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图技术交底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图技术交底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图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我分部承建的沪昆客运专线(云南段TJ3标)D1K1072+515.54~D1K1081+631.45段CRTS I型双块式无砟道床工程,管区全长9115.91m,位于曲靖市马龙县王家庄镇内。

其中,一般路基地段无砟道床双线长2023.46m,刚性路基地段无砟道床双线长55.98m,桥梁地段无砟道床双线长3756.47m,s隧道地段无砟道床双线长3280m。

曲线段超高采用外轨抬高的办法来实现,在缓和曲线内线性过渡。

管段内有两段平曲线,D1K1071+890.5202~D1K1075+018.7482段为左偏曲线,曲线长3128.228m,缓和曲线长1060m,曲线半径9000m,超高设计值85mm,超高顺破率0.16‰;D1K1078+374.0026~D1K1080+993.8548段为右偏曲线,曲线长2619.8522m,缓和曲线长820m,曲线半径11005m,超高设计值70mm,超高顺破率0.17‰。

竖曲线里程:D1K1073+225~D1K1073+675段坡度i1=-10‰、i2=-25‰;D1K1075+690~D1K1076+110段坡度i1=-25‰、i2=-11‰;D1K1077+622.5~D1K1078+177.5段坡度i1=-11‰、i2=7.5‰;D1K1079+621~D1K1080+179段坡度i1=-25‰、i2=-11‰,曲线半径30000m。

二、设计图纸组成1、路基地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图号:长昆客专(玉昆段)施轨-09-01]2、路基地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图号:长昆客专(玉昆段)施轨-09-02]3、桥梁地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图号:长昆客专(玉昆段)施轨-10-01]4、隧道地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图号:长昆客专(玉昆段)施轨-11-01]5、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箱梁桥面预埋件设计图[图号:长昆客专(玉昆段)施轨-01]6、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箱梁桥台预埋件设计图[图号:长昆客专(玉昆段)施轨-02]7、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图号:通号(2009)9301]8、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结构设计[图号:通线(2011)2351-I]三、无砟轨道结构型式正线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一)轨道系统组成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WJ-8B型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支承层(路基地段)或底座(桥梁地段)。

(二)结构特点1、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为层状结构,是刚度逐层递减的结构体系。

2、轨枕采用由钢筋桁架联结的双块式轨枕,加强与现浇道床的联结。

3、路基、隧道地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为连续结构,桥上为单元分块式结构。

4、道床板采用双层配筋。

(三)钢轨钢轨采用60kg/m、U71MnG、定尺长100m无螺栓孔热轧新钢轨,其质量应符合《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钢轨使用指导意见》(运工线路函[2012]264号)及《43kg/m~75kg/m热轧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T2344)的相关规定。

(四)扣件采用WJ-8B型扣件,并符合《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6]248号)和《WJ-7、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号)的相关规定。

图1 WJ-8B型扣件(五)轨枕轨枕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图号:通线[2011]2351-Ⅰ。

轨枕间距一般控制在600mm~650mm之间。

(六)道床板采用现浇C40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2800mm,平均厚度260mm。

直线段道床板顶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定的横向排水坡。

纵横向钢筋、纵向钢筋与轨枕桁架交叉点及纵向钢筋搭接处根据综合接地和轨道电路绝缘要求分别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

(七)支承层采用C15混凝土支承层。

支承层材料性能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表4.2的要求。

支承层宽度3400mm,厚度300mm。

路基端梁范围设C35钢筋混凝土底座(八)底座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2800mm、厚度210mm、长度与道床板一致。

(九)曲线超高设置采用外轨超高方式,一般路基地段在路基表层设置超高,刚性路基在道床板上设置超高,桥梁地段在底座设置超高,隧道地段在道床板上设置超高。

(十)轨道结构高度一般地段轨道结构高度如下:桥梁地段:725mm;路基地段:815mm;隧道地段:515mm。

(十一)静态铺设精度标准无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见下表无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表序号项目容许偏差备注1 轨距±1mm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1/1500 变化率2 轨向2mm 弦长10m2mm/测点间距8a(m)10mm/测点间距240a(m)基线长48a(m)基线长480a(m)3 高低2mm 弦长10m2mm/测点间距8a(m)10mm/测点间距240a(m)基线长48a(m)基线长480a(m)4 水平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5 扭曲2mm基长3m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6 与设计高程偏差10mm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7 与设计中线偏差10mm四、路基上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一)路基上直线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1、结构形式路基上直线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板、支承层等部分组成。

图2 路基上直线段双块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2、道床板路基上道床板连续浇筑,道床板平均厚度为260mm,宽度2800mm,直线地段道床板顶面横向向线路外侧设置0.7%的排水坡。

道床板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

道床板内纵横向钢筋、纵向钢筋与双块式轨枕桁架钢筋交叉点及纵向钢筋搭接处根据综合接地和轨道电路绝缘要求分别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

