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排水现状和内涝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频频发生城市积水、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伤亡事故,站在城市里淌河、看海、划船、戏水,成了近几年城市的一道风景。
城市频频内涝,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的种种问题。
作为给排水人,在此从专业的角度谈谈城市排水工程的现状及内涝原因。
一、城市排水的意义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它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
它的任务是及时收集、输送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其作用是及时可靠地排除城市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免受暴雨积水之灾,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存和生产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排水现状
我国排水系统发展较晚。
改革开放前,我国给水排水一直作为福利性的公益设施,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下,发展缓慢。
主要表现在给水工程数量少、规模小,排水处理工程近于空白。
改革开放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用水量急增,水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水环境污染加剧,使得城镇供水与排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使我国加大了排水系统的投入与建设。
目前,我国给水排水工程投资逐年增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中给排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然而,我国在城市给排水系统中一直倾向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城市给排水体制关注的比较少,城市给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城市给排水管网领域的现代科学与技术已大大落后,与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理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也使得我国的排水工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工作严重滞后;
2、规划滞后;
3、排水体制规划混乱。
三、国外雨水排水系统
1、日本
日本于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
政府规定,在新开发的土地,每公顷土地应附设500m3的雨洪调蓄池。
在城市中广泛利用公共场所,甚至住宅院落、地下室、地下隧洞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调蓄雨洪,防止城市内涝灾害。
在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还建
有地下河,直径10 余米,长度数
十公里,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
河,排入海中;为防止上游雨洪涌入
市区,在城市上游侧修建分洪水路,
将水直接导至下游,在城市河道狭
窄处修筑旁通水道;在低洼处建设
大型泵站排水,排水量可达
200~300m3/s。
图1 东京地下排水系统
2、德国
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近年来,德国开始推广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
该系统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
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
散的雨水处理系统。
通过雨水在低洼
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长期储
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
这样不仅削减了暴雨洪峰流量,延缓
雨洪汇流时间,也补充了地下水,防
止地面沉降。
另一方面,德国还立法
规定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用
还是居民区,均要设计雨洪利用设施,
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
洪排放费。
图2 德国渗渠系统
3、荷兰
荷兰鹿特丹市位于海平面以下,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颇大。
为有效应对这种情况,鹿特丹开创了其独有的“水广场”防涝
及雨水利用系统。
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
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
间有渠相连。
平时是市民娱乐体闲的广场,
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
由于雨水
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
积水。
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
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
又回流入大水池。
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
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图3 荷兰“水广场”
四、我国出现的城市内涝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
不仅北京,近年来,长沙、武汉、杭州等国内许多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
图为北京遭遇的特大暴雨。
近年来城市内涝呈现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滞水时间长的特点,这直接反映出目前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设施排涝能力偏低等问题。
如北京市近10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一倍,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排水管网系统早已不堪重负。
按照2011年最新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3年(即抵御1—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3—5年。
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
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
调查显示
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
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
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
比如北
京,目前仅有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共区
的排水管线达到5年一遇,即满足每小时56
毫米的降雨量;中心城区普遍按1年一遇的
标准建设。
而且我国建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
业主要套用前苏联模式,有些根本不适合。
图4 北京内涝
五、合肥市排水现状
1、管网的建设
污水管网的建设由于受资金拆迁及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部分道路只敷设雨水管道而未敷设污水管道,致使沿线单位的污水无处可排,后又被迫接入雨水管,排入河道明渠等;另外,由于其他原因,整个路段的污水管道未能全部实施,致使有一处或几处断头,只能做临时排口将污水接入雨水管道排入河道。
2、提升泵站的建设
由于受到地形起伏不一,管道埋深不能过大,在中途或末端设提升泵站(包括污水提升泵站和雨水提升泵站),土建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变频泵,使泵站的运行更加平稳,便于管理,但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例如,铜陵路污水提升泵站的水泵开停运行模式,造成原设计应为非满流运行管道长期处在满流工况下运行,对管道淤积管道主材管道接口等产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3、雨水管渠
雨水管渠设计一般采用暗管或渠道将雨水输送至自然水体,但因城市迅速发展,原暗管或渠道不同程度被房屋等占压,无法得到正常养护,导致暴雨时排水不及,造成大面积内涝。
4、区域排水系统现状
目前,合肥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的有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望塘污水处理厂、朱砖井污水处理厂、职教城污水处理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龚响堂污水处理厂、蔡田埔污水处理厂、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以及规划的陶冲污水处理厂等,区域排水系统已具雏形,但合肥地区截流倍数的确定及河水倒灌问题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和水量。
六、合肥排水体系建设的建议:
鉴于近日北京出现的特大暴雨及城市内涝,合肥应当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必须要重视城市排水体系建设。
城市排水体系不只是城市排水管道的事,不只是城市市政设计、管理部门的事,这是政府部门的事,首先政府要重视排水体系的建设。
2、任何一个城市必须对自己的河流、水域体系了如之掌。
不再去填河填湖,
使得城市无蓄水之处,不能缓解暴雨来时泵站及下水道的压力,相反应该建一些如蓄水池之类的调蓄设施。
3、根据河流、水域体系,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不能乱接乱排,必须根据正确、正常的河流、水域体系来排,来规划来设计。
4、只敷设雨水管道而未敷设污水管道的道路要进行污水管道的敷设,有污水管道未能全部实施致使有断头的路段要继续进行污水管道的实施,这样可以使雨污管道不混接。
5、将原有被房屋占压,无法得到正常养护的暗管或渠道进行恢复,使其得到正常养护并进行正常管理,以致减少出现在暴雨时排水不及,造成大面积内涝的局面。
6、从维护来说,如果可以的话,做到检测排水系统水位,设置水位报警系统,急时发现堵塞,积极出警,清理疏通。
7、加强管理和教育,不能向排水系统倒入垃圾等等任何杂物,引起管道堵塞要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