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为实施好我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晋农办科发〔2020〕1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紧紧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的发展,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任务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的,精心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加快脱贫产业的发展,实现我县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一)建设3个试验示范基地,充分利用22名技术指导员培育的225户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全县农业发展。

(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水平要明显提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不低于95%,农业技术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不低于70%。

(三)农业主推技术和品种到位率不低于95%。

(四)对全县22名基层技术员和特聘农技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其中,选聘5名知识全面、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参加省级组织的脱产培训。

(五)围绕玉米种植和牛、羊的养殖等主导产业发展,继续完善“专家+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网络。

依托专家组,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和推广方案的制定,通过采取政策入户、技术入户、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等方式,培育和造就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全县所有农户科学种田水平和科技应用能力,使全县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平均增产增收15%以上。

(六)基层农技人员80%要普遍学会手机APP的使用,使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现任务安排网络化、推广服务信息化、绩效考核电子化。

三、实施内容(一)深化体系建设1.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专家队伍,实施专家技术负责制。

各专家要围绕本人所指导产业和品种制定好年度技术指导方案,根据省农业厅编制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好技术规程和技术明白纸。

组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二是技术指导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技术指导员的知识更新。

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是科技示范主体建设。

通过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责任制,由技术指导员指导好所负责的科技示范主体,联系户主主动传播科学技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农户。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人员聘用制度。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择优选聘技术指导员。

二是完善考勤登记制度。

由技术指导员负责记录好每天下乡进村服务指导情况,作为年终考评依据。

要求技术指导员每年进村入户指导时间不得少于100工作日。

指导服务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个以上,对每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上门服务不少于5次。

三是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结合岗位责任制建设,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工作职责。

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

四是完善农技人员的绩效考评制度,巩固和完善“三方”考核机制。

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和绩效奖励等挂钩。

五是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

每个技术指导员都要接受知识更新、业务技术水平提高的培训。

六是完善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3.制定工作流程。

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抽调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技术推广站、农机等单位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组成县级专家组,负责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和推广工作方案,指导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选定22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10个以上种植业、养殖业科技示范主体的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各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并开展培训。

(二)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玉米产业主导品种:华农887、大丰30号、华农866、海登185 主推技术:A、宽膜渗水地膜机械多行沟播技术B、玉米土壤耕层改良综合高产技术C、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D、玉米采收、碎杆、深翻一体化高产集成技术2.养牛产业主导品种: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主推技术:A、青贮玉米加工利用技术B、肉牛混合日粮饲养技术C、牛群保健技术3.养羊产业:主导品种:湖羊、杜泊羊主推技术:A、饲料混合加工技术B、新品种引进技术C、饲料青储技术D、羔羊高效繁殖技术(三)选定技术指导员全县遴选22名基层骨干农技人员,作为225个科技示范主体的技术指导员。

按主导产业分:玉米产业技术指导员10人,谷子产业技术指导员6人,养牛产业指导员6人。

(四)培育科技示范主体围绕全县主导产业遴选培育225个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科技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主体,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

其中玉米科技示范主体105户,养羊示范主体75户,养牛示范主体45户,通过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观摩交流等方式,提高科技示范主体学习接受农业新技术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主体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的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在加大科技示范主体培育的同时,发挥科技示范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县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覆盖面。

(五)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围绕现代农业和畜牧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业为主、多元示范的原则,建立3个试验示范基地,分别为县留誉镇高村养牛示范基地(欣农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80头,试验示范品种为西门塔尔、夏洛莱牛,基地负责人白三平;县高家沟乡冀家峪养羊示范基地(盛荣种养殖有限公司),建设规模1000平方米,试验示范品种为:湖羊、杜泊羊,基地负责人宋建辉;县庄上镇长峪村玉米高效种植示范基地(振珠家庭农场),建设面积100亩,试验示范品种为华农887、大丰30、华农866、海登185,基地负责人张振珠;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农业“三新”技术示范基地、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传播基地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

(六)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采取异地研修、县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形式。

一要走出去学习。

每年要分专业、分批次选派受聘技术指导员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5天以上的集中培训。

二要请进来学习。

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季节和动物的生产周期,把上级专家请进来,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对每个技术指导员进行实地培训。

三是加强农技人员的网络学习,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组织农技人员加强学习,逐步提高业务能力。

四、经费使用安排中央财政安排的55万元专项资金,按照省农业厅资金补助内容,主要用途及份额如下:1.22名基层农业技术员(含特聘人员)技术推广服务补助2.5万元。

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交通、通讯、午餐补助等)。

2.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24万元。

主要用于3个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8万元)购买农药、肥料、饲料、种子、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设施装备物资、农业机械购买及组织示范展示活动补助等。

3.农技人员能力建设补助13.5万元。

用于农技人员外出学习及县内培训所产生的费用,各种技术书籍的购买、印刷,农业信息化建设、手机APP使用产生的费用等。

4.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补助13.5万元。

全县培育225户科技示范主体,每户补助600元。

主要用于示范户所需的肥料、农(兽)药、饲料、种子和小型农业机械的购买等。

5.其它补助1.5万元。

主要用于实施过程中制度建设和各种牌匾制作、工作考评、绩效奖励、技术书籍、资料的印刷、购买等。

五、工作措施(一)成立项目领导组为协调组织好我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工作,成立了以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局长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各乡镇分管农业的副职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财政局副局长兼任。

培训办主任、农财股股长具体实施。

领导组负责补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协调管理等工作。

(二)成立项目专家组组长:康立柱高级农艺师成员: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治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高锁林农艺师专家组负责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筛选确定每个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员的培训。

(三)健全目标责任制,推动激励机制建设要强化项目管理行政负责制、技术工作专家负责制、项目执行单位技术指导员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入户承包制和科技示范户辐射责任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将各项管理措施制度化。

在进行科学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积极性,对在项目实施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坚决杜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等行为。

(五)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项目总结,做到月通报、季小结、年度有总结。

要在电视台开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讲座和先进典型报道,在县农业信息网上设立项目实施工作栏目,及时编发工作简报。

邀请新闻媒体跟踪报到项目实施情况,宣传项目实施先进典型,努力扩大项目的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