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轨道电路传输距离测试检查,满足相关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纵横向钢筋均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螺纹钢筋。

3、支承层一般情况下,在路基基床表层铺设水硬性混合料支承层,不便于机械化施工的地段可采用C15混凝土支承层。

支承层材料性能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表4.2的要求。

支承层宽度3400mm,厚度300mm。

混凝土支承层连续铺筑,并不远于5m设一处横向伸缩假缝,缝深105mm,伸缩假缝位置应通过测量在两轨枕的正中间设置,误差不超过30mm,避免伸缩假缝位置处于轨枕块的下方,道床混凝土浇筑前在假缝位置设置200mm宽的土工布。

混凝土初凝结束前,应对道床板范围内的支承层表面进行纵向拉毛处理。

在支承层混凝土初凝结束前对其两侧边缘各350mm的区域应进行修边处理。

支承层端部设置10%的排水坡,排水坡延伸到道床范围内50mm,防止雨水渗入,支承层侧面垂直于路基面。

图3 支承层排水坡设计4、线间填充两线间采用级配碎石填充,压实度满足相关规定,其顶面采用10cm厚的C25素混凝土封面,且不远于5m切一横向缝,缝深30mm,宽20mm,并灌注聚氨酯密封胶。

线间封闭层与道床板纵向交界处设置30mm(深)×20mm(宽)纵向缝,缝内灌注聚氨酯密封胶。

图4 线间封闭层与道床板交界缝5、路肩防水层支承层施工完成后,施工路基两侧表面10cm厚C25细石混凝土防水封闭层,封闭层不深入支承层内,封闭层与支承层表面纵向切割宽20mm,深30mm的假缝后填充聚氨酯密封胶,并在侧面涂刷界面剂。

(二)路基上曲线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路基上曲线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板、支承层组成,路基地段曲线超高在路基基床表层上实现,刚性路基曲线段超高在道床板上实现。

图5 一般路基上曲线段无砟轨道断面图图6 路基上曲线段有集水井处无砟轨道断面图曲线段道床板、支承层与直线段类似,线间50m间距设置集水井。

线间封闭层与集水井、道床板交界处及横向假缝的处理方式与直线段相同。

曲线超高值见长昆客专曲线超高设置表。

(三)道床板配筋道床板上层设置9根Φ20纵向钢筋,每两根轨枕间设置两根Φ16横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照50mm设计。

图7 道床板上层钢筋布置图道床板下层设置11根Φ20纵向钢筋,每两根轨枕间设一根Φ16横向钢筋。

底部净保护层厚度35mm。

图8 道床板下层钢筋布置图图9 直线段道床板配筋横断面图10 曲线段道床板配筋横断面道床板内钢筋按绝缘设计,除接地钢筋焊接点外,其余所有钢筋搭接、交叉处均应设置绝缘卡。

(四)道床板钢筋接头设计路基道床板为连续结构,道床板内纵向钢筋搭接及纵横向钢筋交叉处采用绝缘搭接,接地钢筋采用焊接搭接,绝缘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单面焊接接头不小于100mm,焊缝厚不小于4mm。

钢筋搭接结构应相错布置,焊接接头相错量不小于700mm,搭接接头占纵向钢筋总数的百分率不得大于50%;绝缘搭接相错量不小于910mm, 搭接接头占纵向钢筋总数的百分率不得大于25%。

图11 纵向钢筋绝接头缘详图每一接地单元范围内,纵向接地钢筋间搭接接头按要求进行焊接,相邻两个接地单元间接地钢筋进行绝缘处理。

(五)施工缝设计道床板施工缝设在两根轨枕中间,并在施工缝处采用钢网板,并确保表面垂直轨道中心、竖直、粗糙,以达到新老混凝土间的粘结效果。

当预计下次道床板混凝土浇筑与本次浇筑间隔可能超过24小时时,应在施工缝两侧设2排4列M27抗剪销钉和4根加强钢筋。

图12 施工缝平面布置图图16 施工缝纵断面布置图(六)路基上道床板综合接地设计道床板在纵向上划分成长度不大于100m的接地单元,每一单元用一根不锈钢缆线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一次。

纵向接地钢筋利用道床板上层3根结构钢筋,每单元内取一根Φ16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

道床板接地端子应与接触网基础预留的接地端子对应设置。

接地钢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0mm,双面焊不小于55mm,焊接厚度至少4mm。

(七)路基上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1、支承层施工○1支承层施工前应对基础进行验收,基础应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基础顶面应平整,其表面平整度20mm/4m,高程误差为±20mm。

○2支承层施工前应对路基表面进行清洁,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湿2小时。

○3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

○4支承层顶面应平整,其表面平整度应达到7mm/4m,高程误差为+5,-15mm。

○5支承层的密实度应不小于98%,厚度误差为±20mm,宽度误差为+15,0mm。

○6浇筑完成的支承层应及时进行湿润养护,支承层的湿润养护时间应持续不少于7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