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色素色素品种

天然色素色素品种

主要品种资料和规格1.紫甘薯红色素[产品简介]紫甘薯红色素是从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由花青素,黄酮类组成。

本产品为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红色或紫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不稳定的绿色。

使用范围: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等的着色[产品指标]规格:E(1%,1cm)=10(20)(30)型态:紫红色液体包装:内为25kg食品级塑料桶,外加纸箱规格:E(1%,1cm)=30型态:紫红色粉末包装:1kg或2kg食品级铝铂袋,10kg/箱[产品简介]甘蓝红色素是从十字花科植物甘蓝(Brassica Oleraea var. Capiata L.,别名红卷心菜) 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该色素为数种花色素苷的混合体,尚含黄酮和单宁。

本产品为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红色或紫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不稳定的绿色。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10/20型态:液体包装:内为25kg食品级塑料桶,外加纸箱规格:E(1%,1cm)=40型态:粉末包装:2kg或5kg食品级塑料袋,10kg/箱[产品简介]葡萄皮红色素是从葡萄皮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花色苷色素,包括锦葵色素-3-葡糖啶、丁香啶等。

产品为暗紫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红色或紫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暗蓝色,铁离子存在下呈紫色,遇蛋白质变暗紫色。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10型态:暗紫色粉末包装:①1kg食品级铝铂袋,10kg/箱②5kg食品级塑料袋,10kg/箱[产品简介]栀子黄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糖苷α-藏花素,属类胡萝卜素系中的藏花酸的二龙胆糖酯。

产品为淡黄色至深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稍差,中性或碱性时比较稳定。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糕点、果冻、膨化食品、面饼、冰激淋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60型态:淡黄色粉末包装:内为1kg铝铂袋,10kg/箱,出售价格380.00元/公斤[产品简介]栀子蓝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胡萝卜素类的藏花素和藏花酸。

产品为淡灰色至深蓝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

其色调和稳定性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遇Fe2+、Sn2+变深,可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糕点、果冻、膨化食品、面饼、冰激淋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80型态:深蓝色粉末包装:1kg食品级铝铂袋,10kg/箱,[产品简介]栀子绿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胡萝卜素类的藏花素和藏花酸。

此产品为栀子黄与栀子蓝混合而成的淡绿色至深绿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

其色调和稳定性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糕点、果冻、膨化食品、面饼、冰激淋等的着色或补色。

[产品指标][产品简介]萝卜红色素是从十字花科植物红心萝卜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产品为红色无定型粉末,易吸潮,吸潮后结块,但不影响使用效果要。

主要成分为含天竺葵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橙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不稳定的绿色。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腌渍产品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30型态:深红色粉末包装:2kg食品级铝铂袋,5袋/箱8.紫苏红色素[产品简介]紫苏红色素是唇从形科植物紫苏叶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紫苏素、紫苏宁。

本品为紫红色液体,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红色或紫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不稳定的绿色。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等的着色或补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5型态:紫红色液体包装:内为25kg食品级塑料桶,外加纸箱[产品简介]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os A)是从唇形科植物紫苏叶中提取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产品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迷迭香酸是一种多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非常好的祛除自由基抗炎效果。

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抗氧化性,抗病毒性,抗炎作用,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菌,除了药用,还广泛应用于香料及调味品,功能保健品,食品,日用化工等行业中。

[产品指标]含量:Rosmarinic Acid≥10%型态:紫红色粉末包装:内为1kg铝铂袋,10袋/箱。

[产品简介]叶绿素是以三叶草、荨麻、干燥蚕沙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份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酸铜钠。

产品为深绿色粘稠状物质,易溶于水及各种有机溶剂,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色调呈稳定的绿色。

适用于配制酒、绿色果汁、果酒、蔬菜汁、口香糖、牙膏、带馅点心及高档糖果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15型态:深绿色液体包装:5kg,10kg,25kg食品级塑料桶,外加纸箱11.叶绿素铜钠盐[产品简介]叶绿素铜钠盐是从富含叶绿素的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其主要成份为叶绿素铜钠(二钠)、叶绿素铜钠(三钠)。

