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

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

华扬大桥、华扬大桥桥接线工程盖梁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2 《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1.3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GJ025-861.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6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1.7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二、工程概况编制范围:华扬大桥桥墩盖梁支架华扬路大桥工程桥梁宽度为37m桥跨组合为4*20+5*35+4*20=335m其中桥梁两侧引桥均为4*20m简支空心板梁结构,主桥为5*35m预制箱梁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盖梁分为双柱式盖梁及三柱式盖梁,非机动道为双柱式盖梁,机动车道为三柱式盖梁,分为主桥与引桥;主桥1.5 (高)* 2 (宽)m引桥1.3 (高)*1.7 (宽),主桥双柱式盖梁方量为23.455M3,间距为5m三柱式方量为42.5m3,间距为5.4m,三柱式间距为5.4m。

按照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 号文有关要求,针对桥梁施工重点对模板与支架的施工应编制安全专项方案, 并报企业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查。

为了规范本工程模板与支架搭设、拆除过程中的作业行为, 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的保障施工作业中的人员安全, 特制 定模板与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三、施工部署3.1工期要求华扬大桥盖梁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6月1日计划完工日期:2014年10月1日 3.2材料与设备计划 321材料计划开工前制定出总体材料计划,提前考虑各种材料的货源、储量、 运距等,详细确定具体进场时间,保证各种物资的供应充足,供 料及时。

n5I Tm 科 亠 n 丹材料生产厂家必须在建委备案,各种原材料具有合格证才能进场,使用前对需复试的材料每批进场取样试验,进行第三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主要施工材料计划表322设备计划在施工中,必须配足相关设备,调整好机械设备的统筹使用。

做好设备使用、保养、维修工作,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支架、模板施工选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图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3.3劳动力计划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见下表劳动力计划表四、支架搭设总体方案为了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现浇结构的支架及模板体系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承受新浇混凝土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达到模板不破坏、不变形等要求,保证结构的各部件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性。

模板设计方案应考虑施工搭设拆除方便及确保施工安全。

4.1 总体设计桥墩盖梁采用在墩柱上设置抱箍作支撑,抱箍上放置40a 工字钢,用U 型螺栓连接,再于工字钢上设置间距0.475m10a 工字钢作横梁,中间加密一道10*10的木方,横梁与纵梁采用U型螺栓连接,于横梁上铺设底模、绑扎钢筋及浇筑混凝土。

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6mm制成,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50cm采用16根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n厚的橡胶垫。

盖梁侧模采用定型钢模,每一米设置四道螺栓以固定侧模,间距为0.5 米。

每个抱箍下面用2 根20a 槽钢支撑,钢丝固定在墩柱上。

保证结构的稳定。

具体简图见附图。

4.2 施工防护及施工平台4.2.1 栏杆采用© 50的钢管搭设,在横梁上每隔2米设一道1.2m高的钢管立柱,竖向间隔0.5m设一道钢管横杆,钢管之间采用扣件连接。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采用在横梁上设0.2m高的支座。

钢管与支座之间采用销连接422 工作平台设在横梁悬出端,在横梁上铺设5cm厚的木板,木板与横梁之间采用铁丝绑扎牢靠,工作平台宽度为0.75m,外侧用防护网进行防护,边缘处设置20cm高的挡脚板,上下盖梁工作平台采用钢管搭设临时扶梯。

五、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5.1 施工工艺流程盖梁抱箍法施工工艺流程:安装钢管桩脚手支架-在墩柱上设置抱箍-拧紧10.9级高强度螺栓-放置40a工字钢横梁并固定-放置10a工字钢纵梁并固定-铺设底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除支架及模板5.2 抱箍压载试验为了保证施工安全, 检验抱箍的承载力是否能够满足盖梁施工荷载要求,在盖梁施工前要进行抱箍试验。

5.2.1 、试验方法采用压载试验法,盖梁底板制作完成后,加载重量为盖梁自重1.2倍重量的沙袋重1425KN观察包箍下滑量,及工字钢变形量,若抱箍无下滑,工字钢变形量小于20mm则满足要求。

5.2.2 、抱箍安装抱箍设计高度50cm由直径1.5m两个半圆通过16根10.9级M24 高强螺栓连接而成,抱箍体钢板厚度16mm。

高强螺栓需预拧200-300N - M 由中间向两边拧紧,抱箍具体构造图。

试验时将成对的抱箍安装在墩柱上,抱箍与墩柱砼之间加2-3mm 橡胶垫块,增大抱箍与墩柱砼之间的摩擦力,抱箍使用16根M24高强螺栓连接,螺栓的扭紧力矩达到抱箍计算所得的力矩值。

