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习题集(答案)871楼板按其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砖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等。
2. 钢筋混凝土楼板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预制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
4. 楼地面的构造根据面层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一整体类地面_、__板块类地面_、—卷材类地面_ _、—涂料类地面—四大类。
5. 木地面的构造方式有空铺式、实铺式和粘贴式三种。
6•顶棚按其构造方式不同有直接式顶棚和悬吊式顶棚两大类。
7.阳台按其与外墙的相对位置不同分为凹阳台、凸阳台、半凹半挑阳台和转角阳台等。
8吊顶棚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吊筋、龙骨和面层。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1. 现浇水磨石地面常嵌固分格条(玻璃条、铜条等),其目的是A oA防止面层幵裂B便于磨光C面层不起灰D增添美观2. B施工方便,但易结露、易起尘、导热系数大。
A现浇水磨石地面B水泥地面C木地面D预制水磨石地面3. 吊顶的吊筋是连接A的承重构件。
A搁栅和屋面板或楼板等 B 主搁栅与次搁栅C搁栅与面层 D 面层与面层4. 商店、仓库及书库等荷载较大的建筑,一般宜布置成D楼板。
A板式B 梁板式C 井式D 无梁C 面层;垫层;结合层D结构层;垫层;素土夯实层5. 水磨石地面面层材料应为 D 水泥石子浆。
A 1 : 1.5B 1: 2 C 1: 3 D ①或②6. 楼板层的隔声构造措施不正确的是B7.楼板层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D8. 楼板层通常由D 组成。
A 面层、楼板、地坪 B 面层、楼板、顶棚 C 支撑、楼板、顶棚D垫层、梁、楼板 9. 现浇肋梁楼板由C 现浇而成。
A 混凝土、砂浆、钢筋 B 柱、次梁、主梁C 板、次梁、主梁D砂浆、次梁、主梁10. 根据受力状况的不同,现浇肋梁楼板可分为 B oA 单向板肋梁楼板、多向板肋梁楼板B 单向板肋梁楼板、双向板肋梁楼板C 双向板肋梁楼板、三向板肋梁楼板D 有梁楼板、无梁楼板 11. 地坪层由A 构成。
A 面层;垫层;素土夯实层(基层)B 面层;找平层;素土夯实层A 楼面上铺设地毯 C 做楼板吊顶处理B 设置矿棉毡垫层D 设置混凝土垫层A 水磨石地面;块料地面;塑料地面;木地面B 块料地面;塑料地面;木地面;泥地面C 整体地面;块料地面;塑料地面;木地面D 刚性地面;柔性地面 13. 下面属整体地面的是。
D A 釉面地砖地面;抛光砖地面C 水泥砂浆地面;抛光砖地面 水泥石屑地面14. 下面属块料地面的是 C ,A 粘土砖地面;水磨石地面确B 抛光砖地面;水磨石地面C 马赛克地面;抛光砖地面/陶瓷/水泥/大理石/花岗岩D 水 泥砂浆地面;耐磨砖地面15•阳台按使用要求不同可分为 BA 凹阳台,凸阳台 B生活阳台,服务阳台C 封闭阳台,幵敞阳台D 生活阳台,工作阳台 16.阳台是由C 组成:A 栏杆,扶手B 挑梁,扶手4C 栏杆,承重结构D 栏杆,栏板 (四)简答题(共24分) 1.有水房间的楼地层如何防水?( 6B 抛光砖地面;水磨石地面D 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分)答:有水房间的地面应比室内主要地面低20mm地面向地漏方面做排水坡度1%〜2%在结构找平后,用防水材料铺设地面。
2. 观察我院教学楼和图书馆,在雨篷的设计上有何异同点?(10 分)答:相同点:两者都在主要出入口上设置,而且是悬挑雨篷,不同点:1、结构形式上:教学楼雨篷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式;图书馆雨篷采用钢结构悬挂式2、装修材料:教学楼雨篷板底用双灰粉,外墙装修用面砖;图书馆雨篷用铝塑板。
3.顶棚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两种基本形式?(8 分)答:作用:顶棚层应能满足管线敷设的需要,能良好地反射光线改善室内照度,同时应平整光滑,美观大方,与楼板层有可靠连接。
特殊要求的房间,还要求顶棚能保温、隔热、隔声等。
从构造上来分,一般有直接式顶棚和悬吊式顶棚两种。
(五)绘简图(共40 分)1.用图示例现浇水磨石地面的构造层次及做法。
(10 分)10 厚水泥石渣面层磨光打碏15厚1:3水泥砂浆打底8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10厚1:3:9水泥石灰砂浆打底2 厚双灰粉3.0002.7000.9002.举例说明直接式顶棚构造做法。
(10 分)3.用图表示挑板式雨篷的构造。
(10 分)4.绘图表示阳台的排水构造。
(10 分)第 5 章楼梯与电梯(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 分)1.楼梯主要由楼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2.每个楼梯段的踏步数量一般不应超过 3 级,也不应少于18 级。
3.楼梯平台按位置不同分楼层平台和中间平台。
4.楼梯的净高在平台处不应小于2000mm ,在梯段处不应小于2200mm。
5.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施工方式不同,主要有现浇式和预制式两类。
6.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梯段的结构形式不同,有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类型。
7.楼梯栏杆有、和三种。
8.栏杆与梯段的连接方法主要有埋入预留孔洞、焊接和膨胀螺丝固定等。
9.栏杆扶手在平行楼梯的平台转弯处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鹤顶式硬接。
10.通常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为100~150mm ,踏步宽度为400~300mm。
11.在不增加梯段长度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踏步面的宽度,常用的方法是踢面倾斜。
12.坡道的防滑处理方法主要有粗糙面层、带防滑齿等。
13.中间平台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楼梯段转折连接和人们上下楼休息。
14.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段的宽度。
