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分段与分层的训练一、分段与分层的六种基本方法:(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段。
(二)按时间顺序分段。
(三)按空间位置变化(方位顺序)分段。
(四)按事物分绍的不同方面分段。
(五)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
(六)按“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分段。
二、提高短文分析能力的方法是: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
第一节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段一、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二、分段方法一般按“原因、经过、结果”分三段。
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两段。
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三、举例说明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第一自然段:概述上甘岭战斗的激烈第二自然段:讲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这就是事情的原因)第三到六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就是事情的发展)第七到十一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经过。
(这就是高潮部分)第十二自然段:讲战士们在黄继光的鼓舞下英勇杀敌,占领了高地。
(这就是事情的结果)因此这篇文章就应该分成四段。
四、独立完成《罗盛教》一文的分段练习。
(1)1950年冬天,罗盛教参加了志愿军,来到了朝鲜战场。
(2)有一天,罗盛教和战友从一条小河边经过,看见几个朝鲜孩子在结了冰的河上玩耍。
(3)忽然,冰上出现了一个窟窿,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冰窟窿里。
孩子们急得大叫。
(4)罗盛教听到叫声,飞快地向孩子们跑去,奋不顾身地跳进冰窟窿里。
(5)罗盛教在冰冷的河水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那个孩子。
(6)罗盛教用最后的力气把孩子托出了冰窟窿,自己壮烈牺牲。
(7)孩子得救了,朝鲜人民永远怀念罗盛教。
请你现在把上面七个自然段的内容合理分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二节按时间顺序分段一、适用于哪种文章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一眼就能看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二、分段方法首先,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找出来,然后进行归类,这样就可以分了。
比如,把表示“早上”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中午”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晚上”的时间归为一段。
春、夏、秋、冬更是典型的时间顺序。
凡此种种都要按时间顺序来分段。
三、举例说明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一自然段:讲敌人控制的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军阵地。
志愿军决定在第二天黄昏发动突然袭击,攻占这个高地。
第二自然段:讲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军悄悄摸进高地下的一条山沟里,埋伏起来。
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爬上了山头,我们在山沟里把山上的敌人看得一清二楚,我看到邱少云隐藏得特别好。
第四自然段:在9点钟的时候,我们的炮兵炮击山头,我们巴不得快点天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第五自然段:中午的时候,敌人使用了燃烧弹,我们周围的草丛着火了。
第六自然段:邱少云被大火烧着了,他一动也不动。
第七自然段:邱少云在烈火中被烧了一个多小时,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第八自然段:黄昏时分,战士们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勇猛的冲上高地,消灭了全部敌人。
这篇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决定在第二天黄昏、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太阳爬上了山头、在9点钟的时候、中午的时候、黄昏时分”,把这些词语简单地归一归类,就成了“决定在第二天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第二天早上我军潜伏隐蔽在高地下的一条山沟里”、“中午敌人使用燃烧弹,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黄昏时分,我军攻占高地,战斗胜利结束。
”于是可以把这篇课文分成四个段落。
第三节按方位顺序分段一、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适用于写景的文章,尤其是写参观或游览的文章。
这种文章的地点变化十分的清楚。
二、如何分段先把表示地点的词语都找出来,再进行归类,一个大的地点就是一段,地点变化了几次就分成几段。
三、举例说明小学语文第七册《颐和园》第一段讲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这是总写)第二段讲游长廊。
第三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五段讲游昆明湖。
第六段讲颐和园很美,希望你去细细游赏。
(又是总写)现在我们来看:有四个地点出现——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进行归类以后就成了三个地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个地点就分成三段,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两个总写段,因此本文分成了5段。
四、练习题:《海滨小城》第一段:讲海滨的大海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讲海滨的沙滩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讲小城的庭院的美丽景色。
第四段:讲小城的公园的景色。
第五段:讲小城的街道的景色。
请你把这篇文章分成两个大段,并写出段意来:第一段:第二段:第四节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一、适用于什么文章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一般说来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段。
三、举例说明小学语文第七册《新型玻璃》第一段讲: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段讲:夹丝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段讲:变色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四段讲:吸热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五段讲:吃音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这篇文章写了五种玻璃,按玻璃的五个方面,于是分成5段。
