH 呼吸链
Cyt c
Cyt aa3
复合物 IV
细胞色素
氧化酶
O2
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水的生成
MH2
还原型代 谢底物
M
氧化型代 谢底物
NAD+ NADH+H+
FMNH2
Fe
FMN
CoQ
S
CoQH2
2e 2Fe2+
细胞色素
b- c1- c -aa3
2Fe3+
2H+
1
2 O2 O2H2O
琥珀酸 延胡索酸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水的生成
2H+
FAD
Fe
FADH2
CoQH2
S
CoQ
2Fe3+
细胞色素
b- c1 - c-aa3
2e 2Fe2+
O2-
1
2 O2
H2O
两种呼吸链的比较:
O
丙酮酸脱氢酶系
CH3-C-COOH
CH3COSCoA+CO2
CoASH NAD+
NADH+H+
H2O的生成
代谢物在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体 (NAD+、NADP+、FAD、FMN等)所接受,再 通过一系列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氧而生成H2O 。 例:
乙醇脱氢酶
CH3CH2OH
CH3CHO
NAD(P)H +
黄素蛋白酶类
特点: 以FAD或FMN为辅基,酶蛋白为生物膜组成蛋白
递氢机理:FAD(FMN)+2H+
FAD(FMN)H2
类别:黄素脱氢酶类(如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
需氧脱氢酶类(如L—氨基酸氧化酶) 加单氧酶(如赖氨酸羟化酶)
铁硫蛋白
特点:含有Fe和对酸不稳定的S原子,Fe和
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 成ATP(即ADP+Pi→ATP),这种氧化放能和ATP生成 (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ADP + Pi
生物氧化过程中 释放出的自由能
ATP + H2O
磷酸化类别: 底物水平磷酸化 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磷酸化
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电子沿着氧化电子传递链传递的 过程中所伴随的将ADP磷酸化为ATP的作用,或者说是ATP 的生成与氧化电子传递链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
2e-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铁-硫蛋白
2Fe-2S
(bL)
c1
(b566)
(b562)
线粒体基质 (bH)
Cyt b
细胞色素还原酶 部分结构模式
(chemiosmotic hypothasis)
电子传递的自由能 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 跨过内膜进入到膜间 隙,从而形成H+跨线
膜间隙
H+
e-
基质
底物 电子传递链
H+
粒体内膜的电化学梯
度,这个梯度的电化
学势( ΔH+ )驱动
H+
ATP的合成。
ADP+Pi
H+
ATP F0F1 ATP酶
磷酸化
化学渗透假说原理示意图
NAD+
NADH+H+
NAD+
2e
电子传递链
2H+
1\2 O2 O=
H2O
脂肪
多糖
蛋白质
脂肪酸、甘油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磷酸化
电子传递 (氧化)
+Pi
e-
三羧酸 循环
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
大分子降解成 基本结构单位
小分子化合 物分解成共同 的中间产物( 如丙酮酸、乙 酰CoA等)
共同中间产 物进入三羧酸循 环,氧化脱下的 氢由电子传递链 传递生成H2O,释 放出大量能量, 其中一部分通过 磷酸化储存在 ATP中。
S常以等摩尔量存在(Fe2S2, Fe4S4 ),构成 Fe—S中心。Fe通过蛋白质分子中的4个Cys 残基的-SH与蛋白质相连结。
+e
传递电子机理:Fe3+
Fe2+
-e
CoQ
特点:带有聚异戊二烯侧链的苯醌,脂
溶性,位于膜双脂层中,能在膜脂中自由 泳动。
+2H
传递氢机理:CoQ
CoQH2
-2H
细胞色素
例 实测得NADH呼吸链: P/O~ 2.5
NADH
2e-
1 2
O2
ADP+Pi ATP ADP+Pi ATP ADP+Pi ATP
H2O
实测得FADH2呼吸链: P/O~ 1.5
FADH2
2e-
ADP+Pi ATP
ADP+Pi AT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