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管理体系

时间管理体系

正文作者:杨燕泽出处:知乎我用一周读完了大部分@warfalcon提供的书单,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并用一个月的时间实施并调整,于我,这个体系行之有效,对生活有了一些不错的影响。

我终于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先上思维导图:——————关于我——————一、面临的问题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时间的浪费,而是健康问题。

具体的不说了,但正是因为健康问题,我才去寻找一个可以让工作与学习更轻松有效的方法。

其他比如:还什么事都没干时间就没了;本来有很多事想要做,结果一天下来还是什么也没做;有的时候感觉很忙,结果回头看看其实没做什么有价值的事;定计划时候热血沸腾,结果两天都坚持不了;有试要考有项目要完成,但是还是打不起精神,项目不会水但是一定不会好,考试必定悲剧;作息一片混乱,天天想早睡早起从来没成功过,等等。

二、我的性格性格的描述仅限与时间管理有关的方面。

大概就是:懒得要死,不爱动弹;讨厌一切复杂麻烦的事情;绝对学不会“高高兴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鸡血对我完全无效(很多人一针鸡血能持续一年,我只能膜拜);掌控欲太强,总想亲力亲为尽善尽美(这是个劣势);喜欢成体系成模式化的东西(说起来是个优势,但我又想尽善尽美,所以成了个悲剧),等等。

三、关于课题我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简单易用的时间管理方法,让自己愉快地、轻松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完成该完成的任务,学习更多的东西。

但它并不是万能钥匙,确切来说,我实行一个月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有些改观,虽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但已经挺不错了;而不是:这个方法真是好用到爆,我就要登上人生巅峰了。

四、关于这个回答第一,这个回答重点在于处理时间的方法论,我把这个答案由少写到多,再由多减到少,只为保证干活,减少废话。

第二,至于由时间管理可能展开的,与日常生活、学习进修、理想追求、人情世故等相关话题,若无必要,不加以说明,偏题且毫无意义。

——————理念——————一、健康的我吕子乔有云:我愿意降低我三分之一的健康,换取一个精钢不坏的身体。

我将健康分为:运动、作息、饮食、心理。

每一个展开都是大话题,不赘述。

健康是万事之本,没有它,其他全是浮云。

迄今为止制约我时间的最大因素便是健康,我不得不每天睡十个小时才能勉强保持精力,至于病痛的影响我就不提了。

二、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案1.精力管理:精力管理(豆瓣)这书不怎么样。

但理念非常棒,我们对时间的管理要遵循自己的精力,这精力包括身体与精神,我没法概括,想要详细了解去看书吧。

2.遵循自己的性格:如题,不赘述。

3.不断调整:事会变,人会变,环境会变。

没有一劳永逸的管理方案,不断调整才能保证其一直比较有效。

4.孜孜不倦+捷径:你必须承认孜孜不倦的力量。

吴淡如说:“就算没有天分,只要你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一件事情,不知不觉间,你就会走得很远。

”所谓捷径,就是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让你可以在你希望变得优秀的地方孜孜不倦下去。

5.改变是必须有的:虽然我为自己设计的方法已经够简单易行了,但是有时还是会拖延会跑偏,于是我在强迫自己的同时开始看不鸡血的个人管理书籍,让拖延的情况有所改善。

另外,世界上没有灵丹妙药,再好的方法你也得放下游戏电视剧去实行。

所以。

改变是必须有的。

三、消费时间到投资时间的转变:引自《时间杠杆书》通常特快车或是快车坐的人都比较多,所以我建议可以选择每站都停的普通车。

这是因为如果选择特快车,在车上就好像挤沙丁鱼一样,30分钟的车程内什么也做不了,只是单纯的"消费"时间。

相反,如果坐的是普通车,虽然要花45分钟,因为可以做点其他的事,就会变成产生资产的"投资"。

对于时间管理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节省时间,而是要提髙时间效能。

四、决定性的变化一个明显的错误是,有的时候我们试图争分夺秒挤时间。

把一个60分钟的工作缩短到50分钟确实是有效的,但效果却非常的不明显,并且会让你很累。

我们要试着考虑的是:1 是否能做某件事的时间缩短为1/10。

建立某些重复事情的模式化可以让你做到这一点。

2 能否让我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幅增多。

拒绝、避免、交付他人可以让你腾出很多时间。

六、误区1.@纪元老师在多贝上的公开课:走出时间管理的误区。

我甚至认为纪元老师的讲解要优于下面这个回答里大部分答案。

2.时间管理最常见的误区有哪些?输入[20140503]查看3.我的一些补充:①一想起时间管理就浑身紧张,我就是这样。

安排计划后,整个人都变得紧张了,总是在想着,我这是在利用时间我要好好利用时间可不能浪费时间了。

这和计划安排紧密与否并无关系,我的计划就很随意。

这大概是个心理问题,后来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一感觉紧张,我就找个舒服的地方晒晒太阳磕磕瓜子,心理想着,我这是在利用时间啊,呵呵呵呵呵,一会就平静了。

所以,一定要放轻松。

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源自《杠杆时间术》,理念我觉得很不错,可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用自己的话解释,只好截取原文了。

就我个人的意见,原本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指的不应该是先把时间预留给娱乐或休闲,然后再利用剰下的时间工作;而是要想办法提升工作效率达到既定的目标,建立自动累积时间资产的体制,然后利用这些不用辛苦争取就可以获得也算是不劳而获的时间资产,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处理事务——————一、避免哪些行为是浪费时间?如何避免为过多的人情世故所拖累?至于由两个话题引出的种种辩论请自行评价,请想着做一个优秀又让人喜爱的人。

