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介绍
表1 已面市的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总览 参数 Tmax(h) Cmax(ng/ml) 生物利用度(%) 亲脂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 代谢途径 代谢产物活性 转运蛋白底物 t1/2(h) 尿液排泄比例(%) 粪便排泄比例(%) 洛伐他汀 2~4 10~20 5 是 >95 CYP3A4 有 是 2.9 10 83 普伐他汀 0.9~1.6 45~55 18 否 43~55 硫酸酯化 无 未知 1.3~2.8 20 71 辛伐他汀 1.3~2.4 10~34 5 是 94~98 CYP3A4 有(次要) 是 2~3 13 58 氟伐他汀 0.5~1 448 19~29 是 >99 CYP2C9 无 否 0.5~2.3 6 90 阿托伐他汀 2~3 27~66 12 是 80~90 CYP3A4 有 是 15~30 2 70 罗苏伐他汀 3 37 20 否 88 CYP2C9,CYP2C19 有 是 20.8 10 90
2.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抗凝固作用 (3)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抗骨质疏松作用 (6)抗肿瘤作用 (7)预防痴呆
二、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表现:恶心、腹泻、腹痛、消化不良、ALT或 AST升高。 神经系统表现:失眠、头痛、视觉障碍、眩晕、外周神 经病变等。 2.肌肉毒性 临床表现:肌痛、肌无力、严重者引起横纹肌溶解。 他汀类药物单独应用时的耐受性良好,在已有报道的严 重肌肉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比例与他汀类药物和其它药物的 联合应用相关。一般来说,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引起肌病的 发生率很低,大约是千分之一,而且与剂量相关。 临床报道,补充辅酶Q10可以改善肌病症状。
2.代谢方式及药物相互作用 (1)代谢方式 多数他汀类药物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CYP)进行代谢。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通过CYP3A4系统 进行代谢,氟伐他汀主要通过CYP2C9系统 进行代谢,普伐他汀不经过CYP进行代谢, 而是在肝细胞浆内经硫酸酯化代谢。
(2)药物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代谢主要由CYP酶系统催化, 因此可能影响到CYP酶活性的药物,包括酶 的共同底物、诱导剂和抑制剂,均会和他汀 类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
(2)疗效比较 在调脂方面,以阿托伐他汀较为突出,其 不仅能明显降低TC及LDL-C,降低TG及升高 HDL-C作用也优于其他他汀类。 在非调脂方面,以普伐他汀较为突出,在 改善血小板功能,抑制某些凝血因素,抑制 炎症和促进胶原组织生成比其他他汀类明显。
表4 他汀类药物调脂疗效比较(单位:mg)
一、他汀物的调脂作用 (1)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化学结构中的开放酸部 分与HMG-CoA极为相似,因而对胆固醇生物合成 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有特异的竞争性抑 制作用,从而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起到调脂的 作用。 (2)调脂疗效: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ATP公布的数据显示,他汀类药物能使TC下降 30%~40%,LDL-C下降35%~45%,TG下降 5%~10%,HDL-C升高5%~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凭借其突出的降血脂作用, 可靠的心血管危险防治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被广 泛用于血脂异常的及其它各类心血管高危人群。但 是随着人群的扩展,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相应不良 反应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临床应用中, 需要在充分了解各种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的基础上,针对用药人群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发 生的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品种,并实施必要 的检验和监控,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谢 谢!
