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吸烟、酗酒
5、与同学的攀比心理 同学中有人吸烟,自己不吸,岂不是不够“派头”?今天吸人家 一支,明天不回敬一支,岂不显得“非礼”?如此一来,自然就进入 了吸烟者的圈子。既然圈内的好友都吸烟,那么吸烟也便是对“小团 体”的忠诚,也便是对朋友的义气。
6、试越“雷池”的猎奇心理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许多新事物和新行为对他们都有很大的 诱惑力。这虽然是学习新知识的强大推动力量,但由于他们对所接触 到的一切事物都想试探一番,追索一下,因此看到成年人口叼香烟, 时而萤火闪闪,时而云雾腾腾,好不自在,便以为里面定有无穷妙趣, 于是便急欲试越禁烟的“雷池”,要亲自品尝一下这吞云吐雾的滋味。
(二)、吸烟的原因分析
1、对“偶像”的模仿心理
学生心里都有他们崇拜的偶像,如某教师、家长、名人、影视名星等。 他们对偶像的言行、举止常常表示羡慕而刻意模仿,当然也包括偶像吸烟 时的“优美”姿态和“潇洒”风度。他们认为自己若吸烟不仅与偶像距离 近了,而且也标志着自身的“成熟”,况且这些成年人又习惯地在吸烟时 表现出一副悠闲自得、其乐无穷的姿态,于是乎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不加 选择地学去了。
分严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你而言更是如此。 一、拒绝烟雾弥漫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
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共有烟民3. 4亿。因此,预防吸 烟、特别是预防青少年吸烟、提高全民素质、创造无烟社会 环境,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记者从近日在京举 行的2019年世界无烟日青少年控烟活动中了解到,《WHO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以来,我国的控烟履约工作 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已有18个城市颁布控烟法规,不少 城市全面禁烟。然而,控烟履约仍面临挑战。调查显示,我 国青少年吸烟率为6.9%,尝试吸烟率为19.9%,还有1.8亿 儿童遭受二手烟的危害,距《"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 出的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的目标,仍 有很大差距。
8、对烟的错误认识心理 不少青少年错误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 有助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时或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案。
9、吸烟还与性格、家庭因素及职业的期望等因素有关。
(三)、拒绝二手烟,大力开展“无烟校园”活动。 2007年5月29 日,卫生部发布《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有5.4亿 人遭受被动吸烟之害,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 人数超过10万,而被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却只有35%。二手烟既包括吸 烟者吐出来的主流烟雾,也包括从纸烟、雪茄或烟斗中直接冒出来的侧 流烟。二手烟中包含4000多种物质,其中包括40多种与癌症有关的有毒 物质。
对个人来说,香烟烟雾是健康的一个大敌,香烟烟雾中有大约3000 余种有害物资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有很 大影响,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脑 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播放香烟对人体危害的于青春期的你应该远离烟草。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从青少年时期便开始吸烟,会有50%的几率死于 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其中半数将死于中年,损失大约22年的正常期望寿 命;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任何年龄段的吸烟者都比不吸烟者的死亡率高 约3倍。因此,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拒绝吸烟;拒绝二手烟。许多同学明知 道吸烟有害于身体健康,还是要偷偷尝试,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出示 图片)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具体原因。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们远离香烟。
(一)吸烟的危害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不同的香烟点燃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有所不同,但主要数焦 油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 质大致分为6大类:
(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让吸烟者形成依赖。1 克重的尼古丁能毒死300只兔或500只老鼠。如果给人注射50 毫克尼古丁,就会致死。
7、愈禁愈吸的逆反心理 若说某本书禁读,那本书定会畅销,这是人 们逆反心理的作用。而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时常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宣传机 器大肆宣传吸烟的危害,大力提倡戒烟时,在家长、老师严禁学生吸烟,置 “烟”于万恶之源时,恰恰刺激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偏要体会一下 置身“毒雾”的感觉,无意中形成了愈禁愈吸的结果。
(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均属毒性物质。 (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它放射性物 质,均有致癌作用。
(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 (6)一氧化碳,减低红细胞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
还有一点!吸烟是有辐射的。香烟中本身已含有大量的 致癌物质或有毒物质,已知的至少有250种,但现在最值得担 心的是钋210,这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如果每天抽1包 半的香烟,一年下来,受到的辐射量相当于做了300次X光胸 透片。
2、交往心理
在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办事顺利、联络感情,以烟引路,此风对青 少年影响明显。某大学调查表明,男生间相互敬烟成为习惯,路遇、同学 串门离不开香烟沟通.有的甚至在学生干部竞选、评优、评奖等都离不开 “以烟开路”,认为“烟可使人产生亲近感,减少障碍,提高办事效率”
3、对“压力”的反抗心理
“压力”一般来自教师与家长。比如,超出承受能力的作业量,无需 解释的强制性命令,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蒙冤”式的批评,申辩带来 的训斥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沉重的压力。学生会由此产生紧张、恐惧的 心理。而当焦虑、怨恨的情绪无从发泄时,他们便借吸烟来表示反抗,企 求在苦闷中得以解脱。
4、对挫折的逃避心理
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思想单纯,充满幻想,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 尊心,一方面又显示出幼稚,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因此,一旦遭受 诸如学习成绩欠佳、竞赛失败、家长训斥、老师批评等挫折后,便会 产生羞愧、内疚的不良情绪。这时若没有人理解他,帮助他,使他摆 脱苦恼,重建信心,那么,为了逃避受挫的现实,寻求解闷的途径, 他们便会把吸烟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试图在“吞云吐雾”中获得精神 上的解脱。
【环节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些图片是什么?)
同学们:你们对香烟了解多少?你们了解我国各地著名的 香烟品牌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师提问:5月31日是什么日? ——“世界无烟日”,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导入新课—— 《拒绝吸烟、酗酒》
【环节二】:新授课 《拒绝吸烟、酗酒》 吸烟和酗酒是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