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分:学时:64(其中:讲课学时:64 实践或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 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建议教材:《有机化学》,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开课系部: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重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某些应用;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的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后续学习、工作(教学、科研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为适应后继其它课程的学习,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乃至胜任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3)诱导效应(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教学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和有机化合物的含义(2)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3)掌握共价键理论的要点(4)理解诱导效应定义类型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有机物结构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有机物分类方法;教学难点:是共价键理论、有机化合物的诱导效应。
第二章烷烃1、教学内容(1)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2)烷烃的命名法(3)烷烃的构型(4)烷烃的构象(5)烷烃的物理性质(6)烷烃的化学性质(7)烷烃的来源(8)过渡态理论(9)烷烃的制备(10)烷烃的来源及其主要用途2、教学要求(1)掌握烷烃的分类、命名原则、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正确书写烷烃的构造异构体(2)掌握烷烃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3)掌握sp3杂化及σ键的结构特点和特性(4)掌握游离基反应特点(5)了解烷烃的氧化反应、重要化学性质及甲烷的制备方法(6)了解乙烷、丁烷的构象及相互转变关系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烷烃的命名规则、结构特点、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烷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第三章烯烃1、教学内容(1)烯烃的结构(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及命名(3)烯烃的物理性质(4)烯烃的化学性质(5)乙烯和丙烯(6)烯烃的制备2、教学要求(1)掌握烯烃的通式、顺反异构、命名,理解次序规则(2)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理解单键和双键的特点及特性(3)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理解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律(4)了解乙烯、聚乙烯在工业上的应用。
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烯烃顺反命名规则、烯烃分子结构特点、烯烃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烯烃分子结构特点、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1、教学内容(1)炔烃的结构(2)炔烃的命名(3)炔烃的物理性质(4)炔烃的化学性质(5)炔烃的制备(6)二烯烃分类和命名(7)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8)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9)共轭二烯烃的化学反应(10)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2、教学要求(1)掌握炔烃的分子结构(2)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共轭效应的初步概念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共轭体系的形成、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共轭体系的形成、共轭效应。
第五章脂环烃1、教学内容(1)脂环烃的性质(2)脂烷烃的结构(3)脂环烃的制法2、教学要求(1)掌握脂环烃的分类及简单命名。
(2)掌握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3)理解环己烷的构象。
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脂环烃的命名、化学性质、环张力、环己烷的构象;教学难点:环张力、环己烷的构象。
第六章对映异构1、教学要求(1)了解物质产生旋光性的原因,对映异构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掌握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等概念(3)掌握构型的表示方法(R、S表示法)2、教学内容(1)物质的旋光性(2)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4)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5)构型的R,S命名原则(三)教学建议教学重点: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等概念教学难点:R、S构型的表示方法第七章芳烃1、教学内容(1)苯的结构(2)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3)单环芳烃的性质(4)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位(5)几种重要的单环芳烃(6)多环芳烃(7)芳烃的来源2、教学要求(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法(2)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3)理解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4)理解芳香性概念及应用(5)了解常见多环芳烃及稠环芳烃的结构与性质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反应机理、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教学难点: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反应机理、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第八章卤代烃1、教学内容(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2)卤代烃的性质(3)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4)卤代烃的与制备2、教学要求(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2)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不同类型卤代烃活性的差异(3)掌握卤代烃的制法及了解卤代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教学难点: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第九章醇、酚、醚1、教学内容(1)醇(2)消除反应(3)酚(4)醚2、教学要求(1)掌握醇、酚、醚的命名(2)掌握醇、酚、醚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化学性质以及官能团间相互转化的规律(3)掌握醇、酚、醚的鉴别方法(4)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醇、酚、醚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官能团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教学难点:醇、酚、醚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官能团间相互转化的规律第十章醛、酮1、教学内容(1)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2)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3)醛、酮的化学性质(4)醛、酮的制法)重要的醛酮2、教学要求(1)掌握醛、酮的结构特点及命名方法(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不同结构的醛、酮在性质上的差异和鉴别方法(3)了解几种重要的醛、酮的化学反应及用途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醛、酮的化学性质,不同结构的醛、酮在性质上的差异和鉴别方法教学难点:醛、酮的化学性质,不同结构的醛、酮在性质上的差异第十一章羧酸1、教学内容(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2)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3)羧酸的化学性质(4)羧酸的来源和制备(5)重要的一元羧酸(6)二元羧酸(7)取代羧酸(8)酸碱理论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1、教学内容(1)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2)酰卤和酸酐(3)羧酸酯(4)油脂和合成洗涤剂(5)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6)酰胺(7)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氨解及醇解历程(8)碳酸衍生物(9)有机合成路线2、教学要求(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熟练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制法和化学性质(3)熟练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了解羧酸衍生物水解反应历程;通过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离去基团的碱性分析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5)了解有机合成路线的优化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羧酸衍生物的反应及其相互转化,羧酸衍生物的制备教学难点:酯的水解历程第十三章糖类化合物1、教学内容(1)单糖(2)双糖(3)多糖2、教学要求(1)熟悉各类糖的结构(2)掌握各类糖的性质(3)理解单环式结构的形式(4)了解旋光异构现象(5)了解单糖、双糖、多糖的用途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单糖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二糖和多糖的组成单位,连接方式及化学性质,糖类的鉴别教学难点:糖的Haworth透视式,单糖的差向异构化第十四章蛋白质和核酸1、教学内容(1)氨基酸(2)多肽(3)蛋白质2、教学要求(1)掌握常见氨基酸的结构(2)掌握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形式(4)了解蛋白质的分类和多肽的结构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三、实践教学要求无实践或实验要求四、课程学时分配五、大纲说明1、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2、教师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3、考核方式为考试:总成绩为 100 分,其中平时成绩占 30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六、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曾绍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七、制定人:苏秀芳审定人: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