包箍示意图523、沙袋预压检查确认抱箍螺栓扭紧和底板安装牢固后,用吊车将已经准备好的沙袋缓慢、对称在盖梁上加载,直至达到设计重量,加载过程中观察抱箍与墩柱之间的相对滑动情况,以及抱箍的变形情况,若没有上述两种情况或者抱箍滑动和变形都很小,则抱箍承载力满足盖梁施工要求。

反之,抱箍要重新设计,加大承载能力。

保证盖梁施工所需承载力要求,确保施工安全。

5.3盖梁施工5.3.1钢筋加工及绑扎将检验合格后的钢筋按图和柱头处预留筋焊接,并确保同一断面搭接钢筋数量不应超过规范要求,焊接采用双面焊或单面焊工艺,搭接长度满足施工规范,并确保焊接合格,然后绑扎盖梁钢筋,并绑扎好保护层垫块。

5.3.2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分别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在现场按规范制作砼试件,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

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钢筋、模板后连续浇筑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浇筑时,应注意浇筑顺序。

先浇筑立柱顶面部分,再浇筑中间部分。

要控制好浇筑厚度,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分层浇筑。

振捣要均匀,有序。

盖梁顶面要收平抹光,横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 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n?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振动过程中,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3.3 拆模混凝土初凝后可拆除侧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才能拆除底模,拆模时不能损边掉角,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5.3.4 养生收浆后用土工布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养护期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为7 天,监理工程师认为情况特殊时,按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养护。

六、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措施6.1 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符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CJJ2-2008)及其它相关规范合格标准6.2 质量管理体系6.2.1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和特点,以质量目标为宗旨,以GBT50430/ISO9002 质量标准为指南,遵循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和合同文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办法,明确项目部各级人员质量职责,正确合理地分配质量体系要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622认真贯彻GBT50430/IS09001:2008系列质量标准,建立完善质量体系。

为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建立以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为核心,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质量责任制,以试验室试验结果为依据,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QC 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创优目标实现。

6.2.3认真落实GBT50430/IS09001:2008系列质量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过程控制程序,使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全过程有可追溯性;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推进和完善质量管理工作,使质量管理走向标准化。

6.2.4 建立健全质检机构,项目设质安环保部,设置专业质检工程师岗位2 个,各施工队、班组均配备兼职质检员1 名;在施工过程中,自上而下按照“跟踪检查T复检T抽检”和“自检T互检T交接检”等两个层次分别实施质量检查任务。

各类人员做到岗责相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

在严格内部“三检”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并自始至终密切配合,严格服从。

6.2.5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见附图6.3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3.1 健全质量自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质量三级自检制度。

质检员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坚持旁站制,在现场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加强对各道工序特别是关键部位或技术复杂部位的专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人员纠正,对在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达不到质量要求或工艺要求的工序不得进入到下道工序。

6.3.2 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1、项目执行本公司认证的GBT50430/IS09001:2008标准体系《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施工质量管理办法》的有关技术管理规定。

结合本工程设计要求、地质情况及技术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设计文件会审制、技术交底制、开竣工报告制、测量三级复核责任制及资料文件档案管理制。

2、依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施工规范和施工措施及项目执行本公司的《质量体系第三层次(管理性)文件》,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制订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程序控制图及质量控制点,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细则和岗位责任制等,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连续、稳定地处于受控状态。

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十项:①岗位责任制度;②施工复测制度;③技术交底制度;④开竣工报告制度;⑤材料检验制度;⑥试验室抽样制度;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⑧工程负责人质量评定奖惩制度;⑨工程自检、互检及旁站制度;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3、对关键和特殊工序制定详细的并落实到人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操作细则,并对技术人员按专业分工负责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该工序技术质量负责人,又是工序施工负责人,有效防止因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不清而导致的质量缺陷。

4、开展质量“三检制”和“联检制”。

施工过程坚持施工队班组自检、质检员复检、项目部质安环保部质检工程师终检制度,在三检合格的情况下由质量保证部质检工程师将检验合格证呈交监理工程师,并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时间里,质检工程师、质检员与监理工程师一起,对申请验收的部位进行联检,在联检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在验收合格证上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