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症

神经症

Page 17
预后不良指征
家庭不和:夫妻长期感情不和,与父母及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诱发神经症或使神经症恶化的因素很难消 除。 有妨碍正常活动的躯体疾病或缺陷,各种 残疾。 酒精或药物依赖。
既往有其他精神障碍的历史。
Page 18
神经症的发展
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儿童期心理发展 方面的障碍、特别是对冲突不恰当的、 妥协的处理所致。
Page
22
正常焦虑:是一种情感表现,当面对潜在的或真 实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应 激反应。
病理焦虑:是指不适当的焦虑表现,指没有明确 的致焦虑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 称,严重的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焦虑症状:符合以下之一的焦虑,便可列为具有 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1)因该症状而就诊或求 助,(2)采用服药等方法试图减轻症状,(3) 因该症状而影响社会功能或产生明显苦恼。
多疾病,每种疾病有它固有的临床表现、病程、转归 等特点,各分类诊断系统均规定了具体的诊断标准。
Page
24
流行病学
任一DIS疾病
18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ECA/DIS/DSM)
1月
15 .4 3.8
6月
19.1 6.0
终生
32.2 16.4
酒药滥用/依赖
酒精滥用/依赖
药物滥用/依赖 情感(心境)障 碍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Page 12
四、流行病学(1)
我国普通人群的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十二地区
表10-1 各类神经症患病率(‰)
城市患病率 神经衰弱 癔症 抑郁性神经症 焦虑症 恐惧症 强迫症 14.02 2.09 2.09 1.49 0.60 0.30 乡村患病率 12.05 5.00 4.12 1.47 0.59 0.29 总患病率 13.03 3.55 3.11 1.48 0.59 0.30
Page 11
CCMD-3 神经症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1项:恐惧;强迫症状; 惊恐发作;焦虑;躯体形式症状;躯体化症状; 疑病症状;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 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 碍令有规定。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 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 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
Page 10
三、分类(DSM-Ⅳ)
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怖 惊恐障碍伴有广场恐怖 广场恐怖无惊恐障碍病史 特殊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强迫性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未特定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未分化型躯体形式障碍 转换型障碍 疼痛障碍 疑病症 躯体变形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未特定 分离型障碍
Page
16
预后不良指征
病期长:>5年 起病年龄小:童年起病延续到成年 病前有人格障碍,或病后逐渐出现人格改变 临床特点: 缓慢起病,症状复杂多样 强迫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预后不良,神经 衰弱较好; 临床相长期稳定而无波动 社会处境困难:失业、经济困难、教育程度低、 没有任何专长、对职业不感兴趣、有违法犯罪的 记录;缺乏社会性支持。
学习理论:症状的形成和病程是通过 错误的管教、不恰当的学习过程(经 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特别是巩固加 强)而确定的。
Page 19
神经症的治疗
精神分析
认知-行为治疗
森田治疗
家庭治疗
团体治疗 药物治疗
Page 20
焦虑障碍
疾病分类系统和焦虑障碍
CCMD-3 焦虑性神经症 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 ICD-10 DSM-Ⅳ 恐怖性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 广场恐怖 惊恐症 特定恐怖 广场恐怖症 社交恐怖 特定恐怖症 其它恐怖 社交恐怖(焦虑)症 强迫症 其它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广泛性焦虑 急性应激障碍 混合焦虑抑郁障碍 广泛焦虑障碍 躯体疾病所致焦虑障 其它特定焦虑障碍 碍 物质所致焦虑障碍 其它焦虑障碍 焦虑抑郁混合障碍
Page 6
二、共同特征(3)
症状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神经症症状:非神经症
功能性精神障碍:
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未能发现肯
定的相应的病理学和组织形态学改变
的精神疾患。
相对的、有条件的、权宜的
Page 7
