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会孩子三件事,让孩子受益一生

教会孩子三件事,让孩子受益一生

感恩,即知恩图报,是中国文化中极有分量的一 种品格。古人对此说了很多,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感 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说的是不忘父母养育 之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说的是不忘师恩;“滴水之 恩,当涌泉相报”,这说的是不忘别人帮助之恩;“喝水不忘挖 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说的是不忘前人之恩……一份感恩 之心,可以串起这么多珍贵的品质,父母怎能不为孩子打算呢? 事情上引导孩子,生活中熏陶孩子,日积月累下去,则是最好的 路径。
现如今生活好了,父母对孩子都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 嘴里怕化了,孩子在家的地位可谓是“位高权重”。全家一切以 孩子为中心,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处在被爱的位置,久而久之, 很多孩子就会认为从父母亲人那里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 就会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自然就不会想着去关心和感激他 人。家长们对此要警醒。
教会孩子三件事, 让孩子受益一生!
中国自古就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 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 古人早就知道,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 的教养。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 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这 些,对内才能真正做好人,对外才能真正做好事。尤 其是下面这三点:
教孩子懂规矩,主要就是规矩清楚、赏罚分明。孩子言行合乎 规矩,就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不守规矩的时候,批评和责罚也绝 不能少。家长有原则,孩子才能对规矩有敬畏。此外,非常重要的 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表率。家长做不到,孩子打心眼 里就不服气。家长做到了,孩子还很可能会自己跟着做。
三、会感恩
二பைடு நூலகம்懂规矩
孟子有句家喻户晓的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 矩是为人行事的准则,背后则是让人明事理。教孩子懂规 矩,就是教孩子明事理。然后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 什么是不该做的;才会去做该做的,远离不该做的。这样 日后自然就能行得正、走得稳。
《增广贤文》中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韩非子》中 也说:夫严家无悍虏 [lǔ] (凶悍不驯的奴仆) ,而慈母有败子(有严厉家长的家庭 里连凶悍的下人都没有,而溺爱子女的慈母却容易惯出败家子)。现 在教育孩子主张宽爱,要因势利导,这当然是对的。但因为孩子的 特性——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都还比较差,所以古代那种严家教的 方式虽然应当有所扬弃,却依旧值得借鉴。粗暴打骂固然不可取, 态度严厉一些,对教孩子懂规矩还是很有好处的。
这关乎孩子的情感和内心认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从 小给予他们相关的熏陶,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接受 和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
现在很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从前 贫瘠的时代,人们守着古训的时候,孩子却不敢不知好歹,不 敢伤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过去孩子要是 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甚至打孩子。而现在,一群大学生 为了找刺激就会去虐待一只小猫,并看着老猫急得哀号而喜笑 颜开。这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教会孩子三件事,
让孩子受益一生!

一、知好歹

二、懂规矩

三、会感恩
一、知好歹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却大都通情达理, 就是因为古时候的家教和家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 勤俭持家,守住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 风,也是家教的基本。
用一句大白话说,就是要教会孩子知道好歹。知道 了好歹,孩子本性中的善良,就会指引他去做好的事情, 拒绝做坏的事情。孩子的优良品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 慢慢培养出来的。将来孩子踏入社会,这些品质也能起 着定盘星和指路灯的作用,能让孩子不走歧路、邪路, 并得到善良所应有的回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