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安全工程概论大作业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火灾危害及其逃生方法
摘要:火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健康和智慧,从而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火又是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性的灾害,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的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用火用电管理不慎、或者设备故障、或者放火等原因而不断产生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
它能烧掉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还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和物质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许多人类文明,毁灭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甚至还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
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火和防止火灾的发生,是我们生活生产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火场中一般会面临着不同的危险:
火灾的燃烧对象有建筑物、生产装置、公共设施、交通工具、露天仓库、电气设备等,从而增加了火灾的复杂性。
火灾能引起各种伤害,严重时可立即导致人员死亡。
在火场中,由于逃避不及,直接被火烧伤或烧死。
烟雾引起窒息是火灾致伤、致死的主要原因。
火灾烟雾中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吸入以后容易造成窒息。
烟的蔓延速度超过火的5倍,其量超过火的5~6倍。
烟气的流动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温度极高的浓烟,在两分钟内就可形成烈火,而且对相距很远的人也能构成威胁。
此外,由于烟的出现,严重地阻碍了人的视线,使人们的能见度下降。
一般情况下,只要人的视野降至3m以内,想逃离火场就不大可能了。
烟雾是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含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
通常它由极小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然烧产物、水分以及可燃物的燃烧分解产物所组成。
烟气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和助燃物的数量等)。
美国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利用“N-气体模
型”在预测建筑火灾中烟气毒性大小时已经验证,普通民用建筑材料完全燃烧产物的毒性主要是由数量不多的几种气体产生的,这几种气体主要是CO、CO2、HCN、HCl、HB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杨立中副教授研究提出,火灾中气体毒性是相互影响的,例如NO2与CO共同存在时会使CO的毒性增加;而NO,与HCN共同存在时会使HCN的毒性降低。
建筑火灾在不完全燃烧条件下,不仅有CO、CO2和水蒸气,还会有醇、醚等有机化合物产生,含炭量多的物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时,有大量的炭黑粒子产生。
烟雾在低温时,即阴燃阶段,烟雾中以液滴粒子为主,烟气呈青白色。
当温度上升至260℃以上时,因发生脱水反应,产生大量的游离的炭粒子,烟气呈黑色或灰黑色,当火点温度上升至500℃以上时,炭粒子会逐渐减少,烟雾呈灰色。
火灾发生时,由于燃烧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使空气中的氧浓度显著下降,人长时间在这种低氧的环境中,就会造成呼吸障碍、失去理智、痉挛、脸色发青,甚至窒息死亡。
建筑物内当火灾燃烧旺盛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火灾中浓烟危害很大,被浓烟熏呛致死的,是烧死的4~5倍,浓烟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在含有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吸人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min就会导致死亡。
而常用的建筑木材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5%。
此外,火灾中的烟气里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约占O.06%,当达到2%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达到6%~7%时,人就会窒息死亡。
另外,还有一些物资,如聚氯乙烯材料和尼龙、羊毛、丝绸等纤维类物品,燃烧时能产生剧毒气体,对人的威胁更大。
建筑物在高温作用下,建筑构件力学性能将迅速变坏,乃至失去支撑或隔断能力,导致整个结构破坏,导致建筑物倒塌而压在火场中人身上。
现代建筑物内可燃装饰、化纤地毯和泡沫塑料填充的家具陈设较多,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量,同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在建筑火灾中,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导致被困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英国对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统计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它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总死亡人数的40%~50%,而被烧死的人当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
同时爆炸是火灾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些地方有一些石化装置,有时爆炸相继发生。
例如反应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失控,液态物质的蒸气压急剧上升使反应器发生反
应失控爆炸,接着由于容器内的液态物质蒸气压平衡破坏而变成过热蒸气,发生第二次平衡破坏型蒸气爆炸,最后泄漏到空气中的蒸气和雾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第三次泄漏着火性爆炸。
从许多火灾案例中不难看出,石化装置中发生火灾后,既有物理爆炸又有化学爆炸,有些先爆炸后燃烧,也有先燃烧后爆炸。
无论哪种爆炸都会使建筑结构倒塌,管线设备易位破裂,物料喷洒流淌,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使火场情况更为复杂,给扑救火灾带来更大困难。
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一些科学的逃生方法:
一、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能贪恋财物。
二、楼内失火可向着火层以下疏散,逃生时不要乘普通电梯。
三、必须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毛毯、被褥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逃向远离烟火的太平门和安全出口,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四、如果房内有防毒面罩,逃生时一定要将其戴在头上。
五、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六、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或阳台,逃向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着火的房间,或将门窗封闭,防止烟火入侵。
如果烟味很浓,客房门已经烫手,说明大火已经封门,再不能开门逃生。
此时应将门缝塞严,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七、在发生火灾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生,建筑物内或室内备有救生缓降器,救生滑道及绳索的,要充分利用这些器具逃离火场
八、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栓在门窗档和重物上,顺势滑下。
九、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组织营救。
十、楼梯着火楼上的人如何脱险?楼梯上着火,人们往往会惊慌失措。
尤其是在楼上的人,更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一旦发生这种火灾,要临危不惧,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办法就地灭火。
如用水浇、用湿棉被覆盖等,如果不能马上扑灭,火势就会越烧越旺,人就有被火围困的危险,这时应该设法脱险。
有时楼房内着火,楼梯未着火,但浓烟往往朝楼梯间灌,楼上的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楼梯已被切断,没有退路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楼梯并未着火,完全可以设法夺路而出。
如果被烟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贴近楼板或干脆跑走。
即使楼梯被火焰封住了,在别无出路时,也可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及早迅速冲出去。
如果楼梯确已被火烧断,似乎身临绝境,也应冷静地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楼梯可走,是否可以从屋顶或阳台上转移,是否可以借用水管、竹竿或绳子等滑下来,可不可以进行逐级跳越而下等等。
只要多动脑筋,一般还是可以解救的。
如果有小孩、老人、病人等被围困在楼上,更应及早抢救,如用被子、毛毯、棉袄等物包扎好。
有绳子用绳子,没有绳子用撕裂的被单结起,沿绳子滑下,或掷于阳台、屋面上等等,争取尽快脱险。
呼救,也是一种主要的解救办法,被火围困的人没有办法出来,周围群众听到呼救,也会设法抢救,或报告消防队来抢救。
结束语:火既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但你不慎重对待的话,反而它也会伤害到你,形成火灾事故。
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火和防止火灾的发生,是我们生活生产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掌握科学的火场逃生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树灭火应用战术警官教育出版社
[2]李春镐防火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沈耀宗消防技术装备警官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