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说课
三、课程实施
4、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践项目 叠加定理验证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分析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二极管、三极管识别与检测 单级放大电路的测试与调整 基本运算电路的特性测试 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及使用 触发器特性测试 具体实践内容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分析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二极管、三极管识别与检测 单级放大电路的测试与调整 基本运算电路的特性测试 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及使用 触发器特性测试
返回
四、课程特色
课程建设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符合我院培养目标 全力推进教学改革,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更新内容,与时俱进。 学生实验有效时间利用率高。在整个实习过程中 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紧凑合理,学生操作有序。 教学内容灵活。根据实验时间,针对专业特点组织 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机会,鼓励学生自 主设计、制作,拓展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教学内容更贴近工程实际,以 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下一项目 返回
二、学情分析
3、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方法 例如,像“电工基础”中所学到的直流与交流,单相 与三相,发电机与电动机等。学生也能够把他们和日 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与研究相结合展开讨论和 对比。更大范围的拓宽自我思维的空间,激发自我的 学习兴趣。 返回
二、学情分析
3、学习方法 整体和部分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例如,欧姆定律是分析与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在初 中物理学中,学生对它已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就可以在 此基础上去分析: 一段电阻电路的欧姆定律:表达示为U=IR或U=-IR 一段有源支路的欧姆定律:表达示为I=(±∑E±U)/R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表达示为I=(±∑E)/R。设 定这样的情境,学生自己就能产生认知的不平衡,从而 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返回
下一项目
返回
二、学情分析
1、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以《高等数学》、高中物理电磁知识为基 础,。是“电子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电气控 制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返回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分析
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差,理论分析理解能力 很弱,对纯理论的说教很不感兴趣也难以理解,但是 对电工技术中简单的原理、概念、元件还是有一些了 解,而且他们爱“动手”,能动手,所以在教学过程 当中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 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同时在教法学法设计的时候注意 对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慢慢的,逐步提高 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
一、课程简介
4、重点与难点
♥ 重点:电工技术部分的重点为电路分析基础和 正弦稳态电路 ;电子技术部分的重点为集成运算 放大器及应用和数字电路 。 ♥ 难点:电机、变压器与控制部分 ;基本放大电 路以及负反馈部分 。
返回
一、课程简介
5、学时分配
序 号 1 2 3
教 学 内 容
总 学 时 14 6 6
讲授法:可以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分组讨论法、举例法、实验法和引导发现法等:可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研究性 学习,协作学习,创造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启迪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 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实验验证基尔 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此定律的理解。
三、课程实施
4、实践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实验课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重要实 践环节。通过实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初步 了解和掌握一般的电工电子工艺技能,了解电工 电子产品生产实际和工艺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以及严谨踏实、科学的工作作风,使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今 后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具体 的实验内容是:
3、学习方法
依托性学习方法 依托性学习方法是指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支架的依 托(教师的帮助)使学习任务这一重担逐渐地自然地 实现过渡,最后撤去支架成功地迁移给学生主体的过 程。这种方法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 己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地问 教师,而不要等教师来问学生。
二、学情分析
返回
1
2 3 4 下一项目
三、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理念。主要实施的方法有:讲授法、举例法、实验法、 分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三、课程实施
五、改革思路
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 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 思路表现为: 大幅度缩减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职业教育应采取多功能现代化培训模式,产学一体化 模式、追踪市场需求动态的培养模式,倡导整体性教 育。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 程,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 力。 返回
学时分配 讲授 8 4 4 实验 6 2 2
电路分析基础 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交流电路
4
5 6 7 8
半导体及常用元器件
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合计
6
6 6 8 8 60
4
4 4 6 6 40
2
2 2 2 2 20
返回
二、学情分析
1
2 3
课程的衔接 学生分析 学习方法
返回
二、学情分析
3、学习方法
情境性学习方法 情境性学习方法是指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不断 地创设情景的问题空间,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 达到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它为提取长时间记忆中 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举例
二、学情分析
3、学习方法
四种方法 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方法是指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新学 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这是当前很受研究者重视的一种 学习形式。通过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合作学习有各种方式但有共同 之处,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小团体中开展互助的学习, 它强调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共同 负责达到共同目标。一方面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认知 结构,另一方面又能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
例如,自感现象的应用(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学生 在学习这节时,首先要搞清各个元件的名称和作用; 其次要弄清电路的接法,需要注意什么;再次才能在 已掌握自感知识的条件下去弄懂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最后才能利用工作原理的知识去解释当某个元件出现 问题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应怎么处理。 返回
一、课程简介
3、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力求使理论浅显易 懂,体现“够用为度,注重实践” 的特点,还要体现电 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 说明:曾令琴老师等人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的《电 工电子技术》,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前后呼 应的融为一体,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目 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尽量减少 数理论证。以突出实际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由 浅人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有关电工电子以及应用方面 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 返回
返回
一、课程简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线性网络分析的 一般方法和定理,一阶网络分析,三相电路的基本知识, 放大电路基础,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稳压电源。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 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规定 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 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岗位的需要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 神、语言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学能力、客观评价能 力、竞争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为以 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返回
返回
三、课程实施
2、教学手段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的网络资源,提 升了课程的品质和内涵。 充分发挥“电工电子技术”PPT课件的作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冗长推导的章节,过程尽量省略,若不能省去, 则事先做好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节省教学时间, 改善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绘图功能,让学生通过上机解决一 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返回
举例
二、学情分析
3、学习方法
整体和部分学习方法 整体和部分学习方法是指结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提出的整体性的学习任务,学生自己尝试将整体任务 分解为各个局部的子任务,然后自主地发现完成各子 任务所需用的相应知识技能,并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 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整体任务得以完成的学习过 程。 举例
二、学情分析
三、课程实施
3、课程评价
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考核测试,考核项目包括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任务中的表现(即平时成绩和实验 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具体为: 平时成绩20分:出勤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情况 实验成绩20分:实验态度、纪律、查阅资料质量和完 成实验的质量 试卷成绩6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返回是指通过具体的实验,从实验中 观察现象,总结结论,来验证书上所学原理的一种方 法。学生如果能结合自己所学的原理,利用自己的聪 明才智,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验,从中得出结 论,那效果将是更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