2.糖尿病患者 氟伐他汀和格列笨脲、格列美脲及甲磺丁脲合用均会发 生相互作用,因为他们三者的代谢均与CYP2C9密切相关。 噻唑烷二酮(TZD)类胰岛素增敏剂大多为CYP3A4的 活性诱导剂,和他汀类药物合用会降低他汀类药物的疗效。 抗凝药物氯比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合用会影响阿托伐他汀 的疗效。抗凝药物华发林和2001年以前上市的所有他汀类药 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及阿托 伐他汀)合用时,都有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报道。
3.器官移植患者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都因为 能和环孢素竞争CYP3A4酶系统,而会引起 横纹肌溶解。 普伐他汀和环孢素因为P-糖蛋白的转运竞 争机制而发生相互作用。 氟伐他汀由于代谢途径的特殊性而较为安 全。
4.艾滋病患者
他汀类药物和蛋白酶抑制剂(PI)合用的 安全性:目前的治疗指南认为洛伐他汀和辛 伐他汀不宜与PI同时使用,阿托伐他汀可以 与利托那韦和沙奎那韦联用,但需对CK水平 等指标严格监控。氟伐他汀不经CYP3A4酶 系统代谢,因此和某些PI联用不良反应风险 相对较小。
(2)剂量和用法
现有他汀类药物只能口服,每日服1~2 次,如服用1次,最好在晚间睡前服用,因为 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高峰在夜间。
表2 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剂量 药物 洛伐他汀 最大剂量 80mg,qd 开始剂量 20mg,qd 普伐他汀 最大剂量 40mg,qd 开始剂量 20mg,qd 辛伐他汀 最大剂量 80mg,qd 开始剂量 20mg,qd 氟伐他汀 最大剂量 40mg,qd 开始剂量 10mg,qd 阿托伐他汀 最大剂量 80mg,qd 50~60 30~35 35~40 45~50 20~25 30~35 35~40 35~40 25~30 FDA推荐的用量 开始剂量 20mg,qd LDL-C通常降低的数值(%) 25~30
3.毒副作用、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1)毒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体相似,主要为抑制肝 功能,0.4%~1.9%患者肝转氨酶可升高至正常3倍 以上,其次是使CK升高,但肌病发生率不高。 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对他汀类药物不良反 应的分析,可以看出,西立伐他汀肌病的发生率 (6%~9.4%)最高,其次是辛伐他汀(1.1%~ 3.3%),氟伐他汀较低(<0.4%)。
上表列出的CYP3A4底物或抑制剂,均可能会上调他汀 类药物的浓度,增加他汀类药物导致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的危 险性。 CYP3A4酶诱导剂包括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和利福平等, 这类药物可增加他汀类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而使血药浓度下调。 影响CYP2C9的药物有华法林、双氯芬酸和氟康唑等。 除CYP酶系统之外,还有一类膜转运蛋白——P-糖蛋白 也是影响他汀类药物代谢和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例如辛 伐他汀和地高辛合用时会提高发生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因 为地高辛就是P-糖蛋白的底物。
他汀类药物介绍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 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 制剂,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降低甘油三 酯(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为当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 当前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罗苏伐他汀等。
四、他汀类药物在特定心血管疾病高 危人群中的应用安全性
1.高血压患者 他汀类药物和钙离子拮抗剂合用的安全性:地尔 硫卓、维拉帕米和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联用会引起 横纹肌溶解。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合用有良好的 安全性。这促成FDA2004年2月通过辉瑞公司复方 制剂Caduet(笨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 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CEI及 利尿剂等其他降压药合用的安全性:经过不同规模 的临床研究,尚未有严重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总胆固醇
LDL-C
HDL-C
TG降低
…
10
20
20
40
-22%
-27%
4~5%
10%~15%
10
20
40
40
80
-27%
-34%
4~8%
10%~20%
20
40
80
…
…
-32%
-41%
4~8%
15%~25%
40
80
…
…
…
-37%
-48%
4~8%
20%~30%
80
3.肝毒性
所有他汀类药物都产生肝毒性,其发生率 1%,且呈剂量依赖性。 4.其他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脱发,皮肤瘙痒,白内障,男 性性欲丧失、勃起障碍等。
三、他汀类药物的比较与评价
1.药代动力学、剂量和用法 (1)药代动力学 所有的他汀类药物口服均能迅速吸收, 4h内血药浓度可达峰值,但吸收程度大不 相同,30%~80%。
表3 可能会增加他汀类药物肌肉不良反应危险性的CYP3A4底物/抑制剂 类别 主要药物
免疫抑制剂
大环内酯类 吡咯类抗真菌药 钙拮抗剂 蛋白酶抑制剂 抗抑郁药 勃起功能障碍治疗药 抗凝抗栓药 H2受体阻断剂
环孢素,他克莫司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 伊曲康唑,酮康唑 米贝地尔,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安普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 奈法唑酮 西地那非 华法林 西咪替丁
…
…
…
…
-42%
-55%
4~8%
25%~35%
(3)安全性比较 普伐他汀经过WOSCOPS、CARE和 LIPID三个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普伐他 汀组的肝功能损害及肌病发生率与对照组之 间无明显的差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经过 较大系列的临床试验验证,也是很安全的。 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还有待于长 期的大系列临床试验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