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块式无砟轨道

双块式无砟轨道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为了达到高速度、高舒适性、高安全性、耐久性和少维护 等特点对无砟轨道线型提出的高平顺性要求,保证行车速度 目标值得以实现,同时又满足高效施工的要求,无砟轨道施 工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下几项技术和工 艺尤为关键: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扣件系统组成示意图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CRTSⅠ型系统组成示意图(路基直、曲)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CRTSⅠ型系统组成示意图(桥梁直、曲)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CRTSⅠ型系统组成示意图(隧道直、曲)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2.3 轨排组装及粗调技术 轨枕及其扣件的规格、型号及质果要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 条件要求。工具轨应采用正线轨型相同的新钢轨,且工具轨应 无磨损、变形、损伤及毛刺等。如采用轨排框架应有足够的刚 度、强度和稳定性。轨排组装时应注意轨缝的控制,不得出现 死轨缝。 粗调要力求精确,为轨道精调创造最佳条件,特别是高程 和中线的控制,几何位置控制在±5mm,高程比设计低2~ 5mm为宜。良好的粗调可以极大的减小精调的工作量。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系统结构 〃钢轨; 〃扣件系统; 〃双块式轨枕; 〃道床板; 〃下部基础结构 CRTSⅠ型系统组成示意图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CRTSⅠ型系统组成示意图(轨枕)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钢轨 螺纹道钉 轨下垫板 弹条 轨距挡板 轨枕 铁垫板 弹性垫层 塑料套管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4. 道床板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宽厚根据 设计而定,一般宽2800mm。道床板厚240~260mm,隧 道、桥梁段道床板厚根据超高不同,略有变化。 5. 下部基础结构 路基地段:C15混凝土支承层,在道床板与基床表层之 间设置,宽度3400mm,厚度300mm。(见下图) 桥梁地段:C40钢筋混凝底座,在桥面与道床板之间设 置。(见下图) 隧道地段:C30混凝土基础垫层,在道床板与仰拱填充 之间设置。(见下图)
前言: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 城际铁路。2009年中国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 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2010年开通了创造中 国最高试验速度486.1km时速第一条以高铁命名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 高速铁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高精度、高平顺性、 高稳定性的轨道结构系统,为确保这一性能要求以实现高运行 速度、乘座高舒适度,对轨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紧靠站台
轨道中线 线间距
0~+2mm
2mm 0~+5mm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2. 施工工艺 无砟轨道施工的准备阶段除了常规土建施工内容外,还 重点包括CPⅢ网的布设及评估、沉降变形评估、下部基础结 构的验收。 其主工艺流程为:底座及抗剪凸台/凹台(支承层)-隔 离层铺设(桥梁)-底层钢筋绑扎-轨排组装-轨排粗调-轨排支 撑装置-上层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绝缘检测-轨排精调-砼浇筑 及养护-拆模及支撑系统
前言: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在我国的高速铁路其轨道系统目前以无砟轨道结构为主, 主要分为板式和双块式。板式又分为CRTSⅠ板式结构、 CRTSⅡ板式结构及CRTSⅢ型纵连板式结构。双块式又分为 CRTSⅠ双块式结构和CRTSⅡ双块式结构。 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其施工工艺较为特殊,CRTSⅡ 板式成本较高,且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从目前建设情况来看使 用已较少。CRTSⅠ板式和双块式因其结构受力好、施工操作 方便,难度相对较小,目前大量应用于各客运专线,本次以当 前铁路使用较主流的双块式Ⅰ型作一简略介绍。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2.6 物流组织
物流运输的顺畅是确保无砟轨道施工的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尤其Ⅱ线施工时,物流运输受Ⅰ线道床结构的影响较大不
能拘泥于单一的物流形式。特别是桥梁地段的物流组织,隧道
施工时的照明、安全保障等。 充分利用既有便道,设置充足的平交道口。结合施工条件、 工点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确定施工方案和物流 方案。以施工便捷为原则,积极开发新型机具设备、工装等, 解决物流问题。
