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咽癌诊疗规范

鼻咽癌诊疗规范

鼻咽癌诊疗指南
一、诊断
1. 治疗前常规检查与处理:
(1) 鼻咽间接镜/内镜检查、头颈部检查, 鼻咽活检。

(2) 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

(3) 尿常规。

(4) 生化常规、肝炎十项、USR和HIV抗体。

(5) EB病毒血清学检查:VCA/IgA、EA/IgA、DNA酶抗体和EBV-DNA拷贝数检测等。

(6) 鼻咽+颈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特殊情况才选择CT扫描。

(7) B超检查:包括肝、脾、双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检查。

(8) 胸正侧位片。

(9) 心电图。

(10)全身骨扫描。

(11)放疗前口腔处理。

(12)KPS评分。

2.选择性检查项目:
(1) 颈部淋巴结穿刺或切取(除)活检:适用于鼻咽多次活检未能获病理确诊者。

对多次未获得病理诊断而临床可疑鼻咽癌的病例,应组织有关专家会诊。

(2) 对有可疑远处转移的患者,建议行其它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PET-CT等。

(3) 大便常规。

(4) N3患者做纵隔CT扫描。

二、临床分期
所有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均需在门诊/住院病历的诊断中同时注明92’分期和UICC 分期。

鼻咽癌 ’92分期: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T2 肿瘤侵犯鼻腔、口咽或侵犯咽旁间隙在SO线1以前。

T3 肿瘤侵犯咽旁间隙至SO线以后或侵犯颅底、翼腭窝或有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

T4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受损和(或)肿瘤累及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


N0 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 上颈2 淋巴结直径<4CM
N2 下颈淋巴结或直径4-7CM
N3 锁骨上区淋巴结或直径 >7CM或固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
ⅠT1N0M0
ⅡT2N0-1M0, T0-2N1M0
ⅢT3N0-2M0, T0-3N2M0
ⅣT4N0-3M0, T0-4N3M0
a
Ⅳ任何T、任何N、M1
b
1 SO线为茎突至枕骨大孔中线后缘的连线
2上下颈部的分界线为环状软骨下缘
附:国际抗癌联盟(UICC)推荐的临床分期(第6版,2002)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腔
T2 肿瘤侵犯软组织。

T2a 肿瘤仅侵及口腔和(或)鼻腔
T2b 有咽旁侵犯
T3 肿瘤累及骨质和(或)副鼻窦
T4 颅内受侵和(或)累及颅神经、颞下窝、下咽、眼眶或咀嚼肌间隙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最大径≤6CM
N2 双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最大径≤6CM
N3 (a) 淋巴结>6CM
(b) 锁骨上窝淋巴结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
ⅠT1N0M0
ⅡA T2aN0M0
ⅡB T1-2N1M0
T2bN0M0
ⅢT1-2N2M0
T3N0-2M0
ⅣA T4N0-2M0
ⅣB T1-4N3M0
ⅣC M1
三、病理分类
常规鼻咽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必要时行免疫组化检测)。

WHO鼻咽癌组织学分类为:角化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 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和非角化性癌(Non-keratinizing carcinoma)两大类, 其中后者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又分为分化型非角化癌(Differentiated non-keratinizing carcinoma)和未分化型非角化癌,或鼻咽型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r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f nasopharyngeal type)。

四、治疗
1.无远处转移的初治患者:实施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分层综合治疗。

(1)放射治疗靶区:
靶区:包括原发灶区、亚临床病灶区和受累淋巴结区。

原发灶区:指影像学所见的鼻咽肿瘤及其侵犯的区域。

亚临床病灶区:指鼻咽癌可能扩展、侵犯的区域如颅底、鼻腔后1/3、后组筛窦、
蝶窦下部、咽旁间隙和阴性淋巴结引流区等;颈部照射范围应
超出淋巴结转移部位1~2个颈区。

受累淋巴结区:指临床和/或影像学观察到符合诊断标准的肿大淋巴结所在区域。

(2)综合治疗原则:(以我国92’分期为依据)
① T1-2N0-1M0:单纯外放射治疗或外照射加鼻咽腔内后装治疗。

单纯外照射治
疗:鼻咽总剂量66~70Gy/6.5~7周。

颈淋巴结阳性者根治量60~70Gy/6~7
周;颈淋巴结阴性者预防剂量50~56Gy/5~5.5周。

外照射+后装:外照射56~
60Gy后,再给予鼻咽腔内照射2~3次,每周三次,每次5Gy。

其中N1患者
可酌情考虑配合化疗。

② T1-2N2-3/T3-4N0-3M0:以外照射治疗为主,配合以同期放、化疗为主的综合
治疗。

化疗首选含顺铂或卡铂的方案。

2.远处转移患者
(1) 选用以化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2) 骨转移局部病灶可行局部姑息放疗。

(3) 其他器官单个病灶可配合手术、介入、射频消融、X刀、外照射等治疗或其他姑息性治疗方法。

3.未控或复发患者
(1) 根治剂量放疗后的残留病灶,视残留病灶大小和部位选择常规缩野推量、后装、X刀、三维适形放疗、IMRT、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

并视病病情可
考虑配合化疗。

(2) 鼻咽局部复发者,可给予二程放疗。

根据病灶部位及大小选用不同照射技术和方法或手术治疗等。

肿瘤范围较大者可配合诱导化疗和/或同时期放化疗。

(3) 根治性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 观察3个月仍不消失者,建议手术治疗。

(4) 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者,首选手术治疗,然后视手术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术后放疗;不能手术者酌情放疗或化疗,视治疗效果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案。

4.治疗中复查项目:
(1)治疗中常规检查:
①鼻咽、头颈部检查。

②EBV-DNA拷贝数检测
③血常规。

④肝肾功能。

⑤胸正侧位片。

⑥B超检查:包括肝、脾、双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检查
(2)治疗中选择性检查:鼻咽、颈或可疑部位影像学检查。

五、随访
1. 时间安排:
临床随访复查根据肿瘤消退情况,要求1~3个月复查一次;肿瘤全消的病例,每3个月复查一次,持续3年。

以后6个月复查一次。

2. 随访内容:
(1) 常规检查:常规鼻咽、头颈部检查;EBV-DNA拷贝数检测、B超、胸片3~6个月复查一次。

(2) 放疗结束后3个月必须复查MRI,以后每年复查一次MRI。

(3) 参考检查:鼻咽内镜检查、EB病毒血清学检测、CT、ECT、听力检查、垂体激素水平检测等。

(4) 随访记录:
①肿瘤消退情况:消退时间,如有残留,记录部位、有关检查结果、处理方法。

②复发情况:复发部位、时间、检查与处理手段、结果。

③远处转移情况:部位、时间、检查与处理手段、结果。

④并发症与后遗症:放射性脑脊髓病、放射性耳损伤、骨坏死、皮肤粘膜损伤、
张口困难、继发癌等。

⑤生存时间:每次随访时间,死亡时间,死因。

⑥其它重要的临床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