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计算题类型与答案第四章统计数据分析载体-综合指标1.甲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如下:要求:比较甲乙二个班平均数的代表性好坏(乙班标准差为13.50分,标准差系数为15.30%)2. 某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如下:要求: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标准差系数3.某企业相关资料如下:要求:计算平均合格品率标准差系数4.某企业产值2005年为1000万元,计划到2013年每年以8%速度增长,实际以10%的速度增长。

要求:(1)企业2013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2)如果企业计划到2020年产值翻三番,则从2006年起,计算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5.某地区企业产值利润相关资料如下:要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产值利润率6.某人将一定数量人民币存入银行,利率情况如下,10年后取得150万元:要求:(1)分别计算单利、复利条件下的平均利率(2)分别计算单利、复利条件下最初存入银行的人民币数量。

7.某公司相关资料如下要求:计算平均工资水平及标准差系数8.某企业情况如下:要求:计算产值和总成本计划完成程度,并作分析。

第五章统计推断1. 某学校学生考试成绩按随机抽样结果如下:要求:估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2.某学校学生考试成绩按36%比例不重复随机抽样结果如下:要求:估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3.某农作物按19%抽样比例,随机抽取100亩,测得单产900斤,标准差30斤要求:农作物单产和总产量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相关资料如下:(从N只产品中随机抽样)要求:以把握程度95%估计平均合格品率的范围5.相关资料如下:(按19%从产品中不重复随机抽样)要求:以把握程度95.45%估计平均不合格品率的范围6.按19%抽样比例抽取100件产品,测得不合格率为15%要求:计算不合格率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第六章时间数列1.某企业职工4月份出勤情况统计资料如下: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平均出勤人数。

2.某种股票2012年各统计时点的收盘价如下:要求:计算该股票2012年的年平均价格。

3.某企业职工人数情况表:(人)要求: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女职工平均比重4.某企业职工人数情况如下:要求: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女职工平均比重5.某企业情况表:要求: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职工月均工资(职工月均工资=工资总额/职工月平均人数)6.某企业情况表:要求: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职工月均产值7.某企业职工人数情况表:要求: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女职工人均产值8.某厂2010年的产值为2000万元,规划10年内产值翻二番要求:(1)产值能在10年内翻二番,计算从2011年起每年要保持平均增长速度(2)若2011-2012年两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5%,做到10年内翻二番,计算后8年应有平均发展速度(3)若要求提前两年达到产值翻二番的要求,计算每年应有平均发展速度9.已知某厂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要求:(1)将表中空格数字填上(2)计算2006—2010年计划期该产品的年平均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速度第七章统计指数1.某厂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如下表:要求:计算产量、价格总指数并分别说明对产值的影响额2.某企业报告期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总产值分别是180万元、132万元、250万元,产品价格报告期和基期相比分别为108%、110%和95%,该企业总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8.5%。

要求:计算价格、产量总指数并分别说明对产值的影响额3.几种商品相关资料如下: (万元)要求: 计算产量、价格总指数并分别说明对成本的影响额(公式直接计算)4.几种商品相关资料如下: (万元)要求: 计算价格、产量总指数并分别说明对产值的影响额5.几种商品相关资料如下: (万元)要求: 计算产量、价格总指数并分别说明对产值的影响额6.已知下列资料:要求:试计算平均工资指数,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7.有关资料如下:要求:从相对数与绝对数分析原材料消耗总额变动及影响因素变动影响第八章 统计数据的关系分析1.根据某某企业销售收入(万元)与销售利润(万元)资料计算的数据如下:∑∑∑∑=====,4328,30.462,21,190,102X XY Y X n要求:(1)建立线性回归方程(2)当自变量为35万元,回归误差为0.1万元,把握程度为95%时,测算销售利润区间范围。

2.某地人均收入(x)与人均消费(y)连续一年统计资料如表:人均收入x(万元) 3.5 4.8 5 5.2 5.5人均消费y(万元) 2.3 2.5 2.8 3.5 3.6 要求:(1)计算线性相关系数(2)建立回归直线方程:(3)当人均收入为4万元时计算人均消费3. 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年份产量(千件)单位产品成本(万元/千件)2009 17 222010 19 212011 18 20.52012 19 202013 20 19要求:(1)建立回归直线方程:(2)回归标准误差(3)把握程度95%估计,产量为25千件,单位产品成本范围。

《统计学》(样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特别说明:1.仅供学生练习使用2.练习成绩与最终考试成绩不存在对应关系3.不能作为课程复习的依据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国势学派产生于()A.17世纪英国B.17世纪德国C.18世纪德国D.18世纪英国2.统计研究是从()认识开始的A.定性B.定量C.定性和定量D.定性或定量3.质量指标表现形式为()A.文字B.数字C.文字和数字D.方案或数字4.统计调查方案核心内容是调查()A.目的B.对象与单位C.项目D.单一表和一览表5.能够使用统计报表完成调查的是()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6.调查单位有时数量非常少的是()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7.确定分组标志最重要因素是()A.调查目的B.标志的重要性C.注意标志的动态性D.ABC8.统计整理中,统计分组()A.一定需要B.有时不需要C.需要不需要看整理目的D.以上全错9.变量数列是按()分组标志分组形成的。