15.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是指从踏步前缘至扶手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一般室内楼梯的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900 mm 。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4 分)1楼梯踏步的踏面宽b及踢面高h,参考经验公式C b+2h=580〜620D 2b+h=580 〜6202.在楼梯形式中,不宜用于疏散楼梯的是 D 。
A 直跑楼梯B 两跑楼梯C 剪刀楼梯D 螺旋形楼梯3.单股人流为 ,建筑规范对楼梯梯段宽度的限定是住宅 ,公共建筑B 。
A 600mn〜700mm > 1200mm > 3000mmB 500mn〜600mm》1100mm > 1300mmC 600mm〜700mm,》1200mm,》1500mmD 500mm〜650mm, 》1100mm, 》1300mm4.梯井宽度以C 为宜。
A 60 〜150mmB 100 〜200mmC 60 〜200mmD 60 〜150mm5.楼梯下要通行一般其净高度不小于 C 。
A 2.4mB 1.9mC 2.0mD 2.1m6.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一般为,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C 高度增设扶手。
A 1000mm,400mmB 900mm, 500 〜700mmC 900mm, 500〜600mmD 900mm, 400mm7.防滑条应突出踏步面D 。
A 1〜2mmB 5mmC 3 〜5mmD 2 〜3mm8.台阶与建筑出入口之间的平台一般不应且平台需做D 的排水坡度。
A 小于800mm,1%B 小于1500mm,2%C 小于2500mm,5%D 小于1000mm,3%9.电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A井道、机房、地坑、设备等B井道、机房、平台梁、设备等C井道、梯段板、地坑、设备等D井道、机房、地坑、栏杆等10.住宅通常采用的楼梯形式为A 单跑楼梯平行双跑楼梯C 弧形楼梯螺旋楼梯11.梁板式梯段由哪两部分组成A 平台、栏杆栏杆、梯斜梁C 梯斜梁、踏步板踏步板、栏杆12.楼梯构造不正确的是BA 楼梯踏步的踏面应光洁、耐磨、易于清扫B 水磨石面层的楼梯踏步近踏口处,一般不做防滑处理C 水泥砂浆面层的楼梯踏步近踏口处,可不做防滑处理D 楼梯栏杆应与踏步有可靠连接13.关于楼梯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AA 单跑楼梯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超过15 级B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C 一个梯段的踏面数与踢面数相等D 楼梯各部位的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2m14.关于楼梯设计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情况下,楼梯平台的净宽度应不小梯段的净宽度。
B 楼梯、电梯、自动楼梯是各楼层间的上、下交通设施,有了电梯和自动楼梯的建筑就可以不设楼梯了。
C高层建筑中设置了电梯,就可不设置楼梯。
(三)简答题(共26 分)1.当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而平台净高不满足要求时,常采取哪些办法解决? (12 分)答:为了使平台过道处净高满足不小于 2.0m 的要求,主要采用两个办法:(1)在建筑室内外高差较大的前提下,降低平台下过道处地面标高;(2)增加第一段楼梯的踏步数(而不是改变楼梯的坡度),使第—个休息平台位置上移或调整第一段楼梯踏步尺寸(适当减小踏面宽)。
在采用办法(2)时要注意:①此时第一段楼梯是整部楼梯中最长的一段,仍然要保证梯段宽度和平台深度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当层高较小时,应检验第一、三楼梯段之间的净高是否满足梯段间净高不小于 2.2m 的要求。
2.室外台阶的构造要求是什么?通常有哪些做法。
(8 分)答: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 2 步。
台阶的坡度宜平缓些,通常台阶每一级踢面高度一般为100〜150 mm踏步的踏面宽度为400〜300mm在人流密集场所台阶的高度超过 1.0m 时,宜有护栏设施。
台阶顶部平台的宽度应大于所连通的门洞口宽度,一般至少每边宽出500mm室外台阶顶部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 1.0 m,影剧院、体育馆观众厅疏散出口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40 m。
台阶和踏步应充分考虑雨、雪天气时的通行安全,台阶宜用防滑性能好的面层材料实铺台阶的构造与室内地坪的构造差不多,包括基层、垫层和面层。
基层是夯实土;垫层多采用混凝土、碎砖混凝土或砌砖,其强度和厚度应当根据台阶的尺寸相应调整;面层有整体和铺贴两大类,如水泥砂浆、水磨石、剁斧石、缸砖、天然石材等。
3.简述残疾人坡道的设计要求。
(6 分)答:(1)坡道的坡度和宽度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900mn,室外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00mm每段坡道的坡度、允许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5—5 的规定;当坡道的高度和长度超过表5—5 的规定时,应在坡道中部设休息平台,其深度不应小于1.2m;(2)坡道在转弯处,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m;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 1.5m的轮椅缓冲地带;(3)坡道两侧应在900mn高度处设扶手,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两侧应设高度为650mm的扶手。
坡道起点及终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300mm以上;坡道两侧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 m的安全挡台。
(4)楼梯形式及扶手栏杆,楼梯易采用直跑式,不宜采用弧形梯段。
楼梯坡度宜在35 °以下,踢面高不宜大于170mm梯段宽度不宜小于1200mm防滑条不得高出踏面5mm以上。
在梯段的起始及终结处,扶手应自其前缘向前伸出300mm以上,末端应向下或伸向墙面,两段紧邻梯道的扶手应保持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