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保健食品卫生学稳定性试验和质量标准要点简介
保健食品卫生学稳定性试验和质量标准要点简介
检测结果是否和卫生学稳定性试验检测结果
基本一致;
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检验报告的信息应当与注册检验申请表、注
册检验受理通知书或复核检验通知书的相关
信息一致。
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检验报告中的检验依据应当写明每个检验项目所用检
验方法的编号(含年号)、名称和方法序号。
例如:钙:GB/T5009.90-2003食品中钙的检验 方法(第一法) 报告时限:五年
产品的质量标准
保健食品质量标准应满足: 内容完整
格式规范
技术要求及其检测方法合理性
产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包括资料性概述要素(封面、目次、 前言)、规范性一般要素(产品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 文件)、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藏、规范性附录)以及
0.3
—
微生物指标
限 量
液态产品
项 目 蛋白质 ≥1% 蛋白质 <1.0%
固态或半固态产品
蛋白质 ≥ 4.0% 蛋白质 <4.0%
菌落总数 ≤cfu/g或mL
大肠菌群 ≤ MPN/100g或100mL 霉菌 ≤cfu/g或mL 酵母 ≤cfu/g或mL 致病菌(指肠道致病菌 和致病性球菌)
1000
口服液和饮料剂型的保健食品
应检测:
pH值
可溶性固形物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以芦荟、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等含蒽醌类成分
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在卫生学试验中要检测产品 的总蒽醌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在质量标准中增 加总蒽醌指标,以范围值标示。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原料
蚂蚁类产品 大豆磷脂原料 浓缩磷脂 粉状磷脂 卵磷脂原料
9
— 4.5 —
—
4.5 — 9
3 —
1.5
— 15
—
铅、总砷、总汞
项 目 一般产品 铅≤ (以Pb计,mg/kg ) 总砷 ≤ (以As计,mg/kg ) 总汞≤ (以Hg计,mg/kg ) 0.5 限 量 个别产品 一般胶囊产品1.5;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 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2.0 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所有 胶囊产品1.0 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所有 胶囊产品0.3
目前部分原料经常检测的标志性成分 (仅供参考)
原 料
葡萄籽提取物 红曲 山楂、蜂胶、花粉
标志成分
原花青素 洛伐它丁 黄酮类
低聚糖
动物性原料 角鲨烯 绞股蓝
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
蛋白质、氨基酸 角鲨烯 绞股蓝总皂苷
目前部分原料经常检测的标志性成分 (仅供参考)
原 料
番茄提取物 芍药 灵芝孢子粉
酒类产品:乙醇浓度(≤38%)、甲醇、总固
体等; 溶剂残留:根据生产工艺中所用溶剂而定(除
乙醇外);
保健食品中水分规定
丸剂: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15%,水蜜丸和 浓缩水蜜丸≤12%。 颗粒剂:除另有规定外, ≤超过6.0%。 胶囊剂:包括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等。除另有规定外, 硬胶囊≤ 9.0%,软胶囊对水分不做规定。 茶剂:包括袋装茶剂与煎煮茶剂等,除另有规定外, ≤12%。 粉剂:包括奶粉、豆奶粉、蜂王浆冻干粉、蛋白粉等。除 另有规定外,奶粉≤5%,豆奶粉≤4%,蜂王浆冻干粉≤ 3%,其它对水分不做规定。 饼干:除另有规定外, ≤6.5%。
保健食品 卫生学稳定性试验和质量标准 要点简介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正
卫生学稳定性试验
卫生学稳定性试验
卫生学试验报告 稳定性试验报告 功效(标志)成分试验报告
兴奋剂检验报告
申报减肥、缓解体力疲劳、促进生长发育等保健功能的
样品要在指定机构对样品进行兴奋剂和违禁药物检测。
对样品的要求
确定的依据为:⑴产品生产中原料投入量;⑵加工过程 中功效或标志性成分的损耗;⑶多批次功效或标志性成 分的检测结果;⑷该功效或标志性成分检测方法的精密 度;(5)国内外有关该功效或标志性成分的安全性评价资 料(不宜选用存在安全性问题的物质)。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
配方:选择的功效或标志成分是否合适和全面?检测结 果与配方中原料投料量是否相符?
