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策略
“情景”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学习的最终目标,形成认知图式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 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 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 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 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1.2 新人教版
细胞的结构 浙科版
先在第一章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及细胞学说,再从系统的视角出发, 在第3章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 膜的结构模型纳入系统的功能范畴, 放在第4章
细胞学说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 七种细胞器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由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 壁、细胞质、细胞核、原核细胞五节 组成.增加<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 积的关系>
•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
• 突出了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心概念在新教材 中以黑体字出现,另外在习题训练中增加了 “画概念图”这块内容。
• 新教材中的概念系统是由相应的模块观点引领 的。
三个必修模块知识方面的价值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细胞水平认识生命系统 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 个体与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
(3)获得阶段 编码及存入
(4)保持阶段 记忆存储 (5)回忆阶段 检 索 (6)概括阶段 迁 移 (7)作业阶段 反 应 (8)反馈阶段 强 化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启发
(1)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 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 知图式。 (2)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 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 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拣一个丢 一个。 (3)“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 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 少机械学习。 (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 息的贮存和提取。教师在帮助学生使用各种策略来编码 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浙科版
章 二 三 染色体与遗传 遗传的分子基础
3.遗传的基本规律
4.生物的变异 5.人类遗传病 6.生物的进化
一
四 六 五
孟德尔定律
生物的变异 遗传与人类健康 生物的进化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新人教版 《基因和染色体关系》中的一 节,按照发现史的线索,放在 孟德尔实验之后介绍 浙科版
也是按照发现史的线索,先介绍孟 德尔定律,再介绍减数分裂,节标 题为“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配子类型的计算
1.3
新人教版
细胞的代谢
浙科版
在第4章介绍膜的结构模型、跨膜运输 方式及实例,在第5章介绍酶、ATP、细 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由细胞与能量(增加吸能反应和放能 反应一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酶、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五节组成一 章,基本按照课标的同内容标准分节, 但知识点较多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酶的作用、本质、特性 活化能 ATP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呼吸原理的应用 色素 光合作用探究 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
课程标准的设定主题 浙科版 章
1.细胞的分子组成
2.细胞的结构 3.细胞的代谢
一
二 三
细胞的分子组成
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代谢
4.细胞的增殖
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四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内容比较:新人教版与浙科版
1.1
新人教版
第2章,含五节。先介绍元素,再 按照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无机物的顺序介绍化合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及其多样性 核酸的分布及结构特点 糖类及脂质的种类及生理功能 水的存在形式 无机盐的种类及功能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 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 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外 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 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 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 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 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相互交替, 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 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 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 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 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浙科版
独立一章,分四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的结构特点、DNA复制、RNA和蛋 白质的合成
肺炎球菌实验、噬菌体实验、烟草花 叶病毒实验 非典(SARS) 核酸的发 现和研究 DNA和RNA的比较 DNA的 结构及其特点(氢键在碱基中的数目) DNA的半保留复制 密度梯度离心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5-溴尿嘧啶 转录和翻译 劳氏肉瘤 病毒 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
现代学习理论观点对教和学的启示
教师必须先领会“人是如何学习的”,才能 “以学定教”。 生物教师必须领会并形成科学而有生成意义的 “生物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诱导学生形成 正确生物学知识、技能和观念。 教学设计要为“有效学习”服务,教学是否有 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新课程生物教材的概念体系
现代学习理论对概念教学的启示
学科认知结构(或图式)要以事实、概念、原 理、规则等为基本要素。其中概念是十分重要 的基础环节。 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有下位、上位和并列组合关 系等,这为概念教学提供了一种策略。 学生对“概念”的形成需要主动建构,需要有 个性地建构、但必需在“情境”和“协作”等 提供有效的支持。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概念的价值:示范、协助、 训练等。
细胞学说细胞大小(增加支原体内容)、 数目和种类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质 膜的功能特性、结构模型(增加磷脂分 子结构表述有特色)细胞壁组成、作用 (增加真菌与细菌细胞壁的成分及青霉 素的作用) 八种细胞器(叶绿体放在 质体中增加溶酶体)、 细胞骨架细胞质基质改成细胞溶胶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增加原核细胞一 节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遗 传 与 进 化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 是如何变化的?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
课程标准的设定主题 1.遗传的细胞基础 2.遗传的分子基础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新学习的概念与学生已有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三种 类型: 下位关系:新学习的内容从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 有的、包摄性较广的概念。 上位关系:当学生学习一种包摄性较广,可以把一 系列原有概念从属于其下的新概念时,新学习的内 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 系。 组合关系:当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与认知结构中已有 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的新命 题时,就产生了组合意义。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发展历史: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维果 茨基等均作出了贡献。 最主要的是皮亚杰的个体认知建构主义(关注 个体独立的工作和思维,即知识建构)和维果 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关注社会互动、协 商对话合作等的作用)。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 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 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外部条件(外因):
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 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能不能)
内部条件(内因):
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在新学的内容 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愿不愿)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
含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 亡两节
细胞分化概念、 原因及其意义 细胞的全能性 干细胞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的凋亡 癌细胞特征 致癌因子
细胞分化的概念 癌细胞的特征 细胞全能性 干细胞的特征及种类 细胞衰老 细胞凋亡 细胞工程
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基因 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策略
临海市教育局教研室 金松涛 2008.9
本讲座框架
现代学习理论对于概念学习等的研究 生物必修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系统 概念图教学策略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 用
一、三个典型的现代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期 望 环 反应器 境 反应发生器 执行控制
提取 提取
短时记忆
感受器
感觉登记
长 时 记 忆
编码
认 知 结 构
“执行控制”是指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 “期望”是指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学习的八个层次和课堂教学的八个阶段 (非具体实施步骤):
(1)动机产生阶段 预 期 (2)了解阶段 注意、选择性知觉
1.4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版 《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一节 浙科版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章中的一 节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无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