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潮州乐器

潮州乐器

潮州音乐特色乐器介绍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乐。

潮州音乐是潮州人心中永恒的情节,而潮州乐器更是潮州人心中情节中的情节。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特点为古朴典雅优美抒情。

潮乐主以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要乐器。

从演奏形式和风格上大致可分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等七个品种。

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

张文生是潮州牌坊街一乐器店的老板,祖上十几代都从事手工制作乐器,他不仅善于制作,更精于演奏。

/u89/v_NTg3OTQ4MTQ.html头弦潮州汉调音乐(外江乐)领奏乐器,有200多年以上历史。

五度定弦,北路为(6 3)d`-a`,南路为(5 2)d`-a`。

二弦潮州弦诗乐及潮剧领奏乐器,有200多年以上历史。

音高为四度定弦(5 1)c`-f`,有双盘腿式,平腿式,盘腿式和夹腿式四种坐姿。

椰胡潮乐辅弦,有300多年以上的历史。

定弦为f-c’或d-a,是潮乐最普及乐器之一。

竹弦潮州二弦未产生时,竹弦是潮州弦诗乐的主奏乐器,由宋代奚琴演变而成,有500年以上历史。

音高定弦c`-f`或c`-g`。

梅花秦琴潮乐最古老乐器之一。

古称阮咸,有1000多年历史。

后潮人取“梅开五福”吉祥之意定名为梅花秦。

潮乐定弦为g-c,音色柔和富有弹性。

尺八潮阳笛套古乐,细乐主奏乐器,有1000年以上历史。

曲锣俗称小斗锣,潮州定音铜器,音高为c,与深波同时演奏,音色效果极佳。

其“锣花”交错变化最具特色。

深波潮州大锣鼓低音铜器,定音为f或g,发音深沉,富有余韵。

钦仔月锣钦仔:潮州锣鼓乐特色打击乐器之一。

定音为1,F。

月锣:潮州小锣鼓乐特色打击乐器之一,定音为2,G。

大钹潮州锣鼓乐主要打击乐器之一。

一般都要求定音,有定2的,G,有定3,a的。

潮州弦诗乐是民间丝竹乐,“弦诗乐”原指潮州古乐诗谱的演奏,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潮州民间丝弦、吹管、弹拨等乐器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的总称,是潮州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演奏人员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一般都是以一种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的形式表演,为我们表演了《寒鸦戏水》、《柳青娘》等传统曲目。

这些老艺人都不需要使用乐谱,他们说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记住五、六十首乐曲,实在是让人佩服。

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潮州大锣鼓以打击乐为主,是以大鼓为中心,以唢呐为领奏的大型合奏形式。

鼓手既是乐队主奏,又是乐队指挥。

鼓手槌击鼓心、鼓边、鼓沿,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以及节奏变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挥着乐队的演奏。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汕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

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

潮州弦诗的演奏乐器二弦二弦在潮州乐曲和潮剧伴奏中起领奏作用,演奏者的风范会直接影响到乐队的演奏质量。

首先必须认真研读乐曲的旋律和曲词,理解和掌握乐曲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征。

然后进行艺术处理和情感设计,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绪和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

从乐曲之起承转合,强弱快慢,二弦都必须起主导作用。

潮州音乐和潮剧伴奏属于合奏音乐,需要其他乐手配合默契,团结协作。

二弦虽刚,却能奏出人间至柔至悲的乐曲,琴弦虽细,却能蕴含无穷的真情。

二弦的学问是精深的,它是潮乐演奏的精粹。

高胡高胡又称粤胡。

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着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钢丝弦,创制而成。

并采用两腿相夹琴筒适当部位的姿式演奏,可减少沙音,也使音色、音量和音域都有所改进。

音色明朗清澈。

擅长演奏抒情、活泼、华丽的曲调。

用于演奏广东音乐、粤剧伴奏,是地方性的特色乐器。

高胡的形制结构与二胡相同,但琴筒比二胡细,多呈圆形。

用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拼黏後旋圆,有的加黄杨木线条拼黏後旋圆。

近年制作的高胡也有琴筒呈椭圆形和扁八角形的。

全长约80公分。

五度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音。

现已广泛应用于新型民族乐队,属高音拉弦乐器,尤宜于演奏富于装饰性的华彩乐段。

演奏家:沈伟,年过古稀,他的为人和技艺一直为圈中人称道。

自幼习艺,九岁即在广播电台独奏,并与一代粤乐大师吕文成、何大傻同台演出。

他精通高胡,梵铃(小提琴),琵琶,色士风等多种乐器,长期任省市粤剧团、曲艺团乐队首席头架,曾先后随广东民间音乐艺术团赴前苏联、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访问演出,亦多次赴港澳等地举办艺术交流及讲学活动,此外,在电台,唱片公司也灌录了大量广东音乐、粤曲唱片,流传甚广。

二胡二胡又名胡琴、南胡、嗡子、胡胡等。

是最常见的拉弦乐器。

我国拉弦乐器约在唐代已经出现,称为奚琴,宋代又称嵇琴。

今天的胡琴类乐器与奚琴颇为接近,又吸收使用了别种形制乐器的马尾弓,乃是多种乐器综合发展的产物。

低音浑厚、柔和,高音明亮、刚健。

发音可持续不断,强弱变化自然,还能做出独特的模拟效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明清以来,随着各种地方戏曲的勃兴而有长足的发展,形成今天的多种样式。