本产品为黄绿色至墨绿色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油脂。

其色调在中性或碱性中呈稳定的深绿色。

适用于医药、日用化工、食品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含量:100%型态:黄绿色或墨绿色粉末包装:1kg食品级铝铂袋,12.水溶姜黄色素[产品简介]该色素是以精制姜黄素为原料经乳化而成的天然食用色素。

其主要成份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本产品为红褐色液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酸性及中性稳定呈黄色,碱性呈橙红至红褐色。

使用范围:适用于面制品、糖果、饮料、糕点、调味品、豆制品、腌菜、鸡精、膨化食品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80型态:红褐色液体包装:5kg食品级塑料桶天然色素的主要的优点与不足食用天然着色剂(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

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

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具有生理活性。

近年来,我国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已有几十种,是目前世界上允许使用天然色素最多的国家。

由于“天然”一般给人以安全感,人们对它们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迅速,随着科研的深入发展,今后食用天然着色剂的研究和应用进会有更大的发展。

食用天然着色剂有以下优点:(1)天然着色剂都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一般来说对人安全性较高。

(2)有的天然着色剂本身是一种营养素,具有营养效果,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3)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时的色调比较自然。

天然色素的应用也存在以下的局限性:(1)溶解度小,不易着色均匀。

(2)色素浓度一般较小,染着性较差,某些天然食用着色剂甚至于食品原料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

(3)坚牢度较差,受PH值、氧化、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

(4)因为从天然物中提取出来的,故有时受其共存成分的影响或自身就有异味。

(5)较难于调色。

不同的着色剂相溶性差,很难调配出任意的色调。

(6)易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

食用天然着色剂易在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变色或形成不溶的盐。

(7)成分复杂,食用不当易产生沉淀、混浊,而且纯品成本较高。

(8)产品差异较大,天然着色剂基本上都是多种成份的混合物,而且同一着色剂由于来源不同,加工方法不同,所含成分也有差别。

如从蔬菜中提取和从蚕沙中提取的叶绿素,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会发现两者最大吸收峰不同,这样就造成了配色时色调的差异。

(9)天然着色剂性质不如合成着色剂稳定,使用中要加入保护剂,这对色素的使用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10)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然色素的成本远远高于合成色素的成本。

综上所述,天然着色剂食用中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由于添加工艺不完善,着色剂的和应用范围不如人工合成着色剂,所以,应针对所用的对象和着色剂的特性进行食用。

关于天然色素的质量表示方法,除一般理化和卫生指标外,色素的含量是重要的指标。

由于天然色素中存在大量非色素成分,所以多数不能用一般测定色素的方法来表示其质量。

国外大都用色价法,FAO/WH O也是用色价法表示产品色素质量,我国目前大部分生产厂亦采用色价法。

天然食用色素制备技术简介食用色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合成色素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长期和过量使用会危害人类健康,甚至有致癌和致畸作用,现各国都在限制合成色素的使用。

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性高,色调柔和、自然,且不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崇尚自然的风气日益增强,天然食用色素将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因此,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当代食品工业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我国在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共47种(GB2760-1996),具体品种有红曲红、甜菜红、辣椒红、玉米黄、可可色素、高粱红、菊花黄、天然苋菜红等。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天然食用色素的品种和产量大国,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化行业。

200 3年我国天然食用色素总产销量约为21万吨,绝大部分产品用于国内,其中约有17个天然食用色素品种出口,出口金额约2.8亿元。

由于天然食用色素的市场巨大,所以,研究其提取技术的意义重大。

1 制备技术1.1 溶剂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浸提,然后经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精制等工艺过程得到最终产品。

根据色素的性质、所用原料选择的不同提取色素所用的溶剂,常用的有水、酸碱溶液、有机溶液如乙醇、丙酮、烷烯烃、苯、油脂类及二氧化碳等。

此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提取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便于生产,但存在着浸提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原料预处理能耗大,产品质量不太理想,色素溶解性差,色泽变化较大等缺点,且提取过程要用大量的溶剂,回收困难,导致产品生产成本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