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门-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热门-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二)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上三种地貌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六、教学方法读图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

七、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2、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分析道具八、课时安排二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行为:教师演唱歌曲《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陪着我”。

通过其中的歌词内容黄土高坡,窑洞,黄河等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黄土高原。

板书:黄土高原学生行为:通过歌曲歌词进行猜测本节课所讲内容。

[讲授新课]教师行为:向学生说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目录,黄土高原的位置以及范围,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有初步了解。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看图了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通过让学生观看卫星图片,找出黄土高原在图中的位置。

要求同学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根据挂图大致描绘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并派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说明,同学描绘完毕之后问及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师在整合同学意见之后给出总结性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相应处找出相应知识,并给出5分钟时间进行记忆。

学生行为:看图寻找黄土高原位置并描绘其大致范围,在书中勾画出黄土高原的四至及相关内容,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会判断并书写黄土高原四至,正确率达到80%。

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教师行为:展示黄土高原航拍景观图片并提问学生黄土高原地貌分为哪三种。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分为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

板书。

并在说明时播放典型图片。

接下来进行三个景观的详细讲解。

讲解时教师将会根据对歌曲《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的改变将三种地貌景观的特点“唱”给学生听。

在学生听完之后,通过歌词自己去总结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所具有的特点。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头(额头),你的额头厚又宽呐好像那平坦的黄土塬”――黄土塬从表面上来看又大又宽,像人的额头一样平坦呈面状,土层厚,土壤相对肥沃,是黄土高原人口和农业的主要集中区。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眉毛),你的眉毛细又长呐,好像那沟谷分割的黄土墚”――黄土墚从外观上看像人的眉毛一样呈条带状,被沟谷分割,完整度居中。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脸上的青春痘大又圆呐,好像那光秃秃的黄土塬”――黄土塬从外观上看像人脸上的青春痘一样呈点状分布,完整度最差,土壤最为贫瘠。

提出问题: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从侵蚀程度来说呈现什么规律?规律为从塬到峁侵蚀程度不断加强。

学生行为:在书中找出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的分类,在教师所唱的歌词中提取三种地貌景观各自的特点并在书中相应位置进行记录(上述表格中内容),能够达到在无指导的前提下独立完成相。

【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1、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区域及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的关系导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与实施途径(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尽相同。

(课题2)新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背景介绍)一、中国水土流失的概况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88万平方千米。

4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减少耕地4000万亩,造成经济损失4000亿元(每年平均造成经济损失100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从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获悉,虽经多年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仍有4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依然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另:据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提供的资料,“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

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

)(过渡)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表现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

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原因又是什么呢?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1、黄土的特性2、降水集中,多暴雨3、地质构造的不稳定4、植被稀疏(覆盖率低,不足5%)(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樵采、滥用土地(挖窑洞、采矿等)(学生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小结过渡]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第2课时)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1、侵蚀的危害2、淤积危害3、引发山区的泥石流4、造成生态恶化5、加剧洪涝灾情6、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a)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b)治理经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c)可采取哪些有效的举措来改善环境与发展经济呢?(学生思考,提出建议)例如:①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调动他们进行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去进行水土保持工作)②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从而改善本区的生态环境)③水土保持工作应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光治理,不开发,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他们就没有进行水土保持的积极性,甚至为了增加收入,毁林、毁草开荒,反而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因此,要边治理,边开发。

④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水土流失概况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主要措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2、治理经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

3、具体举措――植树造林和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引洪淤灌。

一、说教材(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教材简析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