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第四版)
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工程。 两阶段设计 :方案设计 施工图设计
适用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
1.4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1.4.1建筑设计要求:
1.4.1.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1.4.1.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1.4.1.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1.4.1.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1.4.1.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2.5.2.1走道式组合(廊式) 内廊 外廊(南廊 北廊)
2.5.2.2套间式组合 2.5.2.3大厅式组合 2.5.2.4单元式组合
3 建筑剖面设计
主要研究房屋竖向空间的处理 剖面设计内容: (1)确定房间的剖面形状、尺寸及比例关系。 (2)确定房屋的层数和各部分的标高。 (3)进行房屋竖向空间组合,研究建筑空间的利 用。 (4)选择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方案。 (5)解决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屋 面排水及选择建筑构造方案。
一个房间面积包括:家具、设备所占面积; 人们使用时的活动面积; 内部交通面积。
确定房间面积的方法:
1.掌握家具、设备、人体活动 等基本尺度。
2.根据使用人数和面积定额指 标确定房间面积。
2.2.3房间的形状
面积确定后再确定房间形状。
影响因素:使用要求; 结构形式; 结构布置; 经济条件; 采光、通风、音响要求; 建筑造型、美观要求。
限和燃烧性能两个因素的最低值决定 耐火极限 燃烧性能
(5)按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分成四类,4类设计使用年限最长,1类最短
1.2.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采用建筑模数目的:实现建筑工业化,使构件具 有通用性和互换性 建筑模数概念: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尺度 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1.2.2.1基本模数 100mm 以M表示 1.2.2.2导出模数 由基本模数导出,是M的倍数
多用矩形
2.2.4房间的尺寸
房间尺寸指开间尺寸和进深尺寸。 综合下列因素考虑: (1)满足家具、设备及人们活动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要求。
2.2.5房间的门窗设置:
门窗大小、数量、位置、开启方式直接影响房间 通风、采光,家具布置的灵活性,房间面积有 效利用,人流活动,交通疏散,建筑外观及经 济。
(1)尽量使墙面 完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 和合理组织人行通道。 (2)门窗位置应有利于通风采光;门对门, 窗对窗,门窗相对。 (3)门的位置应方便交通,利于疏散。 2.2.5.4门窗的开启方向 分内开和外开。一般房间门内开,公共场所 门外开。窗常采用外开方式。
2.3 辅助使用房间设计
设计原理、原则和方法与主要使用房间基本相同, 但房间大小受设备尺寸影响较大。 2.3.1厕所设计 按使用人数确定设备数量;按使用对象确定设备 型式;按使用特点和设备尺寸进行布置。 2.3.2浴室、盥洗室 根据使用人数确定卫生器具数量,结合设备尺 寸及人体活动所需空间尺寸进行布置。
走道内房间门至楼梯间最大距离限制。 公共建筑一般应设两个楼梯。
2.4.3电梯:
考虑下面几点确定电梯间位置及布置方 式: 1. 应布置在人流集中的地方,位置要明 显,有足够的等候面积。 2. 应在电梯旁配置辅助楼梯供电梯发生故 障时使用。 3.电梯井道无采光要求,主要考虑人流交通
方便、通畅。
2.4.4扶梯及坡道
(人、货、车流) •管线布置 •竖向设计 •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场地设计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 场地条件分析 • 场地总体布局 • 场地布置
一.场地条件分析
由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基地 提供的场地条件分析,包括: (一).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貌
2.气象条件
• 纬度或太阳入射(高度)角 • 气温 • 风向 • 降雨量 • 冰冻线
2.2.5.1门的宽度及数量 门的宽度: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股数及家具设备
大小决定。
门的数量:由房间面积、使用人数决定。
2.2.5.2窗的面积 根据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当地日照情况结 合通风、朝向、节能、立面造型、经济等因 素考虑, 设计按窗地比估算。
窗地比:窗洞口面积之和与房间地面面积比。
2.2.5.3门窗位置
2.4.2楼梯:
2.4.2.1楼梯的形式与类型 形式:直跑、平行双跑、折跑、弧形、螺旋 形、剪刀楼梯等。 位置:主要楼梯 次要楼梯 消防楼梯 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楼梯形式,布置恰当的位 置。
2.4.2.2楼梯的宽度和数量 宽度: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
确定。 数量:根据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确定。满足
二.场地总体布局
(一).建筑物使用功能分析 (二).功能分区 (三).建筑的群体组合 (四).交通流线 (五).绿化与环境保护
三.场地布置
(一)竖向设计
1. 确定场地内设计标高 2. 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3. 选择设计地面形式
(二)道路、停车场布置 (三)绿地布置 • 植物配置 • Βιβλιοθήκη 筑庭院设计2 建筑平面设计
2.1 平面设计的内容 平面设计内容包括:
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 组合设计
建筑物平面组成:
使用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 使用部分组成:主要使用房间
辅助使用房间 交通联系部分组成:门厅 走道
楼梯 电梯
单个房间设计:确定单个房间的面积、形状、 尺寸、 门窗大小、数量和位置。
