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西湖美景图片)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 作者介绍(出示课件4)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
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
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
亦能文。
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有《诚斋集》。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1.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朗读指导(出示课件5):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提示:“慈”的读音是“ ci ”,不要念成了“ zi ”。
“映”是的韵母是“ in g”,不是“ in ”。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按照划分的节奏来读,语速稍慢,读出对西湖的夏天的赞美之情。
学生反复读诗。
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2.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6)例:湖= 氵+ 湖通过杭州美景的图片以及老师的描述,引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分钟图文结合,适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化难为简,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在朗读中、欣赏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
莲= 艹+ 连荷= 艹+ 何3. 师针对难写字进行指导。
4.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词语解释。
(出示课件7)晓:天刚亮。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品悟古诗1. 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8)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板书: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出示课件9)师:这句诗是不是很突兀?这句描写了什么?(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我们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通过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剖析诗歌中重点词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4)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的美景。
(5)这一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什么心理?作者借风景说明自己对林子方的情感也不相同。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板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示课件10)(1)承接上一句,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这句诗是具体说明)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这莲叶与荷花一样美好。
(2)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出示课件11)蓝色的天空,碧绿的荷叶,红红的荷花。
(3)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出示课件1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板书:寓情于景)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3)1. 六月的西湖,碧绿的荷叶上面,点点荷花显得格外的红艳。
这样的美景你一定也想看到吧。
背诵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意境。
2. 描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大家课下搜集至少两首描写荷花的古诗,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还可以给诗句配上自己的画!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既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积累了课外内容。
既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积累了课外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虚写板书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计风光不与四时同。
寓情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实景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堂作业新设计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慈(cízī)毕(bìbǐ)映(yìng yān)g 湖(húhù)穷(qíng qi ón)g2. 选一选。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中“毕竟”的意思是()A. 了结B. 到底C. 必定②“晓出”指的是()A.太阳刚升起B.太阳刚落下C.正午的太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穷”指()A.贫穷B.破旧C.极尽3. 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一句是详写西湖美景。
诗句的意思是【答案】1. cíbìyìng hú qi óng2. ①B②A③C3.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教学反思诗,同学们从小就会接触到。
同学们会被很多古诗。
因此,对于古诗,同学们会比较感兴趣。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
在导入本课学习时,我出示了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那美丽的风景,靓丽的颜色很快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纷纷点评西湖美丽的景色,气氛非常热烈。
趁着这个机会,我赶紧导入了本课的学习。
这样同学们带着饱满的情绪,用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二、运用读来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注重对同学们对读的引导。
我让大家用多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
首先,我对生字的读法和写法加以指导,提醒他们解决生字词。
三、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只要能解决重点词语就可以了。
因此,我注重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激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方。
通过想象,我们会获得更好的体验。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又运用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感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我对让同学们搜集荷花的诗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 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 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 代就已出现。
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 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
此时的 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
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 成一个思想概念。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 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
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 就有了。
3. 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
用手中的工具书,查 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 1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
二、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 学习第一句诗 (出示课件 18) 两个黄鹂鸣翠柳(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 画什么?(黄鹂)(2)诗中那活波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什么 地方?(柳树间) (出示课件 19)诗人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 (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 那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 做什么?(鸣叫)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会在翠绿的柳间怎样的 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板书:两个黄鹂 鸣翠柳)2. 学习第二句诗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示课件 20)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鸟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 眼前出现了白鹭。
教师用课件展示白鹭图片,并介绍白鹭。
(出示课件 21)介绍白鹭: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中飞 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2)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 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 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 (出 示课件 22) (3)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 的画面真美啊!让学生们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齐读 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
(板书:一行白鹭上青天)3. 体会诗境(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 中都体现出来了, 你找到了诗中让学生明白“绝 句”并不是诗的名字,拓展了学生视野。
从诗中找景,在景中体会诗的意思,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表示颜色的字了吗?(黄、白、青、蓝)(出示课件23)(2)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4. 学习第三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出示课件24)(1)春意浓浓,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
(2)(出示课件25)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
其中“含”是包括,囊括的意思。
“含”字,显示了透视的眼光,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如同油画的框,而“西岭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这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见“西岭”之远。
(板书:窗含西岭千秋雪)5. 学习第四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出示课件26)(1 )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停着)你是从哪 个字知道的?(泊) “泊”就是停泊的意思。
这是 来自哪里的船?(东吴) ( 2)因为从东吴到四川成都非常遥远,所以诗 中用了一个词 ---- 万里。
现在大家明白这句诗的意 思了吗?(门前还停泊着去东吴的船只)( 板书: 门泊东吴万里船) 6. 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这首诗吧! 三、横纵观,拓视野 杜甫除了这首《绝句》之外,还有两首绝句以供 大家参考 , 希望同学们课下学习一下这两首诗。
(出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示课件 27)板书内容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动 近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 静 远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近景1.看拼音写词语鸣: 含: 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