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学设计粤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学设计粤教版!

《2.3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2、能力目标
(1)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入开展和谐社会教育,通过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增添新力量。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解读材料透视:民生焦点——食品安全
1、教师提出问题:
(1)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实例。

(2)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搜集后全班交流讨论。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总结: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二、讲授新课
(一)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4、合作探究:仔细观察,分析图片,指出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符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并指出其符合或违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什么特征。

5、学生举例:社会上仍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相关资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相关时政:
2013年初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7亿农民迎来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新机遇。

春节前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确立了“收入倍增”、“差距缩小”的目标。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这“三个公平”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经验总结和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二)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板书)
小结: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三)阅读与感悟
《在不丹感受幸福》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二、小组讨论:如何改善民生?
师生总结:(1)建设和谐社会,党和国家要怎样做?
①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②积极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③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

具体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

(“十个更好”)
(2)建设和谐社会我们要怎样做?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社会作出一份力,添一分彩。

三、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板书)
三、随堂训练
五、课后作业
“社区建设小调查”主题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