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思修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农业大学
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小组:安红伟、高永林、董晓亮、
傅志斌、豆婧婧、宁、俞刚、
贾继波、岁武、郁文龙
2013年6月26日
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业大学
从2006级学生开始,我国高校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因就是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变化与新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方案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要努力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要加强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讲明白讲清楚。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切实有效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确保其有效性地发挥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我校思想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校开展了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有更强的针对性,收到更好的效果,进行了本次调查问卷,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附调查结果表)
1、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动态抽样调查。

问卷草去不记名方式,所有数据均用于统计研究。

从27个教学方面设计了27个问题,保证了问卷的科学性。

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次教学实效性研究调查,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50,实际回收50,可以作为研究结论依据的有50。

3、基本情况统计表。

见附表
4、本次调查结果有以下特点:
(1)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培养“四有”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现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部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学容重复泛化,教学方法简单化等问题。

学生为什么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学生方面看,厌学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功利思想。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所学专业无关,与就业不直接挂钩,学不学用处不大。

第二,抵触情绪。

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抵触情绪。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很多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混学分。

从教师方面看,主要原因有:第一,教师缺乏使命意识。

个别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历史使命,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第二,理论修养不够。

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很好地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解释现实问题。

第三,教师基本功差。

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感染力不强,不能吸引学生;有的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所想的、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得不到解惑;有的教师授课没有重点,语言平辅直叙,缺少感情投入,不能引起学生共鸣;有的教师授课容层次不鲜明,缺乏逻辑性。

教师为什么厌教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因主要有:第一,不受重视。

在一些人包括一些领导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压力小,专业性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科学性,教师也无需特别要求,政工干部、辅导员都可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

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成分复杂,专业性差,整体素质低的后果。

第二,工作量大。

随着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明显不足。

解决的办法:一是扩大班型,大课堂上课,人为地压缩授课单位;二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如政工干部和辅导员;三是增加现有教师的工作量。

第三,待遇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待遇低,是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最为突出和普遍的问题。

有的高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年投入达几十万元。

而绝大多数高校投入依然不足,有的高校根本就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有的即使有也少得可怜,一年只有2万元。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增长,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投入不但不增,反而还下降,有的高校生均投入不足5元。

由于经费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出境、出国进行交流的机会更少。

一些院校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

有的有资料室,书报也甚少,图书、资料旧。

专业院系利用创收可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能面对繁重的工作量苦守清贫。

因此,年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流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各级领导应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并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事宜;二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实行经费单列,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保障;三是理顺管理体制。

由学校党委书记牵头,管方向,由学校主管教学校长具体负责,管实施,将党委与行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领导有机结合起来。

专门组建由学校直接领导的二级单位具体负责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

这样做,既强化了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又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色,使之更好地融人到高校整体的教学计划之中。

四是统一认识。

各级领导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来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加强服务意识、平等意识和合力意识。

第二、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包括8门课,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概论,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这种课程设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国外形势的变化,
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主客观条件也在变化,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依据“学马列要精,用管用”和“与时俱进”的原则.2006年开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由原来的8门课已经整合为5门课。

课程设置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

这种课程设置的优点在于:(1)精减课时门数,重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容,尽量解决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争课时的矛盾。

有人可能会担忧,精减课时,是否会削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弱不在于课程门数的多少,重在它的整体功效。

(2)时代感强,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

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教学目的就是让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体现了思想理论教育和行为规教育并重的精神,二者相辅相承,整体效能突出。

(4)避免和中学政治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间的重复。

基本情况数据统计表:
课题小组成员: 安红伟、高永林、董晓亮、傅志斌、豆婧婧、宁、俞刚、贾继波、岁武、郁文龙、安红伟(组长)
问卷调查人员: 高永林、董晓亮、傅志斌、豆婧婧、宁、俞刚、贾继波、岁武、郁文龙
报告分析: 安红伟
同、收回房屋:
1.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租、转让或转借的;
租赁期共__年
10
27
B 8 12 19
A 8 9
B 4 3
C 3 5 B 13 12 C 5 3
D 5 5 C 5 3 D 9 13
E 4 2 20 A 5 3 11
A 6 4
B 2 2 B 11 9
C 3 2 C 8 6
D 5 6 D
2
4
E
1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