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化写作——语文老师成长的舞台
--参加“天津课题年会”有感
会昌实验学校 黄悠有
9月23日-10月4日,我们一行4人,带着憧憬慕名到山东平原二中取经学习,到天津参加“中国教育学会《随笔化写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年会暨全国中小学随笔化写作教学展示大赛”,跨越千山万水,人虽辛苦,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笔化写作——我校语文老师成长的舞台、成名的摇篮!
随笔化写作,理论基础,合理科学,体系完整,深入人心。
随笔化写作是一种以随笔为主要写作方式的生命化写作教学体系。
它顺应人的言语生命生长规律,以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全的言语人格为目标,以“表现存在本位”为基本理念,以随时随地、随形随意的日记随笔为日常写作方式,以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随笔展示课、随笔读悟课、随笔评议课、随笔成文课为主要课型,以读、评、改、展为促进手段,以顺应、养护、培植、激励、磨砺为基本原则,以“言语生命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先写后导,先写后读,为写择读,以写促读,读中自悟,读写互动,在日常随意写作和课堂有序修改的有机结合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的写作潜能,实现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表达。
初中三年按照“写得出、写得顺、写得好”的目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它抓住人的心理,用“激励”的原则,先把学生的言语表达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敢于表达,勤于表达,乐于表达,下笔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再靠编造、抄袭、应付来作文,当学生有了写作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它的思想跟新课标的理念可谓一脉相承!每一位语文老师只要深入其中,无不被其科学的理念、完整的体系所吸引、所迷恋、所倾倒。
此次天津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随笔化写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年会暨全国中小学随笔化写作教学展示大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重庆、山东、等全国近20个省市的区域和学校代表126余参赛者,以及全国370余名观摩者。
全国中语会副秘书长张鹏举、中国教师报首席记者房涛等到会并做发言,对随笔化写作给予高度评价。
随笔化写作,实践研究,如火如荼,成效显著,名师辈出。
“随笔化写作”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自2011年正式获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至今,已经在全国发展实验
校(区)100余家,遍布全国近20多个省市,使上百万师生受益,成为引领中国基础教育界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
从发祥地山东到北京、天津、重庆等遍地开花,出现了一大批语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
凡是参与课题实验的学校,无一例外地出现同一种情景:师生
由“怕”写作,到师生“盼”写作,不仅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素养提高了,而且老师的写作水平、语文素养也大大地提高了。
我校有幸得到“随笔化写作”的创始人成浩教授厚爱,也加入了课题实验校。
今年9月中旬,成浩教授还专门带重庆渝北区回兴初级中学郑宣谊老师到我校上示范课,我校语文老师亲眼目睹了“随笔化写作”的神奇魅力。
不少教师心为之所动,已跃跃欲试。
此次参加天津年会,我校教师宋桂林、刘慧所送教学设计分别获一、二等奖,张南燕、刘荣政老师所送教学论文分别获一、二等奖,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
此次参加天津年会,我们还结识了不少名师,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受益匪浅。
目前,我校是江西省唯一的“随笔化写作”课题实验校。
我坚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有成浩教授的厚爱、指导,有全体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勇于探索,“随笔化写作”这朵奇葩一定会在我校生根、开花、结果。
不出三年,我校教师中一定会涌现一批在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老师们,是你?是我?还是他?我们拭目以待!。