★CPⅢ网的测设技术 ★支承层及底座施工控制 ★轨排组装及粗调技术 ★轨排精调技术 ★轨道线型的控制 ★道床板混凝土施工 ★物流运输方案 ★道床板竣工复测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2.1 CPⅢ网的测设技术 CPⅢ基桩控制网是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 准的,是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CPII)基 础上采用导线测量、后方交会法施测的。进行CPⅢ控制网测量 实施前,应按规范的要求对CPⅡ控制网进行一次全面复测。当 CPⅡ控制网复测采用导线测量时,导线应附合于CPⅠ控制点 上。满足在无砟轨道施工时每个测量区间全站仪自由设站时所 需要的8个控制点,在下一区间设站时至少要包括4个上一区间 精调中用到的控制点,保证轨道线形的平顺性。
1. 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 轨距 轨向 高低 水平 扭曲(基长3m) 一般情况 轨面高程 目 允许偏差(mm)或指标要求 ±1mm,变化率不大于1/1500 2mm/10m弦 2mm/10m弦 2mm(不含曲线、缓和曲线上超高值) 2mm(含缓和曲线因超高顺坡造成的量) ±2mm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2.2 支承层及底座施工控制 支承层及底座的控制主要为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的控制。 模板及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平整度。模 板安装稳固、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接口齐全。安装尺寸符合 要求。 钢筋控制在于制作加工及安装时的尺寸、砼保护层厚度的 控制。 混凝土、水硬性稳定层控制其配合比的设计,应满足施工 工艺的要求。浇筑、摊铺完成后的砼养护、切缝及底座的平面 位置、外形尺寸。设置假缝时设于两轨之间,避免假缝位于轨 枕下方。
1. 钢轨:正线铁路一般均采用60kg/m、100m定尺轨焊 接而成的500米长轨、非淬火无孔U71Mn(k)或U71V无 孔新轨。 2 .扣件系统:根据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如可采用WJ7/WJ-8 或Vossloh300型扣件系统。 3 .双块式轨枕:由轨枕厂现场建厂预制预或外购,现场铺 设时轨枕间距不大于650mm,不小于600mm。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6. 曲线超高:路基桥梁曲线超高设置均在底座或支撑层 上设置,隧道超高设置在道床板或底座板上。其超高的设置 与曲线半径和开通速度有关。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路基支承层
桥梁底座
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介绍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施工中应注意: (1)全站仪在不同的温度气压等环境和在运输过程中都会 对仪器产生一定的影响,每次使用前必须要对仪器进行校核。 (2)棱镜检查:连接杆是否安装到位,棱镜是否松动,是 否对准全站仪。无约束平差方向改正数在2”以上,距离改正在 1mm以上时应考虑检查棱镜是否满足要求。 (3)数据处理时两次测量每一个CPIII点的坐标差大于 3mm时,认真检查野外作业程序及观测数据。补测要找相似的 气候条件下补测,并尽量多带已知点,以保证控制网网型变化 比较小。 (4)CPIII控制网尽量不要太短,最好要达到4公里以上, 防止CPIII控制网的接头处过多,否则影响轨道整体平顺性。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2.4 轨排线型控制 需要注意在精调过程中线型的控制,在保证绝对偏差的情 况下要注意相对偏差的大小。且单次设站距离不应过长,最好 不超过两孔梁的位置。 每精调一作业段,在下次精调前都应与前段浇筑完的砼的 道床板搭接不少于10根轨枕的长度进行过渡,以确保轨道线型 的顺畅。 注意曲线地段受外轨超高影响,在轨排自重和新浇混凝土重 力作用下,轨排容易向曲线内侧偏移。注意轨排的固定措施。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2.5 道床板混凝土施工 道床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高性能的要求下,还得 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 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时,注意监测环境温度及混凝土入模温 度,当温度高于30℃时不可浇筑;混凝土浇筑后尽早覆盖养护 模或毡布以保证轨温与砼温度基本相同; 混凝土初凝达到一定强度时及时放松扣件,放散温度应力, 防止轨道线型超标及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开裂。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混凝土终凝前,在新鲜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 在后续处理过程中不得扰动轨枕,以免影响最终线型。 新浇混凝土不可快速蒸发或降温,要及早进行开始养护过 程。在昼夜温差变化大时,要尽早松开工具轨扣件以防止轨枕 与道床板连接部位出现裂缝。在极端恶劣的外界气候条件下, 采用帐篷法养护对新浇混凝土进行遮挡和保湿。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2.4 轨排精调技术 首先采用轨检小车(全站仪配合棱镜+工控计算机)测量轨 排的轨道几何状态并计算偏差值,再根据偏差值通过调整螺杆 精调器和侧向支撑螺杆将轨排调整到设计中线及高程位,之后 “再测量,再调整”,直到轨排几何状态达到合格的要求。 应注意:轨检小车及全站仪应定期校正;全站仪应尽量靠 近轨道中线,其镜头高度与轨检小车顶端棱镜和CP3后视镜尽 量处于同一平面。全站仪置于待后视的CP3的中间位置。精调 好轨道后,尽快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 间过长(一般控制在10h之内),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 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