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最新推荐基层农技推广与建设补助方案一、基本情况1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区地处市城郊,农村辖二乡二镇4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7万亩(水田4.5万亩,旱地1 .2万亩),农户2.1万户,农业人口7.8万人。
201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34元。
2、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我区农业主导产业分别为水稻、生猪、蔬菜、甘蔗等四大产业。
2011年,全区水稻面积7.2万亩,水稻总产3.07万吨,产值7800万元;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产值10500万元甘蔗种植面积5000亩产值3000万;生猪出栏12万头,产值16800万元。
4大农业主导产业的产值合计为381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6%。
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1 / 18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已于2011年8月正式启动,现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到位。
一是对乡镇农技人员重新进行了核编,确定乡镇农技人员编制数为35人,区农业局实际接收19人。
二是建立了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实现了“三权归县”、双重管理、综合建站,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农技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区农业局按人均1万元保障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工作经费。
三是制定了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岗位职责,建立了区农业局、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考评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运行顺畅,服务高效。
4、我区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情况区农业局是全区农业行政事业管理单位,局机关设办公室、蔬菜办、行政审批服务股,局下属单位有农技推广中心(设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畜牧局(设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农经站、生产股、种子站、行政执法大队、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做到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体制顺畅,工作协调配合,技术服务到位。
范文最新推荐二、年度目标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化农业区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更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强化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措施,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四有五化”,即:有专业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建立农技推广责任、人员聘用、绩效考评制和知识更新等制度;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逐步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
围绕主导产业,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力度,提升他们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能力;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重点培训和师资培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站长暨农技专家的业务水平和田间培训指导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3 / 18才保障。
三、实施内容(—)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1优化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工作岗位设置和职责进一步优化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的岗位设置和完善农技人员职责分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所。
根据所在乡镇农技人员人员数量、专业结构暨所辖区域产业大小等实际情况增减设置站长、副站长、农技员(含农技、土肥)、植保员、经作员、农机员、动物防疫检疫员、水产员、农产品质量监督员、农经员、信息员岗位,实行一人多岗、多岗一人,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团结协作、服务高效,充分体现“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2、创新人事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工作岗位如出现人员空缺,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通过考试,竞争上范文最新推荐岗,选拔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技推广队伍,推行公益性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3、建立村级服务网点,做好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每村选聘1—2名村级农技推广协助员(村级防疫员),协助做好辖区内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
农技推广协助员劳动报酬,由财政暂按年人均1200元标准列入预算,并要求逐步增加。
4、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建立多元推广机制采取区、乡镇农技人员联动和首席专家负责制,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农技推广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
区农业局要求在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个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确定一个主导品种。
局每个站室和乡镇综合服务站每年选取1-2项新技术或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活动,区、乡每位农技人员每年到村培训指导次数不能少于15次。
协调和支持农业技术培训机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5 / 185、建立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和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负责人竞争上岗制度依据《区乡镇农技人员考评细则》,对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实绩每季度考评一次,年终计算平均考评得分。
农技人员的绩效工资、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
对全区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站长、副站长职务,推行竞争机制。
根据考评成绩,由区农业局统一调配、任用和撤换,实行能者上、庸者让、不称职者下(二)确定主导产业按照产业规模大小,依次确定水稻、生猪、蔬菜、甘蔗为我区4个主导产业。
努力增强主导产业的造血功能,改善其基础设施,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优化品质、增加总量、提高效益。
侧重发展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主导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我区农业经济实力。
(三)筛选、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范文最新推荐通过多年的推广和筛选,确定我区当前4大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1)水稻主导品种:根据我区2012年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结果,2013年水稻主导品种早稻为陵两优211、中嘉早17、株两优08五丰优623金优418威优州418金优458欣荣优2045五丰优157、五优21、荣优463等;中(一晚)为Y两优916Y两优1号、深优5814等;二晚为五丰优308 H优518天美1号、淦两优602、天优华占、金优H4、天优1251、荣优华占等。
主推技术:“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测土配方(“山”型)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集中育秧抛秧等。
(2)生猪主导品种: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及其相互杂交或与地方品种杂交品种。
主推技术:三元(或二元)杂交、人工授精、定期防疫保健等。
7 / 18(3)蔬菜主导品种:辣椒、番茄、各类叶子菜等。
主推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术、生物防病虫、无公害生产规程等。
(4)甘蔗品种:传绿皮甘蔗主推技术:地膜种植(四)精选技术指导员根据示范县项目实施需要,我区精选了41名农业技术指导员。
这41名农技指导员,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2人,技术员36人。
农技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50天。
根据需要选派他们参加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田间培训指导能力。
(五)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围绕主导产业,面向全区4个乡镇遴选406户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邻里关系融洽的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生产示范户150范文最新推荐户,生猪生产示范户100户,蔬菜生产示范户100户,甘蔗生产示范户56户。
由41名农技指导员对406个科技示范户实行对接帮扶,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
要求科技示范户带头学习使用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协助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技术信息采集和项目评价等工作,着力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重点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通过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传授能力。
全年举办3期以上的农民田间学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00名以上。
(六)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我区养殖产业特色,建立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9 / 18切实做到技术骨干沉入示范基地,良种良法引入示范基地,农机农艺融入示范基地。
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地点在丽阳乡丰田村,有良种公猪40头,良种母猪1000头,人工授精设施设备齐全。
示范带动50个养猪大户实行生猪人工授精,年供精5000头(次),全区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0%, 年降低养公猪饲料成本15万元。
做到切实巩固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成效,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进度安排2012年示范县项目实施时间为2012年9月一2013 年9月。
其中:2012年9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2012年10月一2013年3月,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训指导、科技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推介等工作;范文最新推荐2013年4--9月,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自评,对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等工作。
五、主要参与单位、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1、主要参与单位区政府、区农业局、区财政局及区农业局下属单位(含区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等)。
2、人员情况参与项目实施的有49人。
其中区级领导4人,部门领导4,区农业局内农技人员18人,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农技人员23人。
3、任务分工(1)领导小组任务分工区长负责项目实施的全面工作。
11 /18区委分管领导负责召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确定改革方向、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建设内容、财政保障及区农业、财政、乡镇的协调工作。
常务副区长负责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核定和财政保障工作。
分管副区长负责督促落实项目实施步骤、进度和具体完成时间。
区农业局局长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岗位设置和“三权归县”的工作衔接,主导产业、示范基地、专家组成员构成、农技人员的确定、科技示范户的筛选。
区财政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项目资金的管理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
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负责召集专家组成员会议,讨论制定各项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携同农技推广专家组成员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范文最新推荐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同时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包括起草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方案,组织农技人员培训,项目实施进度的网上填报,项目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项目资料的整理归档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负责有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区财政局农财股股长具体做好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区农业局财务人员具体做好基层农技人员绩效工资发放和工作经费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