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教育部等七部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精神,巩固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成果,加快推进甘肃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自实施《甘肃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来,在国家支持中西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政策扶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截止2016年底,全省建成特殊教育学校41所,比2013年底增加9所,实现人口基数较大的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完成;在校残疾学生达到11373人,比2013年底增加2977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825人,比2013年底增加133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全省14个市州建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86个县区建立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实现特殊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市县两级全覆盖,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已初具雏形,特殊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向学前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初显成效,幼儿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残疾学生逐年增加;积极开展送教上门试点,探索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全省初步形成了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送教上门为辅助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
b5E2RGbCAP虽然我省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欠账多,仍然是全省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特殊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亟待提升,送教上门还需加强政策研究和机制保障,特教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特殊教育跨部门协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这些都制约着我省特殊教育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p1EanqFDPw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树立全纳教育理念,按照“特教特办”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特教体系,满足残疾学生多样化需求。
坚持融合发展,促进医教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坚持专业支撑,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特殊教育的保障能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形成全民关注的发展格局。
DXDiT a9E3d三、总体要求(一)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到2020年,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以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计,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
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明显扩大,积极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需求,逐步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水平,实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2年免费教育。
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材体系基本建成,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整体提升。
RTCrpUDGiT(二)主要任务1.完善特教体系。
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开展“一人一案”精准施教,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巩固和提高入学率。
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重点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满足残疾人接受非义务阶段教育的需求。
5PCzVD7HxA2.加强条件保障。
继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
加强无障碍设施改造。
完善市州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县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建设,重点在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完善健全覆盖所有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
jLBHrnAILg3.提升教学质量。
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和校本课程。
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积极探索医教结合实验工作,强化医疗康复对残疾人教育的促进作用。
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不断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
xHAQX74J0X四、主要措施(一)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水平1.全面开展“一人一案”精准施教。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精准施教工作,并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
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
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就读和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制定出台《甘肃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指导意见》。
LDAYtRyKfE2.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
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
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快建立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逐步在招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覆盖面,并加强无障碍设施等建设。
Zzz6ZB2Ltk3.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和类别。
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发挥资源中心指导作用,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
尚无特教学校的县(市、区)要统筹规划,在残疾儿童少年相对集中的中小学校、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设立特教班。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创办孤独症儿童实验班(部),满足其他类型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
dvzfvkwMI1(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1.学前教育。
各市州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列入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园学习,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或幼教班(部)。
扶持甘肃省特殊教育融合实验学校建设,引领带动全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儿童的特殊幼儿园,在残疾儿童较多的幼儿园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并实行区域内资源共享,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服务。
rqyn14ZNXI2.高中阶段教育。
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残疾人普通高中或中职教育部(班)。
依托现有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省级适时建设1所面向全省招生的盲、聋和培智综合中等职业学校。
探索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特教班,面向具备学习能力、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设置专业,满足残疾学生就业需求。
支持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为残疾人提供便捷教育资源,拓宽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
EmxvxOtOco3.高等教育。
各地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更多方便,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落实《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省内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行必要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支持高校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总量。
SixE2yXPq5(三)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1.建立残疾儿童信息共享机制。
区县教育、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分别建立完善残疾学生学籍信息、残疾儿童筛查鉴定信息、残疾孤儿信息和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运行机制,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6ewMyirQFL2.成立残疾人教育指导咨询机构。
区县成立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等领域专家及家长代表,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检测结果提出适合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建议,对残疾人教育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kavU42VRUs3.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
有条件的地区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实施校园改造。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到2020年底,全省建成5所以上标准化建设特殊教育学校。
50%的特殊教育学校达到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的“基本”配置要求。
y6v3ALoS89 (四)加大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力度1.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各市州在落实每生每年最低6000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
根据残疾学生类别多、程度重、教育成本高等特点,在制定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时,重点向特殊教育倾斜。
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生均公用经费或财政拨款标准按特教学校执行。
M2ub6vSTnP2.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
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具有甘肃户籍的在园残疾幼儿,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建档立卡户在园残疾幼儿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500元标准给予特殊学习用品、交通费等补助;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残疾学生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国家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校在籍的一、二、三年级全日制在校残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免除学费,残疾学生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国家助学金;对甘肃省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院校(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和民办独立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优先享受每生每年3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考试等取得学历证书的残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所需经费和补助标准由生源地政府确定解决。
0YujCfmUCw3.争取财政等多方力量支持。
县级以上政府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学校,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向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
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eUts8ZQVRd(五)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1.完善师资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