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环境以及资源的双重约束。
因而,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
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依据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式。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原则
1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原则
1.1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依托区域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产业、资本和人文基础,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步形成一种技术与资源的互动体系,创造出独具特色、良好抗市场风险能力的生态工业系统,使生态工业园区在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土地、港口资源的利用,进行保护性开发和适度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
1.2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1.2.1 减量化原则
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在生产中,常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
1.2.2 再利用原则
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
在生产中,常要求制造商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以便于更换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
1.2.3 资源化原则
资源化原则要求消费者和生产者购买循环物质比例大的产品,以使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1.3 “四个结合”原则
1.3.1 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
发展生态工业要依托区域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产业、资本和人文,在发展过程中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步形成一种技术与资源的互动体系,创造出独具特色、良好抗市场风险能力的生态工业系统,使生态工业系统在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
1.3.2 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
生态工业,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要将生态工业的建设与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重点企业中现有的科技力量作用有机结合。
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在每一个产业链网的节点上均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产品的深加工和向后延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或企业群的科技含量,是生态工业系统得以持续的根本保障。
2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定位比较模糊,特色优势不明,规模小,缺乏抗风险能力
很多工业园区都是综合型的工业园区。
因为存在产业定位比较模糊的现象,使得在招商引资的时候没有主攻方向,工业园区的产业趋同化现象比比皆是。
很多园区以许诺种种优惠条件来争抢投资者,由此造成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既损坏了政府形象,又失去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后劲。
并且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2 缺乏产业共生,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各个行业与企业缺乏联系沟通,协作和联合,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和完整的产业链。
更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式的大企业、大集团。
2.3 缺乏生态工业理念
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对生态工业理念进行充分的体现,使得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缺乏产业链,没有产业共生,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2.4 污染大
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一些化工产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废水排放COD 未达标,亟需改善,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2.5 规划建设随意变更,资源浪费严重
一些生态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没有经过科学而严密的规划论证,也没有履行过法定的报批程序,园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等没有法律效力;也有一些工业园区虽然有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也通过了当地人代会的讨论并予以批准,具备了法律效力,经过了法定程序,但由于“长官意志”作怪,工业项目及其他配套工程设施的选址布局与建设规模标准,都是由当地领导说了算,有的听任客商提出种种不符合规划、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更有个别地方的党政领导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存在“领导一动,规划重弄”的现象,使工业园区规划丧失了应有的稳定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3 加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措施
3.1 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管理
建立高效、完善的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来组织和管理,是规划实施的基本保障。
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能够避免部门之间因分工不明确产生的职能冲突和利益冲突。
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实施的组织建设应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即明确横向的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以及区政府与镇政府的职能分工。
可以成立驻区环保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
3.2 经济政策
3.2.1 改善投资环境
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为投资者提供一流、规范的服务是进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
包括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提升招商能力、绿色招商及延伸生态产业链相关政策支持等。
3.2.2 积极落实国家优惠政策
园区应在落实国家已有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对生态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在基础设施使用、土地、税费征收以及项目审批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和政策倾斜,为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基础条件。
3.2.3 增加融资渠道
在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企业融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
融资渠道包括:世界银行全球环境资金等;来自欧盟、美国和日本政府的国际援助;国际间运作的社会投资资金;国际环保组织等。
3.3 加强与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的实施要与现行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相协调。
根据
规划的要求确立对市以下各级部门实行定量考核制度;编制和实施科学、合理、规范、针对性强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并通过各种媒体定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布。
3.3.1 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的实施要紧紧围绕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以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为依托,并与其进行有机的结合,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环境管理制度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得以健全和完善,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在环境管理制度的支持下得以实施。
3.3.2 加强执法力度
应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和执行来保障开发区生态工业的发展。
开发区必须将生态工业建设纳入本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确立本区生态工业的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确立本区生态工业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政策手段;明确本区各部门的管理范围和职责权限;确立本区公众参与原则。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其地区工业的发展、经济的提高以及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必须认识到不足之处,并且根据规划建设的原则,采用有效的规划建设措施,保证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08).
[2]魏传兵.打造绿色高效生态园区[J].中国有色金属,2011(18).
[3]胡正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