二、共同特征(4)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社会功能:指个体的生存能力、学习和 工作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相对重性精神病而言—完好:生活自理、 坚持学习、工作,言行在社会规范允许。 与正常人相比—相对完好:困难、效率 低、适应性差,需要治疗。
在相同场合下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回避反应 影响其正常生活
Page 31
流行病学
普通人群中患病率:国外6‰ (1983),我国0.59 ‰(1982) 占国外精神科门诊2.5%,占我国 神经症专科门诊6.7%(长沙, 1989)
Page
32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双生子调查 素质因素: 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易焦虑、恐惧,有 强迫倾向等,受母亲过多保护 生理因素: 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分泌 增加。证据不足。
Page 14
四、流行病学(2)
比较流行病学 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或不同社会文 化背景下的神经症发病率、临床表现、 病程转归及预后 统一诊断标准、统一调查方法下比较 我国十二省市调查:癔症,农村>城市 台湾林宗义:1.2‰(1946-1948)上升至 7.8‰(1961-1963) 国内5所大学神衰调查:文理科(10%) >体育院校(0.3%)>戏剧学院(0%)
2.8
1.3 5.1 0.4 2.2
4.7
2.0 5.8 0.5 3.0
13.3
5.9 8.3 0.8 5.8
恶劣心境
焦虑障碍 恐惧症
3.3
7.3 6.2
3.3
8.9 7.7
3.3
14.6 12.5
惊恐症
0.5
Pag研究-焦虑障碍是脑的疾病
神经递质研究:NE、5-HT、GABA参与本组疾 病的发病机理。 神经肽研究:CCK与广泛性焦虑及惊恐症发 病有关,神经肽Y和广泛性焦虑有关。 脑影象学研究:MRI、SPECT、PET等发现, 边缘系统是调节焦虑、害怕反应的中枢,颞 叶(右颞)、额叶供血不足,尾状核及角回 体积减少等。
Page 27
治疗学进展
BDZ:长期以来为治疗焦虑症的主要药 物;但其致依赖性、镇静作用及影响 认知功能限制了应用。 SSRIs:某些药物效果良好,无上述不 良反应。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Page 28
卫生经济学研究
本领域研究不足,目前主要在于焦虑 障碍对卫生资源的不当使用。 如有一研究,回顾分析71例惊恐障碍 患者病史发现,特殊检查平均7.5次/ 人:ECG(38%),EEG(24%),GI(25%); 共进行了135次专科会诊,主要是心脏 科、神经科和消化科。 及早识别和治疗,减少不必要检查。
Page 15
病因学
多病因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内在基础——易感素质,在不同遗传素质等生物 学基础上,影响易感程度及症状的表现形式; 外在条件——社会心理刺激
内在素质因素与外在精神刺激因素呈负相关
Albee(1976,1980)认为:
发病频率=(易感素质+社会心理刺激) 应付方式+心理耐受能力+社会支持
Page 23
焦虑症状群:
心理症状:以担忧、紧张、害怕、烦躁、惊恐等焦虑
情感为主,可伴注意集中不能、警觉增高、记忆障碍 等。
躯体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出汗、血压升高、
心悸气短、胸闷、尿频、腹泻、性功能障碍等。
运动症状:震颤、小动作增多、静坐不能、激越等。
焦虑障碍/焦虑性疾病:如前所述,焦虑障碍包括许
疑病症
合计
0.30
0
0.15
22.21
Page
13
我国1982年十二地区资料统计表明
不论城乡,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40-44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青少年罕见
初发年龄已20-29岁为最高
经济情况差、家庭气氛不和睦者患病率较高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 时点患病率:10%-12%(1983) 终生患病率:13.1%(瑞典,而精神病为1.7%) WHO:世界范围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占50‰-80‰
Page 8
二、共同特征(5)
自知力充分
现实检验能力通常不受损害:他人、 自身
感到痛苦,有改变现状的求治要求
是否“承认”自己有病并不重要!
只要仍在主诉症状,只要有极力摆脱 症状的强烈要求,就可视为自知力充 分
Page 9
三、分类(CCMD-3)
43.1 恐惧症(恐怖症) 43.11 场所恐惧症 43.12 社交恐惧症 43.13 特定的恐惧症 43.2 焦虑症 43.21 惊恐障碍 43.22 广泛性焦虑 43.3 强迫症 43.4 躯体形式障碍 43.41 躯体化障碍 43.42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43.43 疑病症 43.44 躯体形式植物神经紊乱 43.5 神经衰弱 43.9 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Page 26
共病研究——焦虑障碍常与其它疾病同时存在 50%的抑郁症同时伴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 20%,惊恐症20-30%。 20%-90%的惊恐症患者,曾有抑郁发作; 50%的GAD和抑郁症共病; 29%社交焦虑症伴抑郁症; 强迫症和抑郁障碍的同病率为12.4-60.3%; 酒依赖患者,患焦虑障碍的几率比正常人高 得多,其OR分别为:惊恐症4.0,强迫症3.5, 恐惧症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