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学通论

考古学通论

一、什么是考古学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1.遗迹(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2.遗物(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三、考古学的研究范畴1.时间范畴2.考古学的公用(1.补史 2.证史)四、考古学文化及考古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考古学文化1.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明包含在文化之中,文明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后,进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外延大,文明外延小。

3.考古学文化的定义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性的一群文化遗存。

4.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法①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命名②在以小地命名的基础上加前缀③④以同一类型遗址中文化遗存最丰富、最能反映其文化的遗址来命名(二)考古学类型(三)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考古地层学2.考古类型学(四)考古学的研究步骤1.考古调查(田野调查)调查是为发掘做准备。

只有经过调查,才能选定发掘的地点和对象,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发掘。

在调查之前,要广泛查阅文献,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名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得到探求各种遗迹、遗物的线索。

在调查过程中要做好文字、绘图、照像和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适当采集标本,以便在室内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考古发掘(田野发掘)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整个考古活动的中心。

(1)必须恪守地层学的原则,谨防不顾地层、一味挖“宝”的滥掘、甚至盗掘行为。

考古最终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不是为了寻找世俗所谓的“宝物”。

文物的价值绝不是世俗的人们所能认识到的。

一件普通的器物,哪怕是一件陶器,只要是能为阐明历史问题服务,它就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2)要有敬业的工作态度。

(3)要掌握科学的发掘方法。

考古发掘就是要把埋没在地下的遗迹和遗物揭露出来,在揭露过程中,遗迹和遗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发掘工作都是对遗物和遗迹的破坏。

考古工作者的责任,在于采取最妥当、最严密的方法,使这种损坏降到最低的程度。

为此要讲究科学的发掘方法。

田野考古工作程序1.钻探在正式发掘前通过钻探了解地下遗物、遗迹的范围和分布情况。

探铲(洛阳铲);外国:电器探测法;水下:音响探测法2.“布方”发掘所谓布方(探方),就是将确定的发掘范围划分成若干长方或正方形,在长方和正方形线与线的交叉点打上木桩作为标志。

按照布好的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顺次发掘。

方与方之间的隔梁到发掘过程的末尾再挖掉(为便于人行走、放置发掘物和防止墙壁坍塌)*发掘居住遗址经常使用“探沟发掘法”和“探方发掘法”两种方法。

*“探沟发掘法”为开2米x10米或2米x5米的沟,一般用于小面积的试掘。

*探方发掘是在发掘的遗址上,划分出5米x5米或10米x10米的若干正方,一般用于大面积的发掘。

*探方(或探沟)必须统一编号,以求将发掘出来的遗迹、遗物汇合起来,有条不紊地纳入总体记录中。

*对各种遗物,则要究明它们所在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除了标明层位以外,还要记明坐标,以备查考。

*在全部发掘过程中,都要做好记录工作。

记录的方式主要分文字、绘图和照像3种,必要时还要制作模型。

*考古发掘工作的原则,就是要做到能够根据这些记录及所采集的器物,恢复居住址或墓葬在未发掘前的原状。

*田野调查和田野发掘,因都在野外进行,合称“田野考古”。

3.整理资料发掘以后的资料整理是十分细致并相当费事、费时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①洗刷器物②编号③修复④绘图照相⑤制作卡片⑥对器物做类型学研究,断定其年代4.编写报告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结果都应以报告的形式发表,以便他人使用这些考古资料。

若发掘报告要数年时间才能编写完毕,应先发表发掘简报。

发掘报告一般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序论:包括遗址或墓葬的位置、所处地理环境、古今地理沿革、发掘历史和前人的工作、发掘单位和参加发掘人员,发掘方式等。

②正文:包括文化层堆积,遗迹和遗物的描述。

③结论:包括文化遗存的时代和性质、年代和分期、发掘收获,和尚需要解决的问题。

*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两项,称为室内考古。

修复的原则:在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第四章第四十六条中:“修复馆藏文物,不得改变馆藏文物的原状。

”五、考古学简史(一)考古学产生于近代欧洲1.考古学产生于近代欧洲的历史背景(3)铜石并用时代的概念1877年,意大利,塞耶里克,提出铜石并用时代的概念,是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的一个过渡期。

(4)中石器时代的概念1892年,英国,A.布朗,提出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应有一个过渡期,称为“中石器时代”2.考古地层学的产生和成熟1859年,考古学和地质学的相结合,标志着地层学的产生。

1863年,意大利考古学家,G.菲奥雷利,发掘庞贝古城的遗址;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H.谢利曼,发掘特洛伊古城。

标志地层学的成熟,田野考古发掘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3.考古类型学的产生和成熟1843年,丹麦,沃尔索发表《丹麦原始时代古物》,强调按照器物的形制进行分类的重要性,标志着类型学的产生。

1903年,瑞典,O.蒙特留斯发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大量使用比较考古学和类型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将类型学加以系统化,标志着类型学理论的成熟。

4.“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20世纪2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考古学文化”(二)近现代重要的考古发现1.法国、德国、意大利学者对埃及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商博良,是埃及学的创始人。

2.德国人J.J.温克尔曼最早利用古代遗物研究欧洲古代历史3.1856年发现尼安德特人化石4.西亚的考古工作7.法国和西班牙境内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的陆续发现8.美洲玛雅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日本和俄国)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掘10.英国考古学家M.惠勒对考古调查发掘的更加科学化做出了贡献11.印度哈拉帕城址和摩亨佐达罗城址的发掘考古12.中国的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始及其成就13.埃及以外的非洲地区的考古发现(三)中国考古学简史1.考古学传入中国以前中国考古的萌芽(1)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宝剑篇》将中国社会分为石、玉、铜、铁四个时期,与汤姆森的“三期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2)西晋汲郡战国魏王墓的盗掘与汲冢竹书的发现(3)唐宋时期石鼓文和诅楚文的发现(4)金石学的产生与北宋、清代金石学的成就我国古代具有近代考古学色彩的学科是金石学。

所谓金石学是指我国古代对铜器、石刻、玉器等的收集和研究的学问。

2.近代考古学的传入和中国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学者对欧洲考古学成就的介绍(3)中国近代三大考古发现之一——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通论期末复习题第一章考古学概论一、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一)考古学的定义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 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中“古代”和“科学”两个词,指一般古代的学问。

其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和古迹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的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这里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指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这是传统考古学的研究对象)1.遗物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铁器、铜器、金银器、陶器、骨器、瓷器、竹木器、角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礼器和装饰品等。

2.遗迹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

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

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

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遗址古代某一群居民在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大部分古代遗址是有各种性质和功能不同的房屋、生产设施、生活设施、防卫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墟。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获得的。

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统计和分类,再编写成考古报告和其他综合研究,才能成为用研究的资料。

不是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由于所获得资料的文化时代和地点无法确定,其资料的科学性远不如调查的考古资料和发掘的考古资料。

虽然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物质文化遗存,但它研究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物质文化,而是通过各种物质文化遗存,研究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各种物质文化,也包括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精神文化遗存。

此外也包括动植物等非人工遗存。

(三)考古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术语1、资料2、技术3、方法4、理论二、考古学文化(针对史前考古和部分青铜时代考古)1、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分布于一定地域的,并具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

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2、考古学文化的命名考古学文化命名中常见的做法是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庄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

也有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的。

也有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典型文化遗存作为文化名称的。

六、考古学研究方法1、考古地层学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

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田野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的方法,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