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道德与法治第三模块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0分)1.“一个缺少友情,长期得不到心理满足的人,容易产生心理异常。
”说明得道理是( )①友情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心理“营养”;②友情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③拥有了友情,就拥有了健康;④友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2 .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军待人高傲、自负,而且不关心集体,因此同学们都和他很疏远。
小军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在于( )①他没有付出自己的热情和友爱②同学们都有一些嫉妒他的心理③他不需要友情④他缺少待人的真诚和平等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3 . 被称为个人电脑软件之父的比尔·盖茨,在中学时结识了比他高两个年级的保罗·艾伦,两人很快成为朋友,他们一起钻研计算机技术,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说明( )A.友谊能调节情感B.友谊给人智慧和力量C.友谊给人以朋友D.友谊是相互理解4. 真挚的友情表现在( )①能为朋友排解烦恼、分担不幸;②能坦率地对朋友进行批评;③能与朋友共享快乐;④永远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一位老师要面对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学生,很难体察到每个学生的需要。
因此,要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不应该()A.主动、热情地与老师进行交流B.主动向老师袒露心扉C.诚恳指出老师工作中的差错D.对老师敬而远之6、进入七年级后,学习任务进一步加重,不少同学因升学压力大、父母和老师的期望高,出现了焦虑、易怒、疲乏、记忆力减退等状况。
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有( )①同学甲:客观分析成功失败,正确对待自身优缺点;②同学乙:回家后尽情宣泄,以缓解过度的学习压力;③同学丙:适当休息,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④同学丁:无限延长学习时间,以增强自身实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7.“我们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下面关于调控情绪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们的情绪不需要调适;②我们的情绪可以调适;③输入自我调控的意识,可以调适情绪;④转换角度看问题,可以调适情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 小明同学功课一直很好,临近中考,他有些焦虑情绪,担心考试过不了关。
经过心理咨询,他选择了写博客向朋友倾诉来缓解自己的忧虑。
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注意力B.合理宣泄C.理智控制D.改变认识体育比赛的名次9、小泉进入初中后,结识了几个朋友。
他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或到网吧玩游戏,或进入营业性舞厅,有时还结伙打架。
后来小泉因参与打架致人重伤。
被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
据此同答下列问题。
小泉的经历告诉我们( )A.只有致人重伤才会受到法律制裁B.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C.有不良行为的人必定走上犯罪道路D.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不良10. 从小泉身上我们吸取的教训是( )①要自觉提高个人道德修养②要提高判断力,学会慎交朋友③必须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小李在工地辛苦工作一年,工地负责人竞以种种借口拖欠工资不还。
万般无奈小李要用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讨回工资,该手段是()A.请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B.到当地人民法院状告工地负责人C.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问题D.通过媒体曝光工地负责人的行为12.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莱芜市公安机关、工商部门、学校等部门联合开展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的活动,取缔非法网吧,查出各种非法出版物。
这种做法有利于()A 学校保护B 家庭保护C 社会保护D 司法保护13、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是是非非,美与丑、善与恶、曲与直、良与莠交织在一起。
在生活中我们的判断标准是( )A、自己情感的好恶B、是否损害自身的利益C、法律和道德的要求D、个人的主观愿望和兴趣14、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
下列属于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合同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产品质量法和义务教育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环境保护法15.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刚看到两个歹徒正在抢劫邻班同学小平。
此时,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有( )A.装作没看见赶快回家,以免受到伤害B.向路人求救,寻求帮助C.快速跑回学校报告老师D.及时拨打“110”,报警16.“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 )A.小时候偷针的人长大了就会去偷金子B.偷针和偷金是一回事儿C.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D.与我们当代中学生没有任何的关系17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看一次淫秽录像、打一次架、偷拿一次东西等不良行为开始的。
这警示人们(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B.社会生活中有真善美和假恶丑C.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D.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18.“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会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是因为( )①“黄、赌、毒”易诱发违法犯罪,对青少年危害极大②赌博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身体,而且极易引发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③吸毒严重摧残身心健康,易诱发严重犯罪,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④“法轮功”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蒙骗群众,敛财害命(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③④19、我们经常不能很好地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往往是因为( )A.我们还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B.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做事情不可能保证都不出错C.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估计D.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产生后果20、“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
”这段话说明( )①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重要④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很重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1、【让法律为成长护航】20分某中学生赵某,不思进取,无心上学,经常和一些社会小青年交往,学会了吸烟、喝酒,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
为了玩网络游戏,多次偷同学的钱物。
2013年3月因在网吧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赵某仍不思悔改。
2013年10月,赵某因抢劫被抓获,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判处有期徒刑5年。
(1)请你分析赵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6分)(2)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分)(3)犯罪有什么危害?(4分)(4 )从赵某的变化过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8分)2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呵护友谊】20分.材料: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中学初三四班周强同学在做值日关窗户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块玻璃,后来他主动用自己的零花钱补还了新玻璃,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周末,周强的同班同学张振在大街上踢足球,不慎将足球踢在了路边的一辆卡车上,将车的玻璃打碎了。
面对这种情景,张振心想:反正这么远,也没有人看见!赶快跑了算了!随后就飞也似的一溜烟跑得不见人影了!事后他对周强说了这件事。
周强对张振说“你做得不对。
人家出来开车的时候会看到的。
你应该写张纸条贴在车上!就说,是你不小心打碎玻璃的!留个电话。
张振不屑一顾地说”可别装高尚了。
反正也没有人找到我。
自此,他俩关系还不那么和谐了。
(1)通过周强和张振两种不同的行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6分)(2)我们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8分)(3)我们应该怎样呵护友谊?(6分)23、【作出正确的选择】20分材料一:某市一个12岁少年因上网成瘾,整天沉迷网吧,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时间逃学。
该少年在一次上网遭母亲劝阻时,竟持刀将母亲砍伤。
材料二:某设计院出纳员陆某,原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羡慕“大款”气派,看到周围的一些人出手阔绰,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仅靠工资的他心理上不平衡。
于是,他的手伸向了自己管理的公款,利用职务之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作案42次,共贪污公款300余万元,“大款”梦引他走上了绝路,最终受到了法律制裁。
(1)两则材料中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2分)(2)结合材料分析这种行为给个人、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3)我们应如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12分)初二道德与法治第三模块考试答案21、(1)自身原因:1、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里是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2、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3、自己不思进取,自控力差、是非不明、交友不慎,不重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家庭原因家庭关爱缺失、教育方法、方式不当学校原因道德教育及理想教育欠缺,预防违法犯罪的活动组织少,宣传力度不够。
(6分)(2)抢劫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分)(3)①侵害他人权益,给他人及家庭带来伤痛,给社会造成危害。
②断送自己前程,毁掉家庭幸福。
(4分)(4)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3、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品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4、对那些有不良行为同学,不能歧视他们,应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和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8分)22、(1)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后果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6分)(2))1、做到前思后想,对自己行为后果做出正确预判。
2、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3、自己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即使与同伴一起做了错事,也不要推卸,逃避责任。
4、敢于担当自己行为后果的责任,积极进行弥补和赔偿,并事后反思,避免类似错误行为再次发生。
用接纳去维护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8分)、假恶丑行为(2分)P115页(6分)(3)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你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1、心中要有一把“尺” 。
这把“尺”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
2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练就一双“慧眼”3、勇于作出选择。
选择应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考虑。
4、还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该做的积极做好。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