四、练习:把下面这段文字用“/”分成三层,并写出层意来。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
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
鲁迅的父亲害了病。
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
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 鲁迅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的刻在心里。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第一层讲:第二层讲:第三层讲:第五节“老三段”一、适用于哪些种类的文章适用于按“总分总”和“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这种顺序进行写作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第一自然段为一大段,最后一自然段为一大段,中间全部合为一大段。
于是分成三个大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三段”。
三、举例说明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桂林山水》第一段讲: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来游桂林。
第二段讲:桂林的水十分的美。
第三段讲:桂林的山十分的美第四段讲:总写桂林山水很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总分总”的关系来写的,第一段总写桂林山水美得不得了,中间分别写了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有好美,最后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确美得如同一幅画。
因此这篇文章就分成了三个大段。
四、练习小学语文第5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讲:小兴安岭是林海,一年四季都美丽。
第二段讲: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讲: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景色。
第四段讲:小兴安岭秋天的美丽景色。
第五段讲: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景色。
第六段讲:小兴安岭又美丽又富饶。
请你把上面这篇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来。
第一段讲:第二段讲:第三段讲:第二章如何写段意一、写段意要注意些什么写段意一定要用一两句话把这一段的大概意思写出来,不要写长了,写长了反而不好。
写段意一定要抓住主要的意思,不要面面俱到。
二、写段意的方法1、直接在原文找出一两个句子来作为段意。
2、去粗取精法。
把主要的内容抓出来作为段意。
3、合并法。
把这一段的几个意思合并起来作为段意。
三、举例说明1、《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段的段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就是直接从原文中找出来的,一般来说凡是总写句都可以拿来作为段意。
2、《珍贵的教科书》第三段写了“敌机疯狂轰炸”、“张指导员叫我卧倒”、“我被炸弹震晕了”、“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壮烈牺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只能抓住主要的来写段意,就是“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壮烈牺牲”。
这就是采用的“去粗取精”法。
3、《三味书屋》第三段的段意“‘早’字的形状、来历、意义”就是采用的“合并法”,把三个层次的层意合并起来就成了段意。
四、练习在语文书上把每一篇课文分一分段,写一写每一段的段意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第三章如何回答短文里的问题一、注意审题1、把题看清,看懂,这是下笔的前题。
2、短文至少要读三遍才能开始答题。
二、答题技巧1、在短文里找到与思考题相关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词句,它往往在默默地告诉你,该如何回答问题。
2、回答的时候最好引用短文上原有的一些话来作答,记住一定要答完整。
3、多做一些短文练习,你一定会有好的手段、好的办法。
三、举例说明:(一)理解短文中的词语:1、用日常生活中的体会和经验来解释词语例:听了妈妈的批评,我惭愧极了,一张脸红得像关公一样。
如何理解“惭愧”这个词语?上文和下文都没有可以引用的句子,那就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经验呀!平时,我们惭愧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心里不好意思。
于是你就可以把这个意思写下来作为你的词语解释了。
惭愧: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不好意思。
独立练习:他穿了一件新皮衣,我十分羡慕他。
请你写出“羡慕”的意思来。
羡慕: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最重要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首先要找到这个词语,再看看它的上面和下面的文句,对它的意思就能有效把握了。
例: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
有人叫他下来休息一下,他说:“一点小伤,不用放在心上。
”如何来理解这个“毫不在意”?看看上文,说他的膝盖磕破了,受伤了,本来应该去包扎一下伤口的。
再看看下文,别人叫他休息,他却说一点小伤不用放在心上。
“毫不在意”意思就是:自己受伤了,但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独立练习: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眼睛都不眨一下,只有他注意力高度集中,他看得太认真了!请你理解“全神贯注”这个词语。
全神贯注:(二)、理解短文中的句子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短文中的句子是有一定难度的。
理解短文中的句子,一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最后一句话:“原来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
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呢?想想课文一开头写了奶奶给我讲的神话故事,说天上有一个瑶池,水中有五种颜色。
天上真有五彩池吗?没有,那只是一个传说而也。
但是我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却亲眼目睹了人间的五彩池是如此的美丽。
这下子你说说你对这个句子是不是理解了呢?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意思是:天上是没有五彩池的,只有人间才有这样美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
独立练习:小学语文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最后一句话:“皂荚树啊,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你曾经把自己化成洗手水给我们洗手;而今你又燃烧着自己给我们取暖……”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请你理解“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个句子的意思:(三)回答短文中的问题要注意:1、把短文读懂以后才答题,短文至少要读三遍才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