二胡琴筒用红木、紫檀、乌木、花梨木制作,呈六角、八角或圆形。

前口蒙蟒皮或蛇皮,後口装置音窗,有木质或骨质的镂空花纹。

琴也用硬木制,琴头雕龙头或呈弯脖、平顶形状。

有软丝弦绕轧的千斤,木质或竹质琴马。

全长约82 公分。

张弦两根,马尾弓拉奏。

五度定弦,音域约四个八度。

洋琴两桥洋琴,又叫扬琴、蝴蝶琴(广东)、瑶琴(扬州)、文琴(贵州)、七音琴(四川)。

相传其前身是波期(今伊郎)、阿拉伯一带的古乐弦乐器,约于明末传入我国,所以叫“洋琴”。

最初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以后逐传至内地,它的发音清除悠扬,广泛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说唱和戏曲伴奏,也可独奏。

擅长大跳、琶音、座音、(半音)音阶回旋摹进之快速演奏。

民间传统上非常重视加花装饰润饰奏法,即以此特色为条件前提。

合弦奏法、单手带轮、双手分奏复调亦为洋琴之特色。

但洋琴是“直嗓子”,是少数无余韵变化的中国乐器之一。

小提琴演奏家:屈庆,年近七十,青年时代即在“广州”、“新世界”、“珠江”等极负盛名的粤剧团任主要音乐员,五十年代加盟广东音乐曲艺团。

他熟习梵铃,琵琶,夏威夷结他等乐器,演奏风格潇洒流畅,尤具粤乐意味,有不少唱片中就是由他独奏或领奏,广获好评。

琵琶琵琶是古老的弹弦乐器。

现代琵琶有固定规格,有弦槽,置四轸,琴头上的“相”和面板上的“品”数目不一。

近代民间有四相十品,十二品,十三品各种形式。

“相”用象牙、牛角或红木制作,品为竹制。

琵琶定弦法有数种,一般音高定为Adea四音,音域约三个八度又四个音。

低音区浑厚、低沉,中音区明亮、柔美,高音区清丽、坚实,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

经改革的琵琶为六相二十五品,十二半音俱备,转调方便,用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

有关琵琶的历史沿革;传派、谱本与套曲;琵琶结构;琵琶护理、系弦方法与假指甲;琵琶定弦与音域,请看琵琶“详细资料”南琶流行福建部分地区的琵琶,称为南琶。

用于演奏南曲。

全国通用的琵琶均为竖抱弹奏,唯南琶保留着古代的演奏姿式,横抱弹奏。

四轴,张弦四根,由低到高称母线、三线、二线、子线,四相十品。

筝又名古筝又名古筝,在韩国叫伽耶琴,在越南叫十六弦琴。

筝的出现最晚也在西元200年(秦朝)以前战国时期秦国已广范流传,直至今日潮州筝仍叫秦筝。

《史记》中即提到:击叩钵、弹筝博髀,真秦之声也。

更早的《战国策》也记载:齐国的临淄城,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

东汉刘熙解释说:为什麽叫作筝呢?其音高,筝筝然也。

日人冈昌引《乐道类集》解释筝字的起缘:秦国婉无义之两女,争弹瑟(二十五弦),蒙恬破为二器,各取其半(十二弦与十三弦),秦王奇之,遂命名为筝,因争而成新器也。

古琴与筝瑟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筝、瑟有琴码,一弦一码一音,只能于演奏时透过左手之按、压、放等指法于琴码之左方奏出滑音、变化音;而琴无琴码,可用左手按指成音。

一弦多音,且可用空弦、按弦、半按弦(泛音)成音。

所以古琴只有七条弦,音域却比古筝更宽。

两者相同之点是原则上空弦均定为五声音阶,(一般古琴定为F调之五声音阶,古筝则定为G调之五声音阶)可以拂弦指法奏出流水效果。

且同为高音在内,低音在外。

古筝属八音中“丝”类乐器,原与琴瑟一样,,用蚕丝弦,音色古典;近代才改用钢线,音色铿锵;现代则更改用钢丝尼龙线,可兼得两者之长。

三弦三弦是古老的弹弦乐器,又名弦子。

相传是秦代流行于民间的弹弦乐器“弦”演变而来。

唐代崔令钦《教坊记》出现过三弦之名。

“三弦所始:今之三弦始于元时。

」以後一直延用不衰。

鼓框椭圆形,两面蒙蟒皮。

三轴,分别张子弦、二弦、老弦。

近年用尼龙钢丝弦。

内外弦定为八度。

内弦与中弦定为五度或四度,音域约三个八度。

演奏时,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左上方倾斜。

南方多用小三弦,北方多用大三弦,用于说唱伴奏。

清小说《老残游记》中描写黑妞白妞的演唱就是用三弦。

三弦的音质低音部浑厚,中音区明亮,高音区坚脆。

扫音雄壮激昂,滑音娩转灵活。

江南丝竹中有“三弦当板压“的口诀,即指三弦较少奏附点音,较多等分节奏以控制速度。

三弦在民间伴随曲艺音乐之流传已有极深厚的演奏技巧基础,但一般说来,三弦的音色尖锐明亮突出,音准因长及无品格的关系较难掌握,所以小三弦虽仍普遍用于江南丝竹、潮州弦诗、广东小曲、福建南管等传统丝竹音乐中。

椰胡椰胡,流行于广东地区。

音色柔和纯厚。

用于演奏硬弓组合之广东音乐和多种广东戏曲、曲艺伴奏(如南音),也用于新型民族乐队,为中音乐器。

琴筒用半个椰壳制,前口蒙桐木板,背面开小孔或纹饰为音窗。

用小贝壳作马。

全长约60公分。

两轴张丝弦两根,五度定弦,用马尾弓拉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