A.品质B.数量C.品质和数量D.数量指标10.在相对指标计算中,分子分母内容不一致的是()相对指标。

A.结构B.比较C.强度D.计划完成11.与算术平均数计算原理一致的是()平均数。

A.调和B.几何C.位置D.数值12.有可能不存在的是()A.数值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13.当抽样单位数增大时,区间估计的区间半径()A.一定扩大B.一定缩小C.不变D.变化方向不确定14.从调查的准确性考虑,抽样单位数()A.越少越好B.越多越好C.适中就可以D.有时多好,有时少好15.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区间估计的区间长度与概率保证程度存在()关系A.正比B.反比C.有时正比D.不确定16.时间数列编制过程中,对时点数列的时点间隔要求是()A.一定相等B.尽量相等C.一定或尽量相等D.没有特别要求,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17.编制总指数的方法()A.平均指标指数B.平均指数C.个体指数D. A B18.当价格指数平均上升时,如果不减少消费量,消费者的开支()下降。

A.不可能B.可能C.一般不可能D.一般有可能19.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是()A.对等B.不对等C.一般对等D.一般不对等20.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A.对等B.不对等C.一般对等D.一般不对等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一般来讲,统计指标都是有计量单位的。

()2.实际中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统计存在的前提。

()3.统计总体、总体单位均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总体、总体单位。

()4.统计调查最重要的要求是准确性和经济性。

()5.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非全面调查。

()6.统计整理中统计分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7.按可变的标志分组就形成了变量数列。

()8.在总体中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均不是唯一的。

()9.比较、比例和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均存在可对换性。

()10.当样本单位数越来越大,则抽样误差越小。

()11.样本容量和样本单位数是一致的。

()12.统计指数具有平均性的性质。

()13.统计总指数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是综合指数。

()14.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变量均是对等的。

()15.回归分析中可以由因变量推算估计自变量。

()三、填空题(每题1 分,共15分)1.政治算术学派配第的代表作是2.统计指标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指标名称和指标。

3.统计调查表有单一表和表。

4.统计调查中只能取得时点资料的调查称为5.统计分组关键的是确定6.按可变的数量标志分组就形成数列。

7.总量指标中具有广泛综合能力的是单位。

8.相对指标中使用有名数单位的是相对指标。

9.统计研究总体在抽样推断中称总体。

10.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原则。

11.时间数列中最基本的数列是数列,12.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期。

13.统计指数具有性、综合性和平均性的性质。

14.在复相关中因变量个数有个。

15.函数关系条件下相关系数等于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50分,注意计算过程、结果如无特别要求,均保留小数二位,百分数保留四位)要求: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标准差系数(1)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数=()分(2.5分)(2)考试成绩标准差变量值与平均数离差平方平均数=()(2.5分)考试成绩标准差=()分(2.5分)(3)标准差系数=()分(2.5分)2.要求:以把握程度95.45%估计平均不合格品率(平均不合格率是属于平均数)的范围(1)产品合格率=()% (2分)(2)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如有小数,计算过程保留小数五位)=()% (2分)(3)抽样平均误差=()% (2分)(4)抽样极限误差=()% (2分)(5)产品不合格率区间范围:A%――()%之间(2分)3.某厂2010年的产值为5000万元,规划10年内产值翻三番要求:(1)产值能在10年内翻一番,从2011年起每年要保持平均增长速度=()% (2分)(2)若2011-2012年两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20%,做到10年内翻三番后8年应有平均发展速度=()% (2分)后8年应该完成产值=()万元(2分)(3)若要求推迟两年达到产值翻一番的要求,则每年应有平均发展速度=()%(2分)2020年应该完成产值=()万元(2分)4.某企业报告期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总产值分别是100万元、320万元、1500万元,产品价格报告期和基期相比分别为115%、110%和98%,该企业总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8.5%。

要求:计算价格、产量总指数并分别说明对产值的影响额(1)价格总指数:价格总指数分子=()(1分)价格总指数分母=()(1分)价格总指数=()% (1分)价格变动对产值影响额=()万元(1分)(2)产量总指数总产值指数=()% (1分)产量总指数=()% (1分)基期产值=()万元(1分)产量变动对产值影响额=()万元(1分)(3)总产值指数=()% (1分)总产值增加=()万元(1分)5. 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年份产量(万件)利润(万元)2009 7 52010 9 62011 8 72012 9 82013 10 9要求:(1)建立回归直线方程:回归系数分子=()(1.125分)回归系数分母=()(1.125分)回归系数=()(1.125分)()(1.125分)(2)回归标准误差实际值与理论值离差平方和=()(1.125)回归标准误差=()万元(1.125分)(3)把握程度95.45%估计,产量为12千件,单位产品成本范围:()万元――(1.125分)()万元(1.12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