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审核:批准 :2016年9月20日目录1.适用范围 (3)2.编制依据 (3)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4)4.职责分工 (4)5.术语和定义 (5)6.风险点识别方法 (7)7.风险评价方法 (8)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8)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8)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8)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 (10)附件B 作业风险分析法(TRA)——风险矩阵法 (15)附件C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17)附件D 过程管理表格样表 (17)1.适用范围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本实施指南规定了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控制、精确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目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改进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及所属管理部门、厂区、车间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建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213号)《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日照市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委会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3.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
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处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各车间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2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底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要求危险源辨识要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强化应急救援能力,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4.职责分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处:处长:贾立军工程师:钱永刚主管:王泳霖处长职责: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双体系建设方案,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定期部署安全生产双体系工作,及时调度、督导、考核。
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工程师职责: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掌握风险管控过程。
组织《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对安全双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主管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安全生产处负责起草安全双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文件,调度和协调各专业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实施、指导、监督工作,负责组织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监控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安全双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监控目标实现。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5.术语和定义5.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风险(R)=可能性(L) ×后果(C)。
5.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纺织设备、织布设备、服装加工设备、电气设备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5.3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5.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5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6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定为“红、橙、黄、蓝(深蓝、浅蓝)”四级。
)浅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
员工应引起注意。
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
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7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公司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控制措施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5.8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5.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5.1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6.风险点识别方法6.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风险点识别范围以车间为单位组织,以生产现场进行划分,生产单位分为成品车间、动力车间、化验室,物资管理处、销售管理处、中控室、机修车间、宿舍、食堂、相关方。
其中生产单位将每个作业活动按照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不同进行进一步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具体参考危险点分级表)6.2 危险源识别方法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辨识。
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补充识别。
7.风险评价方法按照作业条件风险分析法(MES)进行风险等级判定。
各部门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对本部门风险等级进行评定,上报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安全生产处组成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定,最终完成风险分级。
分级标准参照附件:《作业条件风险分析法》进行打分。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据《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编制,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措施》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进行制定控制措施。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公司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
激励考核办法另行公布。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详见附件。
每个记录表格的按照指南附件规范填写,各项记录保存不低于三年。
风险分级工作完成后,各部门按照安全生产处统一要求在各有关岗位公布本部门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附件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附件B 作业风险程度评价方法(MES)附件C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附件D建设过程记录信息(1)作业岗位清单(2)设备设施清单(3)危险源点辨识与风险评价表(4)风险点辨识结果汇总表(5)重大风险信息统计表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A.1 物的不安全状态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 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
b) 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
c) 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