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_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1、基本内容(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为什么实行:(1)必要性: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③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④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重要性(意义):①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技能;②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资本要素。

例如:股票、基金、债券所获收入;②技术要素。

例如:发明专利;③劳动要素。

某人在外企、私营公司所获收入(注:在国有企业所获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管理要素。

例如:根据某人的管理能力;④土地要素。

例如:租房子的租金3、健全安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原因(意义):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③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效率与公平的含义: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较宽泛,经济领域主要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怎么样?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2、怎么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①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②方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方法:为此,要加大在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1、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①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

②二者又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一框国家财政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实现形式)3、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4、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凡是财政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就属于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凡是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大型工程,支持农村和区域发展的,就属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凡是稳定物价、调节市场需求的就属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一)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财政收入的来源(根据筹集资金的渠道分):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②分配政策的影响:A、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B、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C、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财政支出的种类(按照具体的用途分)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债务支出。

★(三)财政收支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盈余①财政收入和支出相等情况不存在;②财政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③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过度赤字会引发通货膨胀。

④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主体)为实现其职能(目的),凭借政治权力(手段),依法(依据)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地位)。

2、税收的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注: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3、税收的三个特征之间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具体表现为: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税收的种类:按征税对象划分:①流转税;②所得税;③资源税;④财产税;⑤行为税▲5、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补充:征税对象——指每个税种征税的标的物,即征什么东西的税。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为什么要依法纳税1、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我国税收的作用:税收是国家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二)违反税法的行为▲三、公民要增强“纳税人”的意识(怎么办?)1、自觉诚信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

(义务)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四、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1.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错)(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错)(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3.决定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对)4.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前者对,后者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公有制经济除了采取按劳分配外,还能采取其他分配方式,如福利分配等。

)5.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错)(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6.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错)(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7.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

(错)(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8.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了。

(错)(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公平不等于平均。

)9.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对)10、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10.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错)(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

)11.财政的作用就是财政支出的作用。

(错)(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12.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错)(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13.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增加国债发行量。

(错)(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14.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