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脂类代谢(制药)精品PPT课件
第七章 脂类代谢(制药)精品PPT课件
➢ 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 基端的β位C原子发生氧化,碳链在α 位C原子与β位C原子间发生断裂,每 次生成一个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二个碳 单位的脂肪酸,这个不断重复进行的 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β-氧化. R1CH2CH2CH2CH2 CH2COOH
2. 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1)脂肪酸的活化
❖ -氧化过程由四个连续的酶促反 应组成:
① 脱氢 ② 水化 ③ 再脱氢 ④ 硫解
-氧化循环的反应过程
FAD ①脱氢 FADH2
R-CH2-CH2-CH2-CO~SCoA
R-CH2-CH=CH-CO~SCoA
脂酰CoA脱氢酶 (△2反式烯脂酰COA)
-2C CH3-CO~SCoA
H2O
水化酶 硫解酶
应不可逆; ③ 需要FAD,NAD+,CoA为辅助因子; ④ 每循环一次,生成一分子FADH2,一分
子NADH,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减少 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4) 彻底氧化:
❖ 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 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并生成ATP。
=
O RCH2CH2C~SCoA
❖ 其中,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 Ⅰ)是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酶。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过程
胞液
外膜
内膜
RCO~SCoA HSCoA
肉碱
*
脂酰转 移酶Ⅰ
RCO-肉碱
脂酰转 移酶Ⅱ
转位酶
基质 RCO-肉碱 HSCoA
RCO~SCoA 肉碱
关键酶
(3) -氧化循环
2. 分类
脂肪(fat):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脂 磷脂
类脂 固醇类:如胆固醇 (lipid)
糖脂
3. 脂类的功能
① 贮藏物质/能量物质: 脂肪是机体内代谢燃料的贮存形式,它 在体内氧化可释放大量能量以供机体利用。
1g 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 糖彻底氧化仅供能 16.7KJ。
② 提供给机体必需脂成分: (1)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2)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胆固醇、维生素等。
脂肪酶
脂肪
甘油+脂肪酸
O=
O= O= --
O=
-- -
O=
CH2-O -C-R1 H2O
R3COOH CH2-O -C-R1
R2-C-O-CH
三酰甘油脂肪酶
CH2-O -C-R3
R2-C-O-CH CH2OH
限速酶
--
--
O=
H2O
R1COOH
CH2OH H2O
R2COOH CH2OH
二酰甘油脂肪酶
脂肪酸首先在线粒体外或胞浆中被活化形 成脂酰CoA,然后进入线粒体或在其它细胞 器中进行氧化。
在脂酰CoA合成酶(硫激酶) 催化下,由 ATP提供能量,将脂肪酸转变成脂酰CoA:
R-COOH
脂酰CoA合成酶
R-CO~SCoA
HSCoA+ ATP
AMP + PPi
(2)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 在线粒体外生成的脂酰CoA需进入线
④硫解
②水化
HSCoA R-CH2-CO-CH2-CO~SCoA
L-β-羟脂酰 CoA脱氢酶
β- 酮脂酰COA NADH + H+ ③再脱氢
R-CH2-CH(OH)-CH2-CO~SCoA
NAD+ L-β- 羟脂酰COA
脂肪酸-氧化循环的特点
① -氧化循环过程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 ② -氧化循环由脂肪酸氧化酶系催化,反
R2-C-O-CH CH2OH
单酰甘油脂肪酶
HCOH CH2OH
二.甘油的分解
甘油激酶 磷酸酶
三. பைடு நூலகம்肪酸的氧化分解(β-氧化)
部位
组 织: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 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液、线粒体
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 概念 ❖ 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 能量计算
1. 概念
❖ 对于任一偶数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其净 生成的ATP数目可按下式计算:
第三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
❖甘油的合成 ❖脂肪酸的合成 ❖二者分别转变为3—磷酸甘油和
脂酰CoA后的连接
❖ 1分子乙酰CoA经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12分 子ATP。
❖ 以16C的软脂酸为例来计算,则生成ATP的数 目为:
7次-氧化分解产生5×7=35分子ATP; 8分子乙酰CoA可得12×8=96分子ATP;
共可得131分子ATP,减去活化时消耗的两分子 ATP,故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可净生成129分子 ATP。
脂酰CoA 合成酶
AMP PPi
ATP CoASH
=
O RCH2CH2C-OH
脂肪酸
线 粒 体 膜
肉碱转运载体
O
=
RCH2CH2C~SCoA
脂酰CoA 脱氢酶
FAD FADH2
β αO RCH=CHC~SCoA
2ATP
H2O
呼吸链
=
=
反2-烯酰CoA
H2O
水化酶
β
αO
RCHOHCH2C~SCoA
L(+)-β羟脂酰
③生物体结构物质 (1)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磷脂 (2)保护作用: ④用作药物:卵磷脂、脑磷脂可用于肝病、神经衰弱及动脉粥
样硬化的治疗等。
⑤参与细胞信号传导: 磷脂酰肌醇(PI)转变为肌醇-三磷酸(IP3)作为信号
分子参与信号传递。
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
NAD+
CoA脱氢酶
NADH+H+
=
βα O RCOCH2C~SCoA
3ATP H2O
呼吸链
=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O RC~SCoA
CoA-SH
TCA
+ CH3CO~SCoA
3、脂肪酸氧化分解时的能量释放
❖ 1分子FADH2可生成2分子ATP,1分子 NADH可生成3分子ATP,故一次-氧化循 环可生成5分子ATP。
粒体基质才能被氧化分解,此过程必
须要由肉碱(肉毒碱, carnitine)来携
带脂酰基。
CH3
HOOC-CH2-CH-CH2-N+-CH3
OH
CH3
β-羟基-r-三甲基铵基丁酸
❖ 借助于两种肉碱脂酰转移酶同工酶(酶 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换反应以及肉碱-脂 酰肉碱转位酶催化的转运反应才能将胞 液中产生的脂酰CoA转运进入线粒体。
第七章 脂类代谢
• 脂类概述 • 脂肪的分解代谢 • 脂肪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脂类概述
1、定义:
脂类(lipid)亦译为脂质或类脂,是一类低 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其 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为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醇成分包括甘油、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 脂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 H O,有些尚含N S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