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与贮运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爆腰:米粒上的横向裂纹。
2.爆腰率:爆腰米粒占试样的百分率。
爆腰率高,出糙率就低。
爆腰率高的稻谷不宜加工
高精度大米。
3.出糙率:指一定数量稻谷全部脱壳后获得全部糙米质量占稻谷质量的百分率。
4.麦路:将各种清理设备(如初清、毛麦清理、润麦、净麦等)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构成
清理流程。
5.粉路:清理后的小麦通过研磨。
筛理、清粉、打麸等工序,形成制粉工艺的全过程。
6.湿面筋: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
水中,最后剩下一块具有粘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
7.干面筋:湿面筋经烘干除水后即得干面筋。
8.蒸谷米:就是把清理干净的谷粒先浸泡再蒸,待干燥后再碾制的米,此法出米率高,碎
米少,容易保存,耐储藏出饭率高,可溶性营养物增加。
9.油料:凡是油脂含量达10%以上的且有利用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等。
10.压延比:指扎延前后面片厚度之差与扎延钱面片后的的百分比。
二.填空题及问答题
1.粮油的贮藏技术:干燥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
2.稻谷的加工流程:稻谷——清理——砻谷(脱壳稻谷)——砻下物分离(谷壳分离,谷
糙分离)——碾米——成品整理——大米
3.蒸谷米的生产流程:原粮→清理→浸泡→汽蒸→干燥与冷却→砻谷→碾米→色选→蒸谷米
4. 米粉从工艺上可分为切粉和榨粉。
米粉产品要求选用含支链淀粉在85%以下的非糯性大米为原料。
5. 榨粉的工艺流程:原料→洗米→浸泡→磨浆→脱水→混合→蒸坯→挤片→榨条→蒸煮→水洗→疏松成型。
6. 小麦制粉一般都需要通过清理和制粉两大流程。
7. 研磨是整个小麦制粉过程的中心环节。
8.磨的种类:(1)皮磨:皮磨的任务是在尽量保持麸皮完整的情况下破碎麦粒,并刮净皮层上胚乳,又分为前路皮磨和后路皮磨。
(2)渣磨:用于处理第一道皮磨下来的带有部分皮层的较大胚乳颗粒,用轻碾的方法碾除麦渣颗粒上的皮层,然后将麸皮和胚乳颗粒分流到其他系统进行研磨处理。
(3)心磨:将皮磨和渣磨下来的粗细麦心研磨成面粉的磨粉机。
9. 面制食品:是指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大类食品。
它们的制作主要是借助小麦面粉中面筋蛋白的特有性质,如形成的面团具有良好的黏弹性、延伸性和持气性。
10. 面筋蛋白吸水后能形成面筋网状结构,最重要的是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
11. 油脂工艺性能:起酥性、可塑性、充气性、乳化分散性、稳定性。
12. 乳制品在面食品中的工艺性能:①鲜奶具有良好的风味。
②改善制品的色、香、味。
③提高制品的营养价值。
④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
⑤改善制品组织结构。
13. 面包生产采用高筋粉,而饼干生产采用低筋粉。
14. 面包一次发酵生产工艺流程:配料——搅拌——发酵——切块——搓团——整型——醒发——焙烤——冷却——成品
15. 压延比=(轧前面片厚—轧后面片厚)/轧前面片厚*100%
16. 饼干成型方式有冲印成型、辊印成型、辊切成型。
17. 干燥过程是面条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面条干燥过程中,随“表面汽化”和“水分转移”两过程的协调作用进行面条逐渐干燥。
有预干燥、主干燥和经干燥。
18、方便面加工原理:将成型后的面条通过汽蒸,使其中的蛋白质变性,淀粉高度a化,然后借助油炸或热风将煮熟的面条迅速脱水干燥。
19. 挂面的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和面→熟化→轧片→切条→烘干→切断→包装→成品
20.玉米淀粉的生产:(1)玉米的清理去杂(2)玉米的消磨分离(3)淀粉的脱水干燥(4)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22.与秘密的浸泡是湿磨的第一环节,浸泡在0.2%-0.3%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温度为48-55度。
保持60-72小时。
23,。
用亚硫酸浸泡的原因:(1)亚硫酸氢盐离子与玉米间质蛋白质的二硫键起反应,从而降低蛋白质分子质量,增强其水溶性和亲水性。
(2)亚硫酸可钝化胚芽使之在浸泡过程中不萌发。
(3)仿腐作用(4)增加其透性(5)在一定程度引起乳酸发酵形成乳酸(6)降低机械强度(7)浸泡过程中可提出玉米子粒中部分可溶性物质
24.浸泡工艺有静止浸泡法;逆流浸泡法和连续浸泡法
25.油脂的性质可用酸价和碘价表示:碘价是指每100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酸价是指中和1克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
26.油脂的提取方法: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
(1)机械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功力把油脂从料胚中挤压出来的过程。
(2)影响因素有料胚与预榨饼的性质;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料层高度;溶剂比和混合油浓度的影响等
27.油脂精炼:原料去杂→脱胶(主要脱磷脂)→肌酸→脱色→脱臭→脱蜡等
28.大豆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大豆蛋白中赖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较低。
大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球蛋白、水溶性蛋白占主导,加水溶解提取蛋白质。
29.浓缩蛋白质:指以低温脱溶豆粕为原料。
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除去低温粕中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可溶性的微量成分,使蛋白质的含量从45%-50%提高到70%左右而获得的制品。
30.浓缩大豆蛋白提取方法:酒精浸提法、稀酸浸提法、热处理。
31.溶解性:PH值为4-5时溶解度最小
32.常用贮藏方法:干燥贮藏、低温贮藏
(问答中的问题自己扩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