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发表时间:2018-03-14T17:00:23.82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作者:田海星
[导读]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了。

”这是我们大部分教师的感慨。

仔细琢磨、深入地思考,我们会觉得对学生实行“人本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田海星(湖南省凤凰县麻冲学区湖南凤凰 416207)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2-0111-01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了。

”这是我们大部分教师的感慨。

仔细琢磨、深入地思考,我们会觉得对学生实行“人本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就教师职业来说,有效的实行人本管理,就是把学生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来组织、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挖掘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人本”管理,使管理真正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

不仅要学会运用权力因素进行管理,还要注重运用非权力因素去影响、感染学生。

作为教师,要树立威信,要做好表率,在学生心目中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老师,一个勤学好问、足智多谋的老师,一个心里充满爱心的老师。

要时时刻刻“从我做起”,严以律己,以自身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

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

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品质。

每时每刻都无不在感染,影响,熏陶学生。

所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做为教师,我们要“以身立教”,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身体力行。

在学生当中树立威信。

如果教师口是心非,说得漂亮,做得却很差,就会给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从而渐渐地失去威信。

这样在管理中,即使教师的权力再大,也将显得无力。

学生会离其越来越远,“南其辕,而北其辙”。

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楷模。

人民教师还要讲学习,不仅要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

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各方面的知识。

要不断地学习、充电。

加厚根基,扩大知识面。

使自己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以至于无论在谈论什么学科,都能说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以启发,使学生心悦诚服,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以情感人,善于沟通、协调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

不仅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情有独钟,对学生也应当有无限的深情。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

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再大的困难也会想出办法去解决,再多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人是最富有感情的,最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关心和帮助。

特别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更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的一个群体。

他们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里。

对爱的本能要求十分强烈,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爱。

当老师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满足他们的欲望时,就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变要我去做成为“我要去做”。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学习。

教育学生时要细心、耐心。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向他们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要严中有爱,严慈相济。

对所有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分彼此,不另眼相看。

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也要教育要爱护,反而应当更加倍爱护。

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使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学生进步了,教师及时肯定表扬,让他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再接再厉;犯了错误,大家共同分析找出原因,共同改进;学生生病,家里有困难,组织学生去看看,问寒问暖,伸出友谊之手帮一帮;有了喜事,大伙儿一同分享快乐。

使大家真正体会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这样就可以从心里牵住学生,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发展。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协调好彼此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营造一个适应学生成长的环境。

在平时班级里面发生的一人一事,或许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凭表面现象,做主观的判断。

不能对学生产生定势作用。

要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倾听学生的心声。

以心换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

找出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

在多次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中,我发现平时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他们都非常懂事。

只要老师摒弃“师者至高无上”这种意识,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

偶尔的犯错能宽容他们,他们都会非常感动和满足。

即使是批评,他们也很乐意接受,对老师敬而爱之。

另外,教师要懂得批评的艺术。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人总是爱听顺耳的话。

对于学生的批评教育,我们要因人因地因情境而制宜。

可以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先充分肯定,赞扬他们的突出成绩,打一剂镇定药。

再委婉、含蓄地指出其错误。

这样就不会刺伤学生心理。

使他们听得明白而又乐于接受。

批评时,还要注重体态动作的运用。

人的表情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尤其是眼睛,内心的喜怒哀乐等细微的感情变化,都可以通过眼神表示出来。

教师在批评时不应板着脸孔,大声训斥,应该从表情,眼神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丝毫没有敌意,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三、培养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完善管理机制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里面,必然存在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

因此,在挑选班干部时,教师应注意利用某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抓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加强对他们的工作指导,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以更好地为老师分忧。

要不断于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尽可能设置更多的岗位,增加学生任职的机会,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让他们都有到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

使他们从内心里面觉得:“我是班委会的成员,我不仅要管好他人,还要管好自己”。

从而产生自律。

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效地实行人本管理,完善管理机制。

班级人本化管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怎样才能更有效,更科学化地实行人本化管理。

将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