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课件 注射剂解析

药剂学课件 注射剂解析


3.热原 (1)热原的含义及组成 热原(pyrogen)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也称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 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活性中 心.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但革兰氏 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致热能力最强。 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2)热原的性质 ①耐热性 180℃ 3~4 h、250℃ 30~45 min、 650℃ 1 min可使热原彻底破坏。所以通常注射 剂的灭菌条件不足以破坏热原, ②水溶性 因此水可受热原的污染。 ③不挥发性 热原能溶于水但不挥发,因而蒸馏法 制备注射用水,而除去热原。 ④ 滤过性 热原体积小,可通过一般的滤器和微 孔滤膜,但超滤装置可将其除去。 ⑤吸附性 活性炭、石棉、白陶土等可吸附水溶液 中的热原。 ⑥不耐酸碱性 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此外,尚有超声波、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 等也可除去热原
第六章 注射剂
第一节、概述
掌握注射剂的特点、类型、给药途 径和质量要求
一、注射剂的定义、特点 (一)定义 注射剂(injections)系指药物制成 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 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 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二)特点 药效迅速 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适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适于不能口服的药物 可产生定位、靶向及长效作用
缺点: 使用不便 注射疼痛 生产过程复杂、对生产的环境及设备要 求高
第一节、概述
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intravascular , iv)、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 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 sc)、 皮内注射(intracutaneous , ic),
(二)按注射体积分类 (1)注射液 即小体积注射剂,每次注 射体积在1~50 ml之间。 (2)输液 即大体积注射剂,每次注射 体积在100 ml~数千毫升之间。
第二节 小体积注射剂
掌握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制备原理与 方法;熟悉注射用油和其它常用溶剂及 附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和选择。 掌握各种常用灭菌方法特点及选用原则, 熟悉灭菌可靠性的验证方法,了解空气 净化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掌握小体积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 艺和影响质量的因素与解决方法。
一. 定义、类型、应用特点*
小体积注射剂(small volume injection),指注射体积在1~50 ml的 液体注射剂,又可称为注射液。 包括溶液型、混悬型、乳状型三类。 不同类型的注射液,疗效、作用时间都 不同。
二. 溶液型、混悬型、乳状型注射液
处方拟定的依据
(一)溶液型 1.增加溶解度 增加溶解度的方法主要有: ①使用混合溶剂 ②加入增溶剂 ③加入助溶剂 ④调节溶液的pH
三. 注射用溶剂 2000年版药典附录中注射剂通则 注射剂的溶剂包括水性溶剂(主要为注 射用水),注射用植物油(主要为大豆 油)及其他非水溶剂(乙醇、丙二醇及 聚乙二醇的水溶液)。
(一) 注射用水 1. 制药用水的概念 中国药典2000年版 制药用水包括: 纯化水(pure water) 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 灭菌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
2. 脊椎腔注射 注入体积应小于10 ml 只能用药物水溶液,pH 5~8之间,渗透压必须 调节至与脊椎液相等且不得加抑菌剂 3. 肌内注射 注射体积为1~5ml。水溶液、油 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均可注射。多剂量、无 菌操作法及过滤灭菌法生产的注射剂可加入适 宜的抑菌剂。 4. 皮下注射 注射体积1~2ml。此部位药物吸 收更趋缓慢。 5. 皮内注射 注射体积小于0.2ml,主要用于疾 病诊断、脱敏治疗及过敏试验。
四.注射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溶液型注射剂 可用水、油或其他非水溶剂为 溶剂制成。 混悬型注射剂 难溶性药物可制成水或油的混 悬液。此类注射剂有延长药效作用,油性混悬 液更具有这种作用。这一类注射剂一般仅供肌 内注射。 乳状型注射剂 水中难溶性液体药物可制成乳 浊型注射剂。 注射用无菌粉末 亦称粉针剂,为药物的无菌 粉末或疏松的冻干块状物,临用前加溶剂溶解 或混悬后注射。
2.增加稳定性 处方因素如溶液 pH值、溶剂的介电常数、 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及非处方因素 如环境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 离子等均影响注射液的稳定性。 例防止氧化①加入抗氧剂 ②加入金属螯 合剂 ③充入惰性气体
(二)混悬型 混悬型 注射液 药物粒 径应小 于 15μ m ,含 15 ~ 20μ m者不应超过10%。混悬型注射液的处方设计 主要涉及药物颗粒的润湿、聚集及沉降等物理稳 定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加入润湿剂、助悬剂、 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三)乳剂型 乳剂型注射液乳滴粒径应为 1 ~ 10μm ,如果静 脉注射乳滴粒径应小于1μm。处方拟定主要考虑 的是乳化剂和稳定剂的选择。 此外,注射液的生产还应考虑注射时的安全 性和刺激性。
制药用水的原水为自来水或深井水,应 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 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 的水。 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照注射剂生产 工艺制备所得的水。
2. 制药用水的质量要求 纯化水的检查项目包括 酸碱度、氯化物、 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氨与二 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 注射用水与纯化水的主要区别在于无热原。 注射用水每毫升中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 0.25EU , pH 应在 5.0 ~ 7.0 ,氨含量不超过 0.00002%,其他与纯化水相同。 灭菌注射用水应符合注射用水项下各项检查 的规定,并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规定。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一) 注射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渗透压 无菌 pH 无热原 稳定性 澄明度 降压物质(安全) 安全性
(二) 不同部位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静脉注射 推注用量为5~50 ml,而滴注用量可多达数千 毫升,常用水溶液,O/W静脉脂肪乳剂及含有药 物的脂质体等静脉注射剂,粒径小于1 m, 以免 造成毛细血管栓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