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贴现会计处理存在问题分析管理创新 2<014年第23期 I科技创新与应用应收票据贴现会计处理存在问题分析张丽玫(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车务段,哈尔滨齐齐哈尔 161<0<02)摘要:目前我国的应收票椐在管理上仅是企业所拥有的没有到期或者是没有兑现的商业汇票,而且这种汇票也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不可以超过六个月。
根据票椐的种类不同,所以承兑人可以把汇票的类别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票据贴现属于融通资金的信贷行为,文章重点对应收票椐贴现的解决方案以及其中常出现的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贴现1应收票据贴现的涵义和相关法规规定分析应收票据贴现所知的就是企业用没有到期的应收票据跟银行融通资金,银行在根据票椐上的实际金额减掉相应的贴现利息以后,把剩余的钱支付给企业的一种筹资手法。
这种贴现手法主要用于运营中所出现的现金流量。
应收票据贴现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带追索权;而另一种则是不带追索权。
如果是有追索权的话,那么企业可以在把应收款项过渡给他人时,同意一方在应收款项上并没有按期支付时,就可以向所过渡的一方所要应收金额的权益。
如果是没有追索权的话,那么票椐一旦贴现,银行就会承担相当大的风险,风险发生时,贴现方并不会对此负责。
而我国大多的应收票据贴现都是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都能够处理贴现交易,不过因为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企业个人的,在信用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正规银行通常不做贴现业务,当企业用商业承兑汇票要银行办理贴现事物时,银行就会用贷款的方法来解决,所以,我们国家的贴现行为说的就是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
应收票据指的是企业在运用商业汇票为结算手法时,由于销售商品、产品以及劳务所带来的商业汇票,使交易过程增添了信用凭证。
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签发给付款人的,由付款人承兑该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是承兑人签发,需要承兑人跟银行申请,银行确认无误所准许的承兑票据。
我国也在法律法规中颁布了相关条例,条例清楚的说明了票椐期限已过还没收到票款的,银行可有向其追究偿还,也可以从申请人的户头上扣除票款。
所以,从法律上可以看出,国家的票椐贴现带追索权的现象。
加之承兑方是银行,所以安全指数也是相当高的,而且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正规票椐通常是不会出现到期不支付票款的情况的,附带的追索权基本上不会使用到,只属于一种安全防范方式,增加其保险程度。
下面是把带有追索权以及不带追索权的状况中企业票椐贴现业务会计的解决方案,并做出相关说明。
2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账务处理方法2.1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业务会计处理举例案例:2<013年 2月 1日,a企业卖给b企业一批物资,收到 b企业签发并且是从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票据到期之后价值是6<0万元,不算计息,期限为 3个月。
当日,a企业将该商业汇票以附追索权的方式贴现给银行,银行扣除相应贴现利息后,支付给 a企业 54万元的贴现款。
通常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度,因为 a企业并没有把与商业汇票有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银行,所以a企业不能够中断应收票据的确认行为,要将其用商业汇票向银行抵押得到的贷款形式进行会计处理。
以下是 a企业会计记录:(1)2Ol3年2月 1日,票据贴现时借:银行存款 54万元(a企业实际得到的贴现金额)财务费用 6万元 (银行扣除一部分的贴现利息和相关手续费用 )贷:短期借款 6<0万元(票据期末金额)如果该票据是带息票据,那么 a企业还是需要按时对票据计提利息,一方面冲销 a企业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提高 a企业应收票据的账面金额。
(2)2Ol3年5月 1日,如果到了规定期限票据付款人无法支付票款:借:短期借款 6O万元贷:银行存款 6<0万元同时,甲企业需要将到期应收票据转为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6<0万元贷:应收票据 6<0万元如果票据付款人到期时全额向所贴现的银行支付票款,那么 a企业会计处理分录为:借:短期借款 6<0万元贷:应收票据 6<0万元2.2以上会计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针对 a企业把票据贴现给银行后,票据会直接被银行存放起来。
而银行又会因为资金的原因,就会把票据再贴现给别的银行,所以不管怎样,票据都不在 a企业可控范围之内。
如果说票据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票款金额,但是 a企业却完全处于不之情的情况下,这时a企业跟本不会了解准确的付款日期,也不会握有有关的票据证明。
所以,不知道支付方在正确的时间内已经支付了相关款项的a 企业,导致了会计分录处理上不够精确。
没有体现出经济运营本质,因为我们国家现今主要是在银行承兑汇票的,到了应付款的期限时,承兑银行不支付的可能基本不存在。
于是作者觉得企业跟银行进行贴现业务时,就算这方面有明文规定,银行在承兑方没有按时支付时,能够向企业索要款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和利益在贴现时就全部转给了银行。
结合会计相关规定,企业在最初就会了解到以后经济利益也许会流出企业,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向银行支付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因此,企业没有必要去了解这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对 a企业会计分录做的改正:(1)2<013年 2月 1日,票据贴现时:借:银行存款 54万元 (企业所获得的贴现金额)财务费用 6万元贷:应收票据 6<0万元(票据的总价值)此时a企业可以不再对应收票据进行确认,要是该票据属于带息票据,a企业就不用对票据进行按时计提利息。
(2)当到 2<013年 5月 1日时,付款人完全履行合约规定,此时,a企业就不需要再对其做出其他的会计处理。
假如承兑方并没按照合约规定执行时,银行会马上与 a企业取得联系。
a企业可以使用下面的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办理:甲企业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会计处理:①银行向a企业账户上扣除掉应付款额。
a企业会计分录记为:借:应收账款;贷:银行存款。
②a企业账户余额不足,不足以让银行扣除掉应付款额。
