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叶母亲》冰心

《荷叶母亲》冰心


并蒂 姊妹 菡萏 徘徊 敧斜 荫蔽
词语注释 ①荷叶 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 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 的; 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 不决。 ③并蒂(bì ng dì ):指两朵(及以上) 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④花瑞(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 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⑤菡萏(hàn dàn):指未开的荷花,即 花苞。 ⑥攲斜(qī):倾斜、歪斜。歪斜不正。 ⑦慈怜(cí lián):慈爱怜惜。 ⑧荫蔽(yì n bì ) :树木遮蔽。“荫”通 读yin或yīn。
3、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 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同时对下文的触景生情做出铺垫
4、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一下本文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 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 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 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 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 可以说是美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 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 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 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 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 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 盖”,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 雨,无私地保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 力量,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 的主题自然地得到了升华。 5、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一个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 保护,被雨点打谢了,更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 大
1、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 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怨 屈都受得了。 2、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3、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4、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5、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 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 落,却不是悲凉。 6、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减少十 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7、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 牺牲的血雨。 8、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主要特点:借景抒情,抒发对母亲的深 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 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 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 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 切,新颖独特。 借鉴:“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 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 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 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 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的? C.作者借荷叶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 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大 家自由读,并说说自己读后的 理解。 ②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③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本文是一篇以花喻人,托荷 赞母的散文。通过写大雨中荷 叶遮盖荷花,联想到母亲爱护 儿女,以抒发对母亲和母爱的 赞美之情。
同学们,其实母爱就在我们 身边,就在那点滴的小事里,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伟大的母 爱吧!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父 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 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描绘 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 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 与爱恋。
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 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 莲。”文章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 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 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 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只能是母亲。这 样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1.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 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 天空下的荫蔽? 齐读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①作者的心情为什么烦闷?为什么不 适意? ②作者心情不宁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不宁的心情为什么会散尽? ④当作者看到叶下红莲在雨中再也不 摇动时,又有什么感受? ⑤多媒体再次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学 生齐读。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 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 心在玉壶”之意。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 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 人”,深受人民的喜爱。现代著名诗人、 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 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 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有诗集 《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 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 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 情。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 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大家看了这 些图片, 有什么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