平面组合设计: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 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采取 不同 的组合方式将各个房间合理 地 组合起来。
建筑三要素: 第一:建筑功能 第二:建筑技术 第三:建筑形象 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1.2.1民用建筑的分类
1.2.1.1建筑分类: 生产性建筑 : 工业建筑 农业建筑 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的分类 (1)按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2)按民用建筑的规模大小分: 大量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
1.3.2建筑设计的程序
1.3.2.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落实设计任务 掌握5个文件:①项目批准文件
②红线图 ③设计委托书(设计合同) ④设计任务书 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熟悉设计任务书 (3)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1.3.2.2设计阶段的划分 三阶段设计 :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2.2 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
2.2.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分类:生活用房间 工作学习用房间
公共活动房间 设计要求:满足使用要求;出入方便、
疏散安全、采光通 风好; 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利于 组合;考虑细部美观。
2.2.2房间的面积
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多少 、家具 和设备数量及其布置方式、安全疏散要求 等因素决定。
不迂回逆行,避免相互交叉。
2.5.1.2结构类型
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使平面组合与 结构布置协调一致。 ⑴混合结构: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 纵横墙承重 ⑵框架结构:平面布局灵活 ⑶空间结构 2.5.1.3设备管线
将设备管线房间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方便使用。 2.5.1.4建筑造型
2.5.2平面组合形式
确定房间高度应考虑的因素: 3.2.1.1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3.2.1.2采光要求 3.2.1.3结构高度及其布置方式的影响 3.2.1.4建筑经济效果。 3.2.1.5室内空间比例。
3.2.2窗台高度: 与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尺寸及通风要求有关。 一般常取900~1000mm。
3.2.3室内外地面高差: 一般民用建筑将室内地坪适当提高,使建筑物室内外
2.5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将单个房间 与交通联系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 个使用方 便、结构合理、体型简洁、 构 图完整、造价经济及与环境协调的建筑 物。
2.5.1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2.5.1.1使用功能 ⑴合理的功能分区:将建筑物若干部分按 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 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使之分区明确联 系方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主次关系; ②.内外关系; ③.联系与分隔。 ⑵明确的流线组织:各种流线简捷、通畅,
形成一定高差,室内外高差主要由以下因素确定: (1)内外联系方便。(小于600mm) (2)防水、防潮要求。(大于300mm) (3)地形及环境条件。 (4)建筑物性格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一般以底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000, 高于其为正值,低于其为负值。
3.3房屋的层数
确定房屋层数的因素: 3.3.1使用要求 3.3.2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的要求 3.3.3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 3.3.4建筑防火要求
2.3.3厨房 根据使用要求确定设备种类和数量,根据设 备尺寸和人操作空间进行布置。应有良好的 通风、采光,尽量利用有效空间布置贮藏设 施,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
2.4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 水平交通空间(走道) • 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
坡道) • 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要求: •有足够的通行宽度 •联系便捷 •互不干扰 •尽量减少交通面积以提高平面利用率
2.4.1走道:
分类: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置的走道; 主要为交通联系兼有其它功能的走道;
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走道。 设计: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人流通行股数、
安全疏散、防火规范、走道性质、空 间感受综合考虑。 最远房间门离走道出口的距离必须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按民用建筑的层数分类
①居住建筑按层数分: 低层建筑 1~3层 多层建筑 4~6层 中高层建筑 7~9层 高层建筑 10层及10层以上 ②公共建筑按高度分类 普通建筑 高度不大于24米,单层大于24米 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超过24米 超高层建筑 高度大于100米
(4)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
分为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 建筑物耐火等级由组成房屋构件的耐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