a企业会计分录可记为:借:应收账款;贷: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扣款时所差的金额)。
3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业务会计处理分析3.1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业务会计处理举例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属于企业把应收债权出售给银行,因为会有一定的退货风险,银行通常会在扣除贴现息时再另外扣除可能出现退货的部分金额,最后把余下的金额支付给企业。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处理方法,有关于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业务,企业在贴现时普遍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借:银行存款(企业实际获得的贴现金额),借:其他应收款 (企业同意支付银行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金额),借:营业外支出(银行扣除的贴现息和贴现办理费用);贷:应收票据。
票据到期时,不管承兑方能否承担应付金额,都跟贴现企业没有任何关联。
如果出现实际退货业务时,企业所作会计分录应该是:借: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或销售折让的金额),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赤字冲减的销项税额);贷:其他应收款。
企业得到需退货的物品时:借:库存商品(退回货物的实际成本);贷:主营业务成本。
3_2存在的问题分析根据上面会计所做出的处理,有着较为明显的错误,不带追索权的情况下,作者认为应把票据的实际贴现数额和本身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带息应收票据的利息流入和贴现的利息流出两者不可以相互冲销,并且计入营业外支出或收入,分录时最好分别进行计入,如此能更好的把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合乎会计核算标准。
还有就是不带追索权的票椐性质不应该属于抵押贷款,应该是把票据—— 263.科技创新与应用l 2<014年第23期管理创新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效果统计分析杜会侠(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河南濮阳 457<0<01)摘要:能源审计已成为促进油田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高节能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自2<0<06年以来,油田能源审计3-作不断开拓新的局面,2<0<09年一2<011年三年的能源审计使油田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同时促进了油田的节能降耗工作。
文章对近几年的能源审计效果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能源审计作为节能管理重要手段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油田能源审计下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能源审计;效果分析1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概况1.1油田企业能源审计的发展过程2<0<06年 4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下发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6]571号文件),要求对“千家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
中原油田分公司作为千家企业之一,必须开展能源审计。
2<0<06年底,中原油田开展了分公司能源审计,并编制了《中原油田分公司二 O一 <0年度能源审计报告》及《中原油田分公司“十一五”节能规划》。
国家启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以来,能源审计成为国家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管理评价方法与模式,是推进节能与提高能效的有效办法。
中原油田也将能源审计列为进一步深化节能降耗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2<0<09年一2<011年,根据中原油田文件要求,油田对采油二厂等3<0家单位开展了能源审计工作。
1.2油田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目的与意义通过能源审计,规范油田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满足政府节能监管需要。
政府可以通过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来考核评价用能单位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以达到节能监管的目的。
促进节能管理工作规范化。
通过能源审计,中原油田在节能管理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各用能单位管理水平不一,通过解决能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油田节能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推进了油田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
促进油田企业节能减排,为分析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提供依据。
2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效果分析2.1能源管理制度用能单位虽然都制定了节能能源管理办法,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制度。
通过能源审计,6<0%的用能单位单位建立了《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管理办法》、《能耗定额管理办法》等节能管理制度,对节能目标考核、能源统计、计量和定额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基本能够满足能源管理的需要。
2.2能源计量2<0<09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占被审计单位总数的25%,2<01<0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占审计单位总数的9<0%,2<01 1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为 1<0<0%。
至 2<012年,各单位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建立了能源计量器具统计台帐,绘制了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