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霍乱临床表现等

霍乱临床表现等

霍乱
【临床表现】
霍乱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呕泻期、脱水期和反应期:
1、潜伏期
霍乱潜伏期短的仅数小时,长的3~6天,一般为1~3天。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有头昏、乏力或轻度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太会引起注意。

2、呕泻期
以剧烈的腹泻开始,继而出现呕吐,大多数情况下,霍乱病人在此病程中,会因为剧烈的腹泻和呕吐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应尽早去医院寻求治疗。

霍乱最明显的症状为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于一般痢疾和肠炎等,这期间具体表现须注意如下几点:
①无明显发烧症状;
②腹泻为霍乱的最主要症状,但无里急后重感,也不伴有腹痛;
③若出现疼痛症状,为痉挛性疼痛,腿部腓肠肌也会出现疼痛感;
④排出粪便次数多,且多为水样便;
⑤腹泻后若出现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呕吐出类似排泄物的“米泔水”。

3、脱水期
由于剧烈的呕吐与腹泻,病人体内会有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状况,严重者还会出现循环衰竭。

本期病程长短,主要决定于治疗及时和正确与否,所以持续时间为几小时或2~3天不等,具体表征有:
①皮肤没有光泽,干皱,弹性变差;
②眼眶深陷、两颊深凹;
③体内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4、恢复期
经过治疗补液及辅助用药后,腹泻、呕吐停止,脱水症状也会逐渐消失,有的病人可能还会伴有轻微发热,若还有其它并发症状存在,辅以对应治疗。

【诊断】
1、疑似诊断具有以下之一者
(1)具有典型霍乱症状的首发病例,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患者有明确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疑似患者应进行隔离、消毒,作疑似霍乱的疫情报告,并每天做粪便培养,若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可作否定诊断,并作疫情订正报告。

2、诊断标准有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霍乱
(1)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在疫区内有典型的霍乱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者。

虽然粪便培养未发现霍乱弧菌,但并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如有条件可作双份血清凝集素试验,滴度4倍上升者可诊断。

(3)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一)治疗
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与护理:
①隔离。

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弧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方可解除隔离,病人用物及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用加倍量的20%漂白粉乳剂或2~3%来苏儿,0.5%氯胺,还可用新药“84”消毒液消毒,病区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②休息。

重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症状好转。

③饮食。

剧烈泻吐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给流质饮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饮食。

④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呕吐物的粪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注意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准确纪录出入量,注明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

⑥水份的补充为霍乱的基础治疗,轻型患者可口服补液,重型患者需静脉补液,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补液。

补液方案:
(1)静脉输液:液体的选择非常重要,通常选择与患者丧失电解质浓度相似的541溶液。

即每升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另加50%葡萄糖注射液20ml,以防低血糖。

可以按照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140ml的比例配制。

幼儿由于肾脏排钠功能较差,为避免高血钠,其比例改为每升液体含氯化钠2.65g、碳酸氢钠3.75g、氯化钾1g、葡萄糖10g。

输液的量和速度应根据失水程度而定。

如有呕吐不能口服者给予静脉补液3000~4000ml/d,最初1~2h宜快速滴入速度为5~10ml/min。

中度失水补液4000~8000ml/d,最初1~2h宜快速滴入,待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减慢速度为5~10ml/min。

重型脱水补液8000~12000ml/d,一般以两条静脉管道,开始按40~80ml/min的速度输入,以后按20~30ml/min快速滴入,直至休克纠正后相应减慢输液速度,直至脱水纠正。

若患者没有呕吐,部分液体可经口服途径补充。

儿童轻型患者亦可采用口服补液法,不能口服者24h内补液100~150ml/kg 体重。

中、重型患儿24h静脉补液各自为150~200ml/kg和200~250ml/kg体重,可用541溶液。

若应用2∶1溶液(即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注射液)则应注意补钾。

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和病情是否继续发展等情况,因此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而调整。

补液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如血压是否恢复、皮肤弹性是否好转、尿量是否正常等。

目前国外报告应用无损伤的生物阻抗分析仪(BIA101)自动监测霍乱的脱水和补液过程,认为其效果优于血清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测定。

(2)口服补液:临床实践证明口服补液治疗霍乱脱水是有效的。

霍乱肠毒素虽然能抑制肠黏膜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吸收,但根据葡萄糖钠离子共同运载原理,它并不能抑制钠离子和葡萄糖的配对吸收和钾离子的吸收,而且葡萄糖还能增进水的吸收。

一般应用葡萄糖20g、氯化钠2.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加水1000ml。

适用于轻型患者,为减少静脉输液量,亦可用于中、重型经静脉补液后已纠正休克的患者。

口服量可按成人750ml/h,小儿15~20ml/kg体重。

5~6h后根据腹泻和脱水情况再调整。

3.对症治疗
(1)纠正酸中毒:重型患者在输注541溶液的基础上尚需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情况,应用5%碳酸氢钠溶液酌情纠正酸中毒。

(2)纠正低血钾:轻度低血钾者可口服补钾。

补液过程中出现低血钾者应静脉滴入氯化钾,浓度一般不宜超过0.3%。

(3)抗肠毒素治疗:小檗碱亦有抑制肠毒素,减少分泌和具有抗菌作用,成人0.3g/次,3次/d,口服。

小儿50mg/kg体重,分3次口服。

目前认为氯丙嗪对小肠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能减轻腹泻,可应用1~
2mg/kg体重,口服或肌内注射。

(4)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少数患者经补液后血容量基本恢复,皮肤黏膜脱水表现已逐渐消失,但血压仍低者,可应用地塞米松20~40mg或氢化可的松100~300mg,静脉滴注,并可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和间羟胺静脉滴注。

如出现心衰、肺水肿,则应暂停或减慢输液速度,应用强心药物去乙酰毛花苷0.4mg 或毒毛花苷K0.25mg加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

必要时应用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

镇静,亦可应用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

严重氮质血症者可做血液透析。

4.抗菌治疗但仅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

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病原菌后能缩短病程,减少腹泻次数和迅速从粪便中清除病原菌。

近年来已发现四环素的耐药菌株,但对多西环素(doxycycline)仍敏感。

目前常用药物: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每片含甲氧苄啶80mg、磺胺甲噁唑40mg,成人2片/次,2次/d;小儿30mg/kg,分2次口服。

多西环素成人200mg/次,2次/d;小儿6mg/(kg·d),分2次口服。

诺氟沙星(norfloxacin)成人200mg/次,3次/d,或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250~500mg/次,2次/d,口服。

以上药物任选一种,连服3天。

不能口服者可应用氨苄西林肌内或静脉注射。

O139群霍乱弧菌对常用抗生素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红霉素、萘啶酸、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敏感,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链霉素、呋喃唑酮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8%、92%、86%。

(二)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所感染霍乱弧菌生物型的不同,以及临床病型轻重、治疗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

此外年老体弱或有并发症者预后差;病死率在3%~6%,治疗不及时者预后差。

死亡原因早期主要是循环衰竭,脱水期多为急性肾衰竭或其他感染等并发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