除去以上两个答案说的,请思考你生活中浪费你时间最多的事情。

仔细想想,会有一两个,占用了你大部分时间,游戏电视剧闲聊扯淡找东西,太多了。

避免那些浪费你时间的事情,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可支配时间变多了。

二、拒绝引自《时间管理幸福学》1.拒绝哪些①曾经觉得很不好的事②不关我事的私事③不是自己专业的事2.如何拒绝①真的不喜欢做,就温和地说非你所长。

②提供他另一个选择或其他名字。

③如果你很想做,只是条件不合理,那么就争取更好的条件。

④告诉他这段时间内,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完成。

三、交付别人能花钱的,就不要花时间- 迷思- 知乎专栏有小钱用小钱省时间,有大钱用大钱省时间,省出的时间能为我带来的回报远远高于我花掉的。

我坚信这一点,且事实确实如此。

四、自己做1.2到10钟能否能做完这是我这个体系中用到GTD的第一个地方。

这个方式可以用于应对大量突发的或是细枝末节的事情。

如果一件事能在这个时间段之内迅速完成,那就立即完成它。

2.其他下面就到主要部分了。

——————处理时间——————一、时间的分析这一条有两个作用:①用于初次时间管理时对自己时间使用情况的检视②用于后续过程中对自己时间的不断调整。

1.分类《杠杆时间术》中将时间划分为四类;投入、产出、生活、私人。

实际操作中有我发现除了“生活”这类外,其他的界限很不明显。

我调整过以后将其分为三类:①不可自由支配时间②可自由支配时间③生活时间生活时间包括大多不可大幅优化的,比如吃饭睡觉买菜做饭洗衣服等等。

另外两项稍作解释:不可自由支配时间,指那些你必须为别人干活的时间,无论你喜欢与否。

相反,可自由支配时间,当然是那些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的时间。

假设小明六点下班,但是他四点就完成了工作,那么他就拥有了两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去进修业务或者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又假设老板丧心病狂外号“严酷的监工”,不允许员工出任何幺蛾子包括进修业务,那么小明今天下午就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了,只能在电脑前做老板允许做的事。

当然小明下了班后的时间都是可自由支配时间了。

不可自由支配时间内做的事,我们需要优化,让它变得又快又好。

而时间管理的大部分内容,是在规划自己的可自由支配时间。

2.记录与分析也就是《奇特的一生》中提到的,把每天的活动花费的时间精确地全部记下来。

《杠杆时间术》里又提到,并不需要精确记录,以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单位记录即可。

我的建议,除非你的日常生活异常繁忙事务异常多,以至于你不得不首先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审视一下时间使用状况的话,那么就无需记录,毕竟大多数人每日的生活还是相对简单一些。

二、宏观方法:回推法以周月为单位此部分方法均源自《杠杆时间术》软件:Fantastical (IOS)、Sol日历(安卓)1.以成果为导向2.回推法以成果为导向,以周或月为单位来统筹任务,然后再细化每天的任务。

3.例子①例1 准备大学联考引自《杠杆时间术》当时距离大学联考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

正因为时间不够,所以,那些从基础着手培养自己的基本功、对于不擅长的项目想办法加强等等正规步骤,对我来说是绝对来不及的,因此,我只能从"想要考上大学的必胜攻略"着手。

所以,我当时采取的策略是从大学联考口往回推算,例如"想要考上大学,1月以前必须要做完这本题库""想要做完题库,就得在12月以前念完这些参考书""这样的话,今天必须把这个部分念完"等等。

此外,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使用月记事簿来安排行程。

因为是考生,既不用出差也没有应酬,所以到考试当天为止,全部的计划安排只要一份月记事簿就足以应付。

而我靠着这样的安排方式,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准备时间,就顺利的应届考上了大学。

如果当年我不是用往回推算的方式思考,而是把全部心力投注在"转换心情,从今天起专心上课""把教科书从头背到尾"这些事情上的话,我想我应该已经放弃升学这条路了。

②例2 葡萄酒考试引自《杠杆时间术》事实上,当初我规划好行程的时候,距离考试只剰下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而且,真正集中心力准备考试的时间,应该还不到两个礼拜。

换个角度来说,大家都觉得准备这种考试平均需要半年的时间,这样看起来,大家普遍准备考试的安排还真是浪费了太多时间。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吸收知识和背诵之前,究竟读到什么程度才算足够,也就是说要想办法找到最合适的准备方法,而这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像这样的考试,一般都有一大堆指定参考书,不过,这也意味着出题的范围就在这些书中。

所以在准备的时候,首先要仔细分析过去的考题都集中在哪些分区,这样就可以清楚掌握哪些部分是必须多下工夫的,哪些部分跳过也无所谓。

此外,像这种考试多半只要答对60%,就可以过关,再抓10个百分点的缓冲,所以,只要能考到70%。

就足够了。

因此,要怎样读才可以达到目标,就得好好计划。

在距离考试所剩时间不多的时候,有人会觉得与其浪费时间去规划行程,还不如赶紧开始读书……但是,通常这样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就莽撞行动的人,到考试前还是念不完该念的部分。

反过来说,除了闷着头读书之外,应用先把时间投资在寻找达到目标的最短途径上,然后提升读书所需要的时间效能,这样,自然就可以游刃有余的顺利过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