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恩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影响

凯恩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影响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凯恩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影响作者:霍慧丽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刊名:决策与信息(下旬刊)英文刊名:THE FRIEND OF THE HEAD年,卷(期):2009,""(4)被引用次数:0次1.张存刚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比较[期刊论文]-教学与研究 2001(07)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993.成志刚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论析[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2(03)4.陈银娥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5.员玉玲.彭恩泽.席酉民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 1997(10)6.杨艳琳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7.高和荣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的构建 2008(07)8.曹信邦社会保障学 20071.学位论文瞿茜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研究(1946——1953)2009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是杜鲁门“公平施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是针对二战后美国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转型所造成的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以及大批军队复员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而制定的。

另一方面,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是罗斯福“新政”的继续,它受到当时流行的凯恩斯主义以及欧洲国家建立福利国家的影响,是针对罗斯福政府时期开创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美国社会福利进行的改革和完善。

在其政策中,《1946年就业法》、《1949年住房法》和针对复员军人的一系列福利政策都获得立法成功,作为正式法律得以实施,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而另一部分政策,如国民健康保险和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则因立法失败而未能实施。

本文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的背景,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归纳其社会福利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的结果和影响,并以《1946年就业法》和国民健康保险为例,从经济、政治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可行性分别分析杜鲁门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立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出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与社会福利政策间的关系,以期对我国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学位论文刘钧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与宏观调节2002该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理论的合理内核,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完善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原则.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政策调节是针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不平衡状况提出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调节、社会保障资金给付的调节和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调节实际上是对社会保障制度运作效率的调节;社会保障资金运行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对经济运行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发挥有效的作用,必须进行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监管,这是社会保障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保障资金有效运营的制度保证,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是社会保障资金有序运行的法律保证.论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中国完善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原则.第三章,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第四章,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中的问题和改革.第五章,社会保障资金运行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影响.第六章,社会保障的水平.第七章,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平衡匡算.第八章,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政策调节.第九章,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监管.3.期刊论文万谊娜试论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理论方向的回归-金融与经济2010,""(2)金融危机的来袭向世界敲响了警钟,在这一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反思几十年来新自由主义给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过度市场化及私有化为核心思想的新自由主义使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一度偏离了公平、互济的轨道,我们需要强调国家干预和社会公平的凯恩斯主义的理性回归,来正确指引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4.学位论文呼巾杰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研究2008英国作为第一个福利国家其国民卫生体系自其建立到70年代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

面对我国医改的重重困惑,本文通过对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介绍和“市场化”改革的剖析,探究其对我国医疗改革的启示。

<br> 本文通过对贝弗里奇报告所建立的原则,提出“为国民提供免费医疗”的理念出发,探究其建立的思想基础,认为必须由国家负责对国民的医疗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对原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冲击,凯恩斯主义的“失效”,国家干预思想受到西方各国的冷遇,新古典学派、新保守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等社会福利思想顺应新时期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流派,并为其国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在介绍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上,分析了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和特点,并对其改革的效果进行的探讨。

针对中国医疗体制两个部分(城镇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对解决中国“看病难,看病贵”,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医疗体系提出几点建议:将公平作为医改的价值理念,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责任;构建医疗相关部门的协调机构;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5.学位论文刘双霞欧盟福利国家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研究2008福利国家从20世纪40年代建立至今,经过了高速发展期、成熟期,陷入了危机重重的境地,传统的福利制度难以维持,养老保险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不得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

本文的研究即着眼于欧盟福利国家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的情况,探究其对中国当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br> 本文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对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以及欧盟福利国家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进行探讨,认为其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国家干预思想受到西方各国的冷遇,新右派以及中间道路等社会福利思想顺应新时期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为福利国家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流派,并为其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选取两个典型的欧盟福利国家英国和瑞典,着重分析了两国养老金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及特点,并对两国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文章最后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到“统账结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欧盟福利国家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在于两个方面:建立可持续性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6.期刊论文尹阳娜.YIN Yang-na社会保障、消费与内需——基于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应用-消费经济2006,22(4)本文构建了社会保障如何促进消费进而促进内需,以及在基本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前提下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并简要刻画了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具备良好的微观经济基础,运用本文的结论,对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及促进消费和内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7.学位论文涂平安当代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研究2003该文围绕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探讨.论文首先阐述了社会医疗保险相关理论基础,综合分析了国外主要国家典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模型和管理模式特点,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模式及具体制度安排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中国计划体制社会医疗保险的评价,指出了计划体制下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对98年以来新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一制度改革的背景原因,阐述了这一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加以改革的方向.同时,对当前农村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对策.该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总体介绍该文的内容和研究意义,介绍了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提出了该研究的主要观点.第二章为社会医疗保险相关理论分析,指出疾病风险理论、社会保险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如新旧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理论以及凯恩斯主义是社会医疗保险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国外主要国家典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类型、管理模式和国外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主要经验.第四章旨在探讨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及其论证,借鉴国际经验,分析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方向.第五章为中国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分析.通过对中国计划体制社会医疗保险的评价,对其存在的问题、医疗保险改革背景因素以及98年以来新型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仍需加以改革和完善.第六章着重探讨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在阐述农村医疗保险的意义及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基本原则和对策.8.期刊论文胡爱平税制与社会保障——日本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启示-中国医疗保险2010,""(5)196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影响,日本政府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理论依据是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步增长,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工人和农民收入倍增才能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9.学位论文武琼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研究2007英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在伴随着市场经济一同走过20世纪50到70年代这20年的“黄金时代”后,也同样陷入了危机重重的境地,传统的福利制度难以维持,养老保险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不得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

本文的研究即着眼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英国养老险市场化改革的情况,探究其对中国当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br> 本文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对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以及英国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进行探讨,认为其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国家干预思想受到西方各国的冷遇,新古典学派、新保守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等社会福利思想顺应新时期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流派,并为其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在介绍世界各国养老保险改革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及特点;并对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最后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到“统账结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在于三个方面:在改革中要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在养老保险制度中适度的加大市场化成分以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10.期刊论文王楠.徐占春20世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及其社会影响-行政管理改革2010,""(10)1935年8月14日,<社会保障法>的签署标志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式确立,但其援助对象却仅限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盲人、未成年人和残疾儿童.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完善,内容涉及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诸多方面,使美国社会保障形成特色,并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1970年后,随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灵,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陷入困境,社会保障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出来,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成为政府与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链接:/Periodical_jcyxx-xxk200904128.aspx授权使用:苏州大学图书馆(wfszdx),授权号:801861a5-2950-49fe-a5e9-9e5f01587da4下载时间:2011年1月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