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努力”,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
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
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
向一往无前的精神。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是重点;
让学生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紧扣新课标,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动,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为线索,让学
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地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准备运用多媒
体课件,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的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还将
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
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生掌
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
界。
教学课本时,我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选用“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体会人物的特点与精神。
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
通过实践学会默读。
在阅读习惯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
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教学环节设计
1、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识字、写字仍然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复习课文中的词语:“蚂蚁云霄果然常常鼓励终于身材魁伟抬头仰望身强力壮连连告退充满自
信俯下身子”。
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孩子们通过开火
车或者自由朗读等形式的复习,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为接下来的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2、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朗读是训练语感的
主要形式。
因此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采用多种
形式的读:默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抓住“树高”,体会上天之难。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让学生充分地
体会到大树的高,在为学生下文做好铺垫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
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找一找”指的是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树高的语句。
“看一看、说一说”指的是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大树本身,
大树旁边的白云,大树下的老爷爷等体会大树的高。
“读一读”指的是观察完
插图后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树高的句子。
(2)朗读、感悟、体会巨人的懦弱。
学习课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⑴文中的巨人
想上天吗?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⑵面对通天树,巨人行动了吗?为什么?学生在轻声朗读的过程中会找出相关的语句。
老师先让学生谈一谈对巨人的话
得理解,然后抓住“连连告退”一词做文章,可以运用表演法理解这个词的意
思:老师扮演老爷爷,一位同学扮演巨人。
孩子们通过表演不仅会形象直观地
理解“连连告退”的意思,而且会体会到巨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和懦弱。
这一部分的朗读指导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进行,读中有悟,悟中有读。
(3)朗读、感悟,体会蚂蚁的努力。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
一段地讲解,平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
根据教学目标,我深入地钻研了
教材,决定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个取舍,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
力地精神。
对于这个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边读边画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蚂蚁说的话。
本课是练习默读自然段的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默读在学生阅读活动中的作用,学生只有学会默读,才能提高阅读速度,才能够实现“眼看、口诵、心思”的统一,才能提高学习
效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据专家研究,小孩子不指读、不出声,是很难的。
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
因此,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语文天地中
金钥匙的提示,了解什么是默读,默读有什么好处,然后试着让他们默读课文。
因为是第一次练习默读自然段。
很多学生肯定还不能适应,我可以在巡视的过
程中,一边指导、提示,一边表扬做的比较好的,不做硬性的规定。
<2>感情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蚂蚁说的话:“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里主要抓住三个感叹号和“能、一步一步、不停地、一定能”几个词语,采用指名读、自由体会读、齐
读等方式,让学生用充满自信的语气,反复地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自
然而然地就会到小蚂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这部分课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4>发挥想象
让学生想象:小蚂蚁嫩能爬到天上去吗?为什么?
<5>补充词语加强积累
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小蚂蚁的这种精神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无难事,只怕
有心人”,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句子,并试着用上一个给小蚂蚁加加油。
这样设计,我是出于以上考虑: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与语言的积累。
这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自读
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积累语言。
在这里,我又意地补充一些表
现“努力”的词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小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的头饰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寓教于乐。
4、讨论明理升华主题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讨论:(1)同样是爬通天树,你觉得蚂蚁和巨人比,谁上天更容易,为什么?(2)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联系文本讨论的过程中,在把巨人和小蚂蚁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思想会更加清晰,
也会更加体会到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一往无前的精神。
5、提笔练字抄写词语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教研室很早就提出:一节课中提笔写字的时间不少于5
分钟。
因此,我安排学生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古朴、典雅的乐声中摘抄本课
的优美词语。
既起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作用,又积累了词语。
七、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巨人(身强力壮)----摇摇头、不可能、爬不上去---跑掉
蚂蚁(很小很小)----我能爬上去、我能行、一定能---上天
(充满自信坚持不懈)-------成功
以上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巨人和蚂蚁的不同进行
对比,更加突出了蚂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充满
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张庆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做到“简单”二字。
我一直崇尚“简简单单教语文”,努力创造简约而精彩的课堂。
力图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方法跟更朴实,环节更简便。
今后,我还将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