囊、发酵产品等;
桔青霉素:红曲产品要检测桔青霉素(限量暂定为
50μg/kg),同时还要提供红曲菌种及原料红曲的桔青 霉素检测报告。
其他真菌毒素:如原料山楂、苹果应检测展青霉毒素等。
污染物和农药
镉:以水产品(贝类、鱼、甲壳类等)、动物内脏(如 汞:水产品为原料产品、以茶叶、含植物性原料直接投 亚硝酸盐:乳粉类产品; 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等):茶叶、含植物性原料直接
告》中规定:现行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大肠 菌群指标以“MPN/100克或MPN/100毫升”为单位的, 适用GB/T4789.3-2003 进行检测;以“MPN/克或MPN/毫 升”、“CFU/克或CFU/毫升”为单位的,适用 GB/T4789.3-2010进行检测。
GB16740-1997规定的保健食品大肠菌群指标单位为 MPN/100克或100毫升;因此目前仍用GB/T4789.3-2003 检测。
目前部分原料经常检测的标志性成分 (仅供参考)
原 料
西洋参/人参 冬虫夏草菌丝体
标志成分
总皂苷/人参皂苷 腺苷
红景天
大蒜提取物 蕈类 茶叶
红景天苷
大蒜素 (粗)多糖 茶多酚、儿茶素等
目前部分原料经常检测的标志性成分 (仅供参考)
原 料
银杏叶 植物油 蜂王浆 深海鱼油 魔芋 牛初乳 芦荟
标志成分
银杏总黄酮 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E 10-羟基-2-癸烯酸 EPA、DHA 膳食纤维 IgG 芦荟苷
食品添加剂
保健食品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原则上应符合 GB2760的规定;所加入的添加剂有最大使用量规定 并且有检测方法的在卫生学试验中应进行检测,例如:
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漂白剂等。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B1:植物油类产品、植物油为稀释剂的软胶 黄曲霉毒素M1:乳制品(如奶粉.牛初乳等)
卫生学、稳定性试验和功效(或标志性)成分检测样 品为三个不同批次的样品;
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动物和/或人体试食)、卫
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功效或标志性成分检测以及
兴奋剂检测等应使用同一批号的样品;如样品的批号 不一致,审评结论将是“建议不批准” 。
稳定性试验
保温加速试验:37-40℃、75%相对湿度下保存90天, 每30天检测一次;稳定性试验报告包括:3批样品保温 前(卫生学)、保温30天、60天、90天的样品检验结果;
目前部分原料经常检测的标志性成分 (仅供参考)
原 料 丹参 甘草 螺旋藻 营养素 标志成分 丹参酮 甘草酸 原 料 酸枣仁 天麻 标志成分 酸枣仁总皂苷 天麻素
蛋白质、胡萝卜素、B1、B2等 如增加骨密度添加的维生素D和钙、改善营养性贫血添加的 铁等
益生菌
乳酸菌、双歧杆菌
申报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中添加了营养素,即使不作为标 志成分,通常情况下至少卫生学试验也要检测
质量标准编写说明,不能缺项。
质量标准中涉及外文的内容产品质量标准应译为规范的中 文,并附在相应的外文资料之后。
产品质量标准的格式
质量标准编写格式应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相关规定。
指标
锰 蚁酸 丙酮不溶物 乙醚不溶物 丙酮不溶物≥65% 乙醚不溶物≤0.3% 丙酮不溶物≥95% 乙醚不溶物≤0.5% 乙醇可溶物≥99%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原料
壳聚糖原料 褪黑素原料 核酸原料
指标
脱乙酰度≥85 % 纯度≥ 99.5 % 纯度≥ 80%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酸≤10毫克/公斤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肝、肾)等为原料的产品;
料产品;
投料产品、非水提取的植物性原料产品等;
其他:
其他与产品卫生安全相关指标
酸价和过氧化值:含油脂较高的样品(如富含植物油产 品、鱼油类、植物油为稀释剂的软胶囊等)检测;
样品成分对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的干扰:
如:蜂胶产品对酸价的影响 辅酶Q10对过氧化值的影响等。
其他与产行保温加速试验的产品如
益生菌、鲜王浆类保健食品应采用在样品声称的保存 条件下进行保存后进行稳定性试验;
新老产品对照。
稳定性试验检测指标选择一般原则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 微生物指标; 在稳定性试验中易发生变化指标; 卫生学试验已检测,稳定性试验一般不发生变化的指标: 如净含量、灰份、六六六、滴滴涕、污染物、食品添加 剂等一般不用做稳定性试验。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原料:提供由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确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该原料大孔吸附 树脂残留物的检验报告;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辅酶Q10
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原料辅 酶Q10质量检测报告。
原料辅酶Q10的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辅酶 Q10的相关要求。 提供产品洛伐他汀的检测图谱。 提供相关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毒力实 验报告等。
红曲
真菌类和益生菌类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
功效成分一般是指经科学研究或国内外文献证实, 产品中含有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一种或 几种与所申报的保健功能直接相关的成分。
标志性成分是指产品固有的特征性成分。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