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6)1.1项目背景 (6)1.1.1项目名称 (6)1.1.2承办单位 (6)1.1.3拟建场址 (6)1.1.4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6)1.2编制依据 (7)1.3编制原则 (7)1.4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范围 (7)1.5 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概况 (8)1.6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8)1.6.1 建设方案 (8)1.6.2综合评价结论 (9)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11)3.1建设规模 (11)3.2建设内容 (11)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12)4.1场址选择 (12)4.1.1场址位置 (12)4.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12)4.2建设条件 (12)4.2.1自然条件 (12)4.2.2地形地貌 (14)4.2.3地质条件 (14)4.2.4交通条件 (14)4.2.5供电条件 (14)4.2.6供水条件 (14)4.2.7供暖条件 (14)4.2.8施工条件 (15)第五章建设方案 (16)5.1工程设计理念 (16)5.2建筑设计 (16)5.2.1设计依据 (16)5.3结构设计 (17)5.3.1设计依据 (17)一、国家现行规范 (17)二、结构方案 (17)5.4给排水设计 (17)5.4.1设计依据 (17)(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17)(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8)(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版) (18)(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18)5.4.2设计范围 (18)5.4.3给水 (18)5.4.4排水 (18)5.4.5管材 (19)5.5采暖、通风设计 (19)5.5.1采暖工程 (19)5.5.2通风系统 (20)5.6环保与节能设计 (20)5.7电气工程设计 (20)5.7.1设计依据 (20)5.7.2设计范围 (21)5.7.3防雷接地系统 (21)第六章消防 (23)6.1设计依据 (23)6.2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 (23)6.3消防通道及消火栓设置 (23)6.4安全疏散 (23)6.5消防给水 (23)6.6灭火器配置 (24)第七章抗震、土地利用及绿化 (25)7.1抗震 (25)7.2土地利用 (25)7.3绿化 (25)第八章节能及环境保护 (26)8.1节能分析 (26)8.1.1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26)8.1.2建筑节能措施 (26)8.2环境保护 (27)8.2.1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7)8.2.2环境保护 (27)8.2.3项目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28)8.2.4三废治理方案 (28)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及投资估算 (29)9.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9)9.1.1项目建设期周期安排 (29)9.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9)9.2 项目招标方案 (29)9.3 投资估算 (30)9.3.1编制依据 (30)第十章社会评价 (31)10.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31)10.2社会评价结论 (31)第十一章结论 (32).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某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1.1.2承办单位某镇人民政府法定代表人:xx1.1.3拟建场址某镇棋盘岭原第五陶瓷厂院内1.1.4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某镇地处某中部,距县城7公里,交通和自然具有相对优势,是某古老的陶瓷文化发祥地,被誉为某陶瓷工业重镇。
石太铁路、石太高速公路、307国道东西横穿;宜沙公路南北沟通,石太高速公路在镇境内有东西双向道理口。
石家庄市原火陶瓷有限公司、xx常青集团、中国吉运集团、某县化工一厂、计划建设的大唐微水电厂、xx丰江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座落在镇境内。
辖南某、北某、xx村、吴家庄、北张村、南横口、北横口、李家庄、张家庄、翟家庄、袁峪、马峪、铺上、庙岩、东山、梅庄、东柏山、西柏山、牛王庙、神堂寨20个行政村,总人口26925人,其中:城镇人口11995人。
全镇总面积58.7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5990亩,其中水浇地19393亩。
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3200万元。
1.2编制依据1.建设部1997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2.国家建设部建质[2003]84号文关于颁布《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版)的通知;3.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依据资料及关于“某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思想和使用要求。
4.我国现行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及定额。
1.3编制原则1.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规范。
2.积极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项目现有的设施及用地情况。
3.根据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计总平面布置,结合长远发展,合理进行布置,节约用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节约能源、节省投资,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立面造型,进一步美化环境。
1.4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范围本项目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地点选择、总图布置、建筑方案、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及社会评价的基础上完成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5 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概况我单位在接受了该项目进行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后,组成了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对“某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此项目基本情况,重点了解了“某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对目前及以后发展的需求状况以及水、电、暖供应情况,收集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规划定额等大量资料;根据该工程现状进行了多个方案的比较,并提出了推荐方案,对“某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方案的建设规模及对水、电、暖需求进行了初期设计。
重点对某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方案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全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完成该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1.6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1.6.1 建设方案本项目规划拟建三层,框架结构。
1.6.2综合评价结论新建某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位于某县某镇棋盘岭原第五陶瓷厂院内,不占用农田。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镇原来没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了认真落实中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镇政府计划采取自筹资金建设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中心内设图书馆、信息苑、健身活动室、娱乐多功能活动室等设施,该中心是集新闻、广播、图书、阅览、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中心建成后将对丰富城某镇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味,拉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适时的,也是十分必要可行的。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3.1建设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00万元。
资金来源:由镇政府自筹解决。
3.2建设内容项目包括阅览室、图书室、电脑房、档案室、电视播放室、卡拉OK室、培训室和台球乒乓球活动室,设施齐全,功能完备。
其中:一楼、二楼设为民服务中心和镇直涉农部门,三楼为综合文化中心,设置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
对活动中心前的休闲广场和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
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4.1场址选择4.1.1场址位置项目拟场址位于某镇棋盘岭原第五陶瓷厂院内4.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本项目所用地为工矿废弃用地,属于规划内建设用地。
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4.2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某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气侯变化剧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雨量集中在7、8月份。
1、气温年平均气温:13℃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年极端最低气温:-26.5℃年平均最高气温:18.7℃年平均最低气温:9.5℃2、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458.6mm年最大降雨量:968.7mm日最大降雨量:280.3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92.9mm 3、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0%月平均相对湿度:59%最高相对湿度:76%最低相对湿度:43%4、风速及风向:年平均风速:1。
8m/s年最大风速:17m/s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西北风5、最大积雪深度:190mm6、最大冻土深度:540mm7、全年雷暴日数:31.5天全年日照时数:3738.8h 8、大气压力:冬季:1016.9Hpa夏季:995.6HPa4.2.2地形地貌该场址位于太行山山前地带,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高度由200m降至150m。
根据中国地震局制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本项目地震动参数加速度按0.1g抗震设防。
4.2.3地质条件该场址属第四系山前洪积扇的坡积、洪积地层。
在市区和村庄有厚度不等的地表杂填土,厚度一般1—2主,最厚达5.5米。
根据“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第四系地层厚度为40—50米,其下伏岩层以中寒武第石灰岩为主,其次为变质岩、中寒武系石灰岩。
4.2.4交通条件项目场址位于某镇棋盘岭,交通通畅便捷。
4.2.5供电条件该项目近邻某管电所,电力供应有保证。
4.2.6供水条件本工程的水源由该原五陶提供,能满足工程的要求。
4.2.7供暖条件该项目供暖由自备锅炉解决。
4.2.8施工条件项目场址交通便利,施工场址宽阔,场址电力需临时接线,水源可通过临时管线进入场区,当地的建筑材料供应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距居民区较远,施工产生的噪音,不会对周围有较大影响。
第五章建设方案5.1工程设计理念1.工程设计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具有使用性、创新性、超前性、标志性、特色性,体现一定的建筑风格,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体现和谐进步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
2.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注重个性特色环境的创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交往空间的营造,方便师生。
3.在“美观、经济、实用”的前提下,既要强调特色、局部以及整体建筑的个性,又要注重校内建筑整体风格的协调,重点突出标志性建筑。
4.注重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和融合。
5.内外装修与造型不过于追求豪华材料和繁琐的造型,要最大化满足建筑功能需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通过普通材料的灵活运用和处理,体现教育建筑的风格特点。
6.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依据社会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塑造富于变化的建筑室内空间,以满足使用性和空间环境质量要求。
5.2建筑设计5.2.1设计依据本项目使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有: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结构设计5.3.1设计依据一、国家现行规范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1-88二、结构方案方案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努力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