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期末复习重点考试题型:单选20题,40分;多选5题15分;简答5题20分;材料分析1题10分;论述题2选1,15分上篇(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四个阶段?答: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答: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然还有别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答: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答: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5.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答:①时代条件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②领导力量的变化 :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十月革命的胜利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③指导思想的变化 :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重新考虑中国问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答: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革命性质和前途?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2)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3)中国革命的对象还有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2)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革命力量 (3)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一部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1)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革命者即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民主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答:1.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的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3.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客观依据(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第一,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第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
第三,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农村。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第一,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答: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
第二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及社会主要矛盾?答: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性质:(1)政治上,新中国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权。
(2)经济上,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并存,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答: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民主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威信空前提高,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国家已经有了相当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且暴露出与大规模国家建设要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3、在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4、计划经济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能较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5、“三反”、“五反”斗争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产生了在“三反”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意向。
6、初步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意识形态基础。
7、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国际上东西方正在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政策。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答:“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履行。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以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3.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4.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5.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
四、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重大意义?答: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①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祖国大陆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迅速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这一胜利,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革命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4.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第三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1、理论成果: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5.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3.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要求。
2、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答